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小说推荐小说,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作者大佬辞念念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如果你喜欢阅读小说推荐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孙子兵法36计在现代商业中运用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假痴不癫”计谋概述
“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七计,原文为“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意思是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不露出真实动机,如同雷电在冬季蓄势待发一样。
这一计谋强调在面对复杂局势时,通过伪装、隐忍来麻痹对手,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假痴不癫”的历史故事
(一)司马懿装病夺权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后期,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幼主曹芳。曹爽为了独揽大权,排挤司马懿。司马懿深知曹爽势力庞大,一时难以与之抗衡,于是决定采用“假痴不癫”之计。
他假装生病,卧床不起。曹爽派亲信李胜去探望司马懿,以探虚实。司马懿装出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让两个婢女搀扶着,喝粥时粥从嘴角流出,沾湿了衣襟。李胜说要去荆州任职,司马懿故意听错,说李胜要去并州。李胜纠正后,司马懿又装糊涂,言语错乱。李胜回去后向曹爽报告,说司马懿已经病得神志不清,不足为虑。
曹爽因此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整日寻欢作乐。而司马懿则暗中积蓄力量,联络旧部。公元 249 年,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解除了曹爽的兵权,最终夺取了曹魏政权,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基础。
(二)孙膑装疯避祸
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本是同窗好友,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在魏国当上将军后,设计将孙膑骗到魏国,诬陷他私通齐国,对他施以膑刑(砍去膝盖骨),并将他囚禁起来。
孙膑为了摆脱庞涓的迫害,决定装疯卖傻。他披头散发,胡言乱语,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庞涓起初并不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派人将他扔到猪圈里,孙膑在猪圈里爬行,把猪粪往嘴里塞。庞涓见此情景,以为孙膑真的疯了,便放松了对他的监视。
后来,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孙膑暗中与使者取得联系。使者发现孙膑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偷偷将他带回了齐国。孙膑到齐国后,受到齐王的重用,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他运用智谋两次打败庞涓,使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三、“假痴不癫”在现代商业中的运用
(一)市场调研阶段的伪装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企业可以运用“假痴不癫”的策略来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例如,一家新兴的智能手机企业想要进入某个细分市场,但又不想引起竞争对手的警觉。该企业可以伪装成普通的市场调研机构,以学术研究或行业分析的名义,向竞争对手的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进行调研。
在与竞争对手的供应商交流时,企业可以询问一些关于行业原材料价格、供应稳定性等一般性问题,而不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收集到竞争对手的生产规模、成本结构、产品特点等重要信息,为自己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同时,由于企业的伪装,竞争对手不会察觉到潜在的威胁,不会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新产品研发中的隐忍
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时,为了避免竞争对手的模仿和打压,可以选择“假痴不癫”,低调行事。苹果公司在研发第一代 iPhone 时,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在长达数年的研发过程中,苹果公司对外界保持高度的保密。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被严格要求不得泄露任何信息,甚至在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只有必要的人员才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展。
苹果公司对外宣传的重点仍然放在现有的产品上,如 iPod 和 Mac 电脑等。竞争对手们没有意识到苹果正在研发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智能手机。当 iPhone 正式发布时,它以其全新的触摸屏设计、简洁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应用程序,震撼了整个手机行业。竞争对手们措手不及,无法在短时间内推出类似的产品,苹果公司因此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先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三)价格竞争中的策略性示弱
在价格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假痴不癫”的策略,表面上看似处于劣势,实则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反击。例如,在电商领域,一些小型电商平台面对大型电商巨头的价格战,可能无法直接与其进行正面的价格竞争。
一家小型电商平台可以故意将自己的部分商品价格定得较高,给人一种竞争力不足的假象。同时,该平台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当大型电商巨头因为价格战而利润下降、服务质量有所下滑时,小型电商平台可以突然降低价格,同时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物流,吸引消费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四)企业并购中的迷惑战术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假痴不癫”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家企业想要并购另一家企业,但又担心目标企业的股东和管理层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引起其他潜在买家的竞争。该企业可以先以普通投资者的身份与目标企业进行接触,只进行一些一般性的业务交流和合作。
在接触过程中,企业可以表现出对目标企业的某些业务或资产不太感兴趣,降低目标企业的警惕性。同时,企业暗中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和潜在风险。当时机成熟时,企业突然提出并购方案,由于目标企业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更容易接受并购条件,从而使并购交易顺利完成。
(五)应对竞争对手挑衅时的冷静应对
当企业面临竞争对手的挑衅时,“假痴不癫”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保持战略定力。例如,一家饮料企业推出了一款新口味的饮料,市场反应良好。竞争对手为了打压该企业,在市场上散布谣言,称该饮料含有有害物质。
面对这种情况,该饮料企业没有急于反驳和反击,而是保持冷静。企业首先对产品进行了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然后,企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产品检测报告和相关的质量认证文件,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企业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强调产品的品质和独特的口味。
企业没有与竞争对手进行口水战,而是专注于提升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逐渐了解了真相,谣言不攻自破。而竞争对手因为散布谣言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声誉,该饮料企业则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四、运用“假痴不癫”计谋的注意事项
(一)把握好伪装的度
企业在运用“假痴不癫”计谋时,要注意把握好伪装的度。伪装过度可能会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例如,企业在市场调研中伪装得过于逼真,可能会让被调研对象产生反感,以后不再愿意与企业合作。而伪装不足则可能无法达到麻痹竞争对手的目的,使计谋失效。
(二)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假痴不癫”的关键在于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企业要准确判断市场形势和竞争对手的动态,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或推出新产品。如果时机选择不当,过早行动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实力,导致竞争对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击;过晚行动则可能会错过市场机会,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三)保持战略灵活性
在实施“假痴不癫”计谋的过程中,企业要保持战略灵活性。市场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竞争对手也可能会采取新的策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确保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例如,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企业要及时评估形势,调整产品的研发方向和上市时间。
五、结论
“假痴不癫”这一古老的计谋在现代商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借鉴历史故事中的经验,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巧妙地运用这一计谋,在市场调研、新产品研发、价格竞争、企业并购等多个方面取得优势。
企业在运用该计谋时要注意把握好伪装的度、选择合适的时机,并保持战略灵活性,以确保计谋的有效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假痴不癫”将继续为企业提供一种独特的竞争策略,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