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女频悬疑类型的小说,那么《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苓肖萧”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肖萧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03231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龙山印记肖萧问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鸡叫头遍时,龙潭观的天还蒙着层墨色,只有寮房的窗纸透出一点微弱的光。肖萧已经醒了,指尖刚触到枕边的“清玄剑”,就想起昨天师父说要教《正一斩鬼诀》的事,心脏忍不住跳快了半拍。她轻手轻脚地穿好道袍,生怕吵醒旁边熟睡的清风,推开门时,院中的香炉已经飘起了第一缕烟——师父比她起得更早。
清玄道长站在银杏树下,手里握着那把陪伴他多年的桃木剑,青色道袍在晨风中轻轻晃动。见肖萧过来,他抬手看了眼天色,声音比平时多了几分严肃:“《正一斩鬼诀》是正一派镇派剑法之一,讲究‘以气御剑,以剑斩邪’,不仅要练招式,更要练心。今日先教你起手式‘引气归剑’,你看好。”
道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住剑柄,缓缓抬起手臂。肖萧盯着他的动作,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胸腔微微起伏,原本垂在身侧的剑突然泛起一层淡淡的白光,剑尖指向地面时,竟在青砖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吸气时,将丹田之气引至手臂,再灌入剑身;呼气时,让气在剑中流转,与剑融为一体。你试试。”
肖萧握紧“清玄剑”,学着师父的样子站定。可无论她怎么吸气、运气,剑身都毫无反应,手臂反而因为用力过度,开始微微发颤。她急得额头冒出汗,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成功,忍不住低下头:“师父,我是不是太笨了,连气都引不进剑里。”
“不是你笨,是你太急了。”道长走过来,手指轻轻点在肖萧的丹田处,“气要沉,不能浮。你之前练吐纳时,不是能把气稳在丹田吗?现在就把那种感觉找回来,别想着‘引气’,要想着气和剑本就是一体的。”
肖萧闭上眼睛,按照师父说的,慢慢调整呼吸。晨风吹过院子,带着松针的清香,她渐渐静下心来,感受到丹田处有一股温热的气在慢慢流动。她试着将那股气往手臂上引,再往剑身里送——突然,指尖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她睁开眼,看见“清玄剑”的剑身上,竟也泛起了一层极淡的白光,像蒙了层薄霜。
“成了!师姐,你成功了!”清风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趴在寮房门口,兴奋地拍手。
道长也露出了笑意,点头道:“不错,第一次就能引气入剑,比我当年强多了。不过这只是起手式,往后还有更难的招式,你得继续练。”
那天之后,肖萧每天的练剑时间从一个时辰增加到两个时辰。天不亮就起床,先练一个时辰的“引气归剑”,再跟着师父学《正一斩鬼诀》的其他招式——“劈山斩”“破邪刺”“扫阴式”,每一招都需要气与剑的完美配合。刚开始时,她常常因为气没引对,手腕被剑震得发麻,练到后来,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是常有的事,可她从没喊过疼,只是晚上睡觉时,会悄悄用热毛巾敷一敷,第二天照样早起练剑。
清风看着肖萧这么拼,也跟着努力起来。有时候两人会一起在院子里练剑,清风的剑招比肖萧灵活,却少了几分力道;肖萧的剑招虽然刚劲,却不够灵活,两人正好互补,常常互相指点,进步都很快。
除了练剑,画符也是肖萧每天的必修课。从最初的驱邪符、安魂符,到后来的镇宅符、破煞符,再到更复杂的超度符、护身符,她一张一张地画,画坏的符纸堆在寮房的角落,没多久就堆成了小山。道长说,画符不仅要练手,更要练心,只有心无杂念,画出来的符才会有灵气,才能真正起到驱邪的作用。
为了让符纸更有灵气,肖萧还跟着师父学炼制朱砂。炼制朱砂的过程很复杂,需要将天然朱砂磨成粉,再加入井水、艾草汁、雄黄,放在丹炉里慢慢熬煮,火候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火太旺,朱砂会焦;火太弱,朱砂又熬不出药性。第一次炼制时,肖萧因为火候没控制好,把一炉朱砂都熬成了黑色,还差点把丹炉烧糊。道长没有责怪她,只是让她下次注意火候,还手把手教她如何通过丹炉的烟色判断火候。
练了三个月,肖萧终于能炼制出合格的朱砂。用自己炼制的朱砂画符时,她明显感觉到,符纸上的灵气比之前更足了,有时候画完符,符纸会自动泛起一层淡淡的金光。道长看着她画的符,满意地点头:“不错,现在你的符已经有了点样子,以后遇到普通的邪祟,用这些符就能解决了。”
除了练剑、画符,肖萧还要学习道家典籍。《道德经》《南华经》《正一符箓全书》《道门科范》,一本本厚厚的典籍,她从一开始的看不懂,到后来能熟练背诵,再到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每天下午,她都会在书房里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师父。道长总是很有耐心,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她讲解,还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典籍中的道理如何运用到实际中。
有一次,肖萧在看《正一符箓全书》时,对其中的“五行符”产生了兴趣。五行符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每种符都有不同的用途——金符能破邪,木符能疗伤,水符能灭火,火符能驱寒,土符能镇宅。她拿着书去问师父,想学习画五行符。
道长看着她求知若渴的样子,笑着说:“五行符比你之前学的符更复杂,需要结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不仅要画对符文,还要在画符时注入对应的五行之气。你现在的根基还不够,等明年春天,我再教你。”
肖萧虽然有些失望,却也知道师父是为她好,便把五行符的内容记在心里,等着明年春天再学。
日子一天天过去,龙潭观的银杏树叶落了又绿,绿了又落,转眼就过了三年。这三年里,肖萧的道法进步飞快,不仅能熟练运用《正一斩鬼诀》的所有招式,还能画出五行符、六甲符等复杂的符箓,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驱邪仪式。她后背的青印已经淡得几乎看不见了,只有在阴气极重的地方,才会偶尔泛起一丝淡淡的青色。
第四年春天,道长开始教肖萧使用罗盘。罗盘是道士的重要法器,不仅能测方位、辨阴阳,还能感应邪气的位置。道长拿着罗盘,教肖萧如何看罗盘上的指针——指针指向哪里,哪里就有邪气;指针转得越快,邪气就越重。他还带着肖萧去观后的竹林里,找了个阴气较重的山洞,让她用罗盘感应邪气的位置。
肖萧拿着罗盘走进山洞,刚开始时,指针只是微微晃动,可越往山洞深处走,指针转得越快,最后竟在罗盘里转起了圈。她赶紧退出来,对师父说:“师父,山洞深处的邪气很重,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道长点点头:“那山洞里住着一只百年的狐狸精,平时不害人,只是身上的阴气重了些。你能感应到邪气的位置,说明你对罗盘的运用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以后下山历练,遇到邪祟,就用罗盘找它的位置,再用剑法和符箓对付它。”
除了罗盘,道长还教肖萧使用铃铛、桃木剑、八卦镜等法器,每一种法器的用法,他都讲解得细致入微,还会让肖萧实际操作,直到她完全掌握。
第五年夏天,山里下了场大暴雨,引发了小规模的山洪,冲毁了观前的石板路。道长带着肖萧和清风去修路人,三人从早上忙到晚上,累得浑身是泥。休息时,清风靠在石头上,抱怨道:“师父,这路也太难修了,咱们还是等雨停了,让镇上的人来修吧。”
道长摇了摇头,看着肖萧说:“清萧,你来说说,为什么咱们要自己修这条路?”
肖萧想了想,回答道:“师父,我觉得,这条路是进出龙潭观的路,也是咱们与山下百姓联系的路。咱们自己修这条路,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意志,还能让山下的百姓知道,咱们龙潭观的人,不是只躲在山里修行,还愿意为百姓做事。”
道长满意地点点头:“说得好。咱们正一派道士,讲究‘济世救人’,不仅要驱邪除魔,还要为百姓办实事。修路看似是小事,却是在积德行善,也是在修行。”
清风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第二天修路人时,比谁都卖力。
第六年秋天,是肖萧在龙潭观修行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道长开始教她更高级的道法——《正一灭邪咒》《超度大法》,还有如何对付厉鬼、僵尸等厉害的邪祟。他还常常给肖萧讲自己年轻时下山历练的经历,告诉她遇到厉害的邪祟该如何应对,遇到百姓求助该如何处理。
有一次,道长给肖萧讲起自己年轻时遇到的一只厉鬼:“那厉鬼是个被丈夫害死的妇人,怨气极重,杀了好几个人。我当时刚下山,经验不足,差点被它所伤。后来我想起师父教我的‘以柔克刚’,用安魂符安抚它的怨气,再用超度符将它送往轮回,才解决了这件事。”
肖萧听得很认真,把师父的经验都记在心里。她知道,这些经验对她以后下山历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冷。肖萧在院子里练剑时,呼出的气都变成了白雾,可她还是每天坚持练两个时辰的剑,画一个时辰的符,看两个时辰的典籍。她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下山历练了,必须把道法练得更扎实,才能应对下山后遇到的各种挑战。
除夕那天,刘掌柜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观里过年,有猪肉、白菜、饺子皮,还有他亲手做的桂花糕。四人围在斋堂的方桌前,包着饺子,聊着天。刘掌柜看着肖萧,笑着说:“清萧啊,你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现在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道士了。等你下山历练,肯定能帮百姓解决不少事。”
肖萧不好意思地笑了:“刘掌柜,都是师父教得好,还有清风帮我。”
道长看着肖萧,眼神里满是欣慰:“你这六年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再过几个月,你就可以下山历练了。下山后,要记住‘不忘初心,济世救人’,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回观里找我,或者用我给你的传讯符联系我。”
肖萧点点头,心里既期待又有些紧张。她知道,下山历练意味着她要离开龙潭观,离开师父和清风,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可她更知道,这是她必须走的路,是她成为一名真正的正一派道士的必经之路。
元宵节那天,肖萧收到了家里寄来的信。信是妈写的,说爸的身体很好,家里的庄稼收成也不错,还说村里的张奶奶、王二胖都很想她,让她在观里好好修行,不用惦记家里。肖萧看着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赶紧给家里回信,说自己很快就要下山历练了,到时候会回家看他们,还说自己现在道法学得很好,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们。
春天到来时,龙潭观的杏树开满了花,粉白色的花瓣落在院子里,像铺了层花毯。这天早上,道长把肖萧叫到大殿,手里拿着一个八卦玉佩和一张黄色的符纸。“这八卦玉佩是我年轻时开过光的,能抵挡厉鬼的攻击,你带着它,下山后能多一份保障。”道长把玉佩递给肖萧,又拿起那张符纸,“这是传讯符,如果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危险,就捏碎它,我会感应到你的位置,尽快赶过去帮你。”
肖萧双手接过玉佩和传讯符,眼眶发红:“师父,谢谢您这六年来的教导。弟子下山后,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牢记‘济世救人’的宗旨,为百姓做事。”
道长拍了拍肖萧的肩膀,语气温和:“去吧,你的道途,还在前方。记得常回观里看看,我和清风都在这儿等你。”
清风站在旁边,眼睛红红的,递给肖萧一个布包:“清萧师姐,这里面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符纸和丹药,你带着,路上用。你下山后,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告诉我你遇到的事。”
肖萧接过布包,用力点头:“我会的,清风,你也要好好修行,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练剑。”
收拾好行李,肖萧对着师父和清风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出了龙潭观。晨光落在她的身上,“清玄剑”挂在腰间,八卦玉佩贴在胸口,传讯符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她回头望了一眼龙潭观,看着站在门口的师父和清风,心里满是不舍,可脚步却坚定地朝着山下走去——她知道,新的旅程已经开始,等待她的,是更广阔的世界,是更多需要她帮助的百姓,也是她一直追求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