简介
口碑超高的历史古代小说《溪隐龙兴汉》,刘秀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西门一刀”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213879字,本书连载。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溪隐龙兴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建平五年的初秋,济阳的溪水褪去了夏日的燥热,变得格外清凉。晨露还挂在溪边的草叶上,像一颗颗小珍珠,太阳刚升起来,把金色的光洒在水面上,映得溪水波光粼粼。刘秀已经五岁半了,比夏天时又高了些,穿着樊氏新做的浅灰色细麻布短褐,领口和袖口用青线缝了简单的花纹,显得干净又精神。
这日清晨,樊氏早早起了床,在后院的榆树下缝补衣物。她穿件素色曲裾深衣,外面罩着件薄葛布披风,头发用木簪绾成简单的发髻,耳边垂着两颗小小的珍珠耳坠 —— 那是她嫁时的陪嫁,平日里很少戴,只有在家中闲时才会取出。她手里拿着针线,线是用溪边长的麻纤维纺的,染成了浅褐色,针是铜制的,针鼻处有些磨损,却是她用了多年的旧物。
“阿母,我去溪畔看蚂蚁!” 刘秀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昨晚剩下的粟米。樊氏抬头,笑着叮嘱:“慢点跑,别摔着!记得别用手去拨蚂蚁,它们也在忙自己的事呢。” 刘秀点点头,蹦蹦跳跳地往后溪跑去,小竹篮在他手里轻轻晃动,粟米的香气隐约散开。
樊氏放下针线,走到院门口,望着刘秀的背影。她知道,刘秀自小就比别的孩子温和 —— 两岁时看到春桃踩死了一只蚂蚁,还哭着让春桃 “给蚂蚁道歉”;三岁时看到邻家的小鸡掉进水里,不顾自己也会落水,伸手去救。这种仁厚,是天生的,却也需要引导,东汉时女子虽不能像男子那样读书做官,却承担着教导子女品性的重任,樊氏深知这一点,所以从刘秀懂事起,就常教他 “勿欺弱、勿争强” 的道理。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樊氏想着刘秀该渴了,便端着个陶碗,往溪畔走去。陶碗是粗陶制的,外面刻着简单的花纹,里面盛着温热的粟米粥,还放了颗晒干的枣子。刚走到溪畔,就看见刘秀蹲在一块青石旁,手里拿着小竹篮,却没有撒粟米,只是静静地看着地上。
“秀儿,怎么不撒米了?” 樊氏走过去,轻声问。刘秀抬起头,小脸上满是认真:“阿母,你看,它们在搬虫子呢!我要是撒米,它们就会分心,搬不动虫子了。” 樊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群黑蚂蚁正围着一只比它们大好几倍的青虫,齐心协力地往蚁穴里搬,有的蚂蚁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还有的在旁边 “指挥”,场面格外热闹。
刘秀蹲在地上,已经看了快半个时辰,腿都麻了,却丝毫没有不耐烦,只是偶尔轻轻呼气,怕吹走蚂蚁。樊氏心里很欣慰,在他身边蹲下,把陶碗递给他:“先喝口粥,垫垫肚子,慢慢看。” 刘秀接过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睛却还盯着蚂蚁,生怕错过什么。
等刘秀喝完粥,蚂蚁也终于把青虫搬进了蚁穴。刘秀站起身,伸了伸腿,笑着说:“阿母,它们好厉害啊!那么大的虫子,都能搬回家。” 樊氏点点头:“是啊,一个人的力气小,但很多人一起努力,就能做成大事。就像你爹组织百姓修水渠,要是只有你爹一个人,肯定修不成,但大家一起动手,就把水渠修好了,庄稼也能浇上水了。”
刘秀似懂非懂,却认真地点了点头。樊氏拉着他的手,走到溪边,弯腰捡起一块圆石 —— 那石头是溪水冲磨出来的,表面光滑圆润,颜色是浅灰色,还带着点溪水的温热。“秀儿,你看这块石头,” 樊氏把石头递给刘秀,“它在溪水里待了很多年,被溪水冲得没有棱角,却更结实了。人也一样,要是太刚强,就容易折断,像那些有棱角的石头,容易被溪水冲碎;但要是像这块圆石一样,温和一点,反而能长久。”
刘秀接过石头,握在手里,只觉得石头暖暖的,还带着点溪水的灵气,掌心像是有股温气在慢慢流转,和上次摸石上 “柔” 字痕时的感觉一样。他握了很久,手都酸了,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舒服。“阿母,这块石头好暖和啊。” 刘秀抬起头,对樊氏说。
樊氏笑了:“这石头在溪水里待久了,吸收了溪水的灵气,自然是暖和的。你要是喜欢,就把它带在身边,像它一样,做个温和、仁厚的人,不欺负弱小,不跟别人争强好胜,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也才能做成大事。” 刘秀点点头,把石头放进小竹篮里,紧紧地抱着:“我会的,阿母,我要像这块石头一样,像溪水一样,做个好脾气的人。”
樊氏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忽然想起了新野的阴家。阴家有个女儿叫阴丽华,比刘秀大几岁,听说也是个仁厚的姑娘,上次回南阳探亲时,樊氏见过一次,那姑娘不仅长得好看,还特别善良,看到路边的乞丐,会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樊氏心里想着,等将来有机会,一定要让刘秀见见阴丽华,两个仁厚的孩子,说不定能合得来 —— 这便是 “人海之中找到了你” 的缘分,或许从现在起,就该埋下伏笔。
“秀儿,你知道吗?新野有个丽华小姐姐,也是个特别仁厚的人,” 樊氏故意提起阴丽华,“她看到别人有困难,都会主动帮忙,就像你今天看蚂蚁搬食一样,特别有耐心。” 刘秀眼睛一亮:“真的吗?丽华小姐姐也喜欢看蚂蚁吗?” 樊氏点点头:“是啊,她还会把自己的粟米分给蚂蚁吃呢。” 刘秀笑着说:“那我以后要是见到丽华小姐姐,一定要跟她一起看蚂蚁!”
日头渐渐升高,溪边的人也多了起来。樊氏拉着刘秀的手,往回走。刘秀手里抱着小竹篮,里面装着那块圆石,脚步轻快地跟着樊氏。他心里想着蚂蚁,想着圆石,想着丽华小姐姐,觉得今天过得特别开心 —— 他不知道,樊氏教他的仁厚,不仅会影响他的一生,还会让他在未来的乱世里,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而那块圆石,会像一个护身符,陪伴他度过很多难关。
回到官舍,刘钦已经从县衙回来了,正在前堂整理简牍。见樊氏和刘秀回来,笑着问:“今天在溪畔玩得开心吗?” 樊氏点点头:“秀儿看了半天蚂蚁搬食,还学会了‘以柔克刚’的道理。” 刘钦看向刘秀,刘秀赶紧把手里的圆石递给父亲:“爹,你看这块石头,阿母说它像溪水一样,温和又结实。”
刘钦接过石头,摸了摸,只觉得石头温热,还带着股灵气,心里顿时明白了樊氏的用意。他笑着说:“秀儿说得对,这块石头确实好。以后你要像它一样,做个仁厚、温和的人,这样才能成大事。” 刘秀点点头,把石头拿回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小榻边 —— 他要把这块石头好好保存着,像保存阿母的教导一样。
夜里,刘秀躺在床上,手里握着那块圆石,很快就睡着了。樊氏坐在床边,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心里满是温柔。她知道,刘秀的未来不会平凡,王莽篡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将来必有大乱,但只要刘秀能保持这份仁厚,这份温和,就一定能度过难关,成为一个对百姓有用的人。而她能做的,就是在他成长的路上,给他最好的教导,为他铺垫好未来的路 —— 包括那份可能的 “人海之中” 的缘分。
窗外的溪水,还在静静流着,水声轻柔,像在为这个仁厚的孩子唱着安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