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都市修真小说《锋刃掌舵》,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林砚苏青,是作者明月新媒体所写的。《锋刃掌舵》小说已更新85925字,目前连载,喜欢看都市修真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锋刃掌舵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初冬的阳光透过老厂房破损的窗户,在积灰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踩着满地的木屑,手里攥着一卷图纸,身后跟着老周和周晓——今天是老厂房改造方案敲定的日子,也是鼎盛从“单一生产”向“多元盈利”迈出的关键一步。
“林总,您看这里。”周晓指着厂房中央的三台老式车床,手里的马克笔在图纸上圈出一块区域,“这三台机床占了近50㎡,要是拆了,能多隔出两个独立工作室,租金至少能涨2万。”
林砚蹲下身,指尖拂过车床锈迹斑斑的导轨,那上面还留着几十年前工人操作的痕迹。他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不能拆。《道德经》里说‘顺势而为’,这些机床是这厂房的‘魂’,拆了就只剩空壳子了。咱们做文创,卖的就是‘独一无二的工业记忆’,要是跟写字楼一样千篇一律,客户凭什么选咱们?”
周晓愣了愣,看着林砚指尖下的机床,突然反应过来:“您是想把它们改成装饰?”
“不止是装饰。”林砚站起身,指着其中一台最大的车床,“这台可以刷上银灰色防锈漆,台面改成展示架,摆上咱们鼎盛生产的零件样品,既宣传了公司,又有工业特色;旁边两台可以加个木质台面,做成休息区,设计师累了能在这喝咖啡、聊方案——这样一来,机床就从‘废品’变成了‘亮点’。”
老周在一旁补充:“这三台机床都是当年的‘功勋设备’,鼎盛刚成立时,全靠它们加工零件。我还能找些老照片、老零件,在旁边做个‘工业记忆墙’,让来的人知道这厂房的历史。”
周晓看着眼前的场景,越想越觉得可行:“行!就按您说的来,保留机床做特色装饰。我再调整下方案,把10个工作室的布局往周边挪,中间留足空间做公共展区,既能打卡拍照,又能办小型活动。”
当天下午,改造团队就进驻了厂房。老周每天守在现场,盯着工人做防水、刷墙、改电路,生怕他们破坏了老厂房的原有结构;周晓则带着设计师,给每台机床量尺寸、出效果图,连刷漆的颜色都选了三种样品,让林砚和老周一起挑。
陈默也没闲着,他拿着手机,每天拍“改造日记”——从工人给红砖墙刷底漆,到老机床被清理干净,再到“工业记忆墙”的老照片被挂起来,每一个细节都做成15秒的短视频,发在本地生活平台上。没想到才发了三条,就有一条“老机床清理前后对比”的视频火了,播放量突破10万,评论区里全是“求开业时间”“想去打卡”的留言
林总,您看!”陈默拿着手机跑来找林砚,兴奋地指着评论,“本地的‘美食探店君’还私信我,想免费来拍视频,咱们要不要跟他合作?”
林砚接过手机,翻了翻“美食探店君”的账号,发现他不仅拍美食,还经常分享小众文创空间,粉丝量有50多万。“当然要合作。”林砚笑着说,“《孙子兵法》里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现在提前借博主的流量预热,等开业时就能自带人气。你跟他约时间,就说这周末请他来厂房参观,顺便让他尝尝咱们食堂的红烧肉——用诚意换流量,比花钱打广告管用。”
周末那天,“美食探店君”果然来了。他戴着相机,从厂房门口的红砖墙拍到里面的老机床,连老周挂在“工业记忆墙”上的旧工作证都拍了特写。采访时,林砚没只谈文创园,还趁机介绍了鼎盛的零件产品:“我们不仅改造厂房做文创,还在做高精度零件,要是有客户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们。”
视频发出去的第二天,就有三家本地企业联系陈默,想在文创园开业后租场地办活动;还有一家做机械配件的公司,直接打电话到销售部,问能不能合作——陈默拍的“改造日记”,不知不觉成了鼎盛的“免费宣传册”。
就在改造顺利推进的时候,老鬼却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那天晚上,他悄悄找到林砚,压低声音说:“头,我这几天一直在厂房附近盯着,发现赵坤的小弟王虎总在门口转悠,还拿着手机偷拍,好像在找机会搞破坏。”
林砚皱了皱眉,却没显得太意外:“他想搞破坏,说明咱们的文创园戳中了他的痛点——赵坤还在监狱里,他的同伙肯定想找机会给咱们添堵,好让赵坤安心。”
“那咱们要不要报警?”老鬼着急地问。
林砚摇了摇头:“不用。现在没证据,报警也没用。你继续盯着王虎,他拍就让他拍,甚至可以‘故意’让他看到咱们的改造进度——他拍得越多,越多人知道咱们在做文创园;咱们只要加强安保,让工人晚上轮流巡逻,再给厂房装几个监控,他就闹不出事。”
老鬼还是不放心:“万一他偷偷搞破坏,比如剪电线、砸玻璃怎么办?”
“那就让他砸。”林砚的眼神沉了沉,“咱们的厂房改造还没完工,真有损坏,正好让周晓的装修队一起修了;而且他要是敢破坏,监控肯定能拍到,到时候再报警,就能把他送进去,彻底断了赵坤的念想。”
听林砚这么一说,老鬼才放下心来:“行,我听您的,继续盯着他,保证不让他捣乱。”
接下来的日子,改造工程依旧按计划推进。红砖墙刷上了清漆,露出原本的纹理;老机床刷上了银灰色防锈漆,加装了玻璃展示柜;“工业记忆墙”上挂满了老照片和旧零件,连当年鼎盛的第一份订单复印件都被装裱起来,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周晓看着越来越成型的文创园,忍不住跟林砚感慨:“林总,我做了这么多年文创,还是第一次遇到您这样的合作伙伴——既懂怎么保留特色,又懂怎么借势引流,这文创园要是不火,都对不起咱们这么用心。”
林砚笑着说:“不是我懂,是咱们守住了‘共赢’的底线。你想把文创园做好,我想盘活厂房、缓解资金压力,咱们目标一致,劲往一处使,自然能成。《论语》里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生意本来就是互相成就的事。”
改造到第20天的时候,周晓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三家文创公司想来考察,其中一家做平面设计的“光合设计”,已经明确表示“只要场地合适,愿意当场签约”。
“林总,您要不要跟我一起接待?”周晓问。
林砚点了点头:“当然要去。这是咱们的第一批客户,得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诚意。你提前把厂房的改造效果图、租金方案准备好,我再让李薇整理一份鼎盛的介绍资料——既要让他们知道文创园的优势,也要让他们知道咱们是靠谱的合作伙伴。”
考察那天,“光合设计”的负责人张经理一进厂房,就被中央的老机床吸引了:“这场地太有特色了!我们之前在写字楼里办公,总觉得没灵感,要是能在这工作,肯定能出好作品。”
林砚趁机介绍:“张经理,咱们的厂房不仅有特色,交通也方便,门口就有公交站,开车过来还有免费停车场。租金方面,咱们也有优惠——您要是首家签约,首季度租金打8折,后续要是能介绍新客户,再免1个月租金。”
张经理眼睛一亮:“真的?那我回去跟团队商量下,要是没问题,咱们下周就签约!”
送走张经理,周晓兴奋地拍了拍林砚的肩膀:“林总,您这谈判技巧太厉害了!我之前跟他们谈过一次,他们还嫌租金贵,您一开口就搞定了。”
林砚笑着说:“不是我技巧好,是咱们的场地有底气,再加上一点诚意让利。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赚钱,要让客户觉得‘划算’,他们才会愿意跟咱们长期合作。”
当天晚上,林砚站在改造接近尾声的厂房里,看着亮起的新路灯,心里格外踏实。老厂房从“闲置杂物间”变成“网红文创空间”,不仅能带来租金收益,还能为鼎盛带来流量和客户——这一步棋,走对了。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专利代理律师郑明打来的。“林总,您之前说的专利拆分方案,我这边整理得差不多了,咱们明天可以聊聊具体细节。”
林砚心里一喜:“好!明天上午我去您的办公室,咱们详细谈。”
挂了电话,林砚看着眼前的文创园,又想起即将推进的专利拆分——鼎盛的未来,不再只有零件生产,还有文创、专利授权这些新赛道。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会有挑战,比如赵坤同伙的搅局、新业务的磨合,但只要守住“顺势而为、共赢合作”的初心,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