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选一篇传统玄幻小说《地灵寻髓》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封小岐,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繁缕瑶迦,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地灵寻髓目前已写114536字,小说状态连载,喜欢传统玄幻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地灵寻髓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西崖的地貌比传说中更加肃杀。
那是一面被巨力从中撕裂的断层石壁,崖面惨白,仿佛大地的骨骼暴露在外,不见丝毫尘土,更无半点绿意。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死寂的味道,连风声都似乎被这片白色吞噬了。
封小岐站在崖下,仰望着这片绝地。
他闭上双眼,运转起封家独特的观气术。
在他的感知世界里,周遭的一切都化为流动的气韵,唯独这面石壁,像一个巨大的空洞。
然而,当他将心神沉入最深处时,却在那片虚无的白色核心,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脉动。
那脉动既不属于生灵,也不属于死物,缓慢而沉重,仿佛一颗沉睡了千年的心脏,在做着最微不足道的呼吸。
他向前几步,伸手触碰冰冷的石壁。
指尖传来的触感坚硬如铁,除了刺骨的凉意,再无任何回应。
那丝微弱的脉动隔着厚重的石层,遥远得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幻觉。
巴屠看他久久没有动静,早已按捺不住。
他走到一处看似有裂缝的石块前,深吸一口气,双臂肌肉虬结,猛地发力,试图用蛮力将石块撬动。
“既然是石头,哪有撬不开的道理!”他低吼着,全身力气都灌注在指尖。
就在他发力的瞬间,整面石壁毫无征兆地剧烈震颤起来!
并非巴屠的力量所致,而是一种源自地底深处的愤怒。
嗡鸣声从崖壁内部传出,头顶上方,数块碎石应声崩落,携着尖锐的破空声,如利箭般直射而下。
“小心!”蓝彩禾惊呼一声,眼疾手快地将巴屠向后猛地一拽。
碎石堪堪擦着巴屠的鼻尖砸落在地,瞬间四分五裂,溅起的石屑划过他的脸颊,留下一道浅浅的血痕。
巴屠惊出一身冷汗,心有余悸地看着地面上那个小坑,再不敢妄动。
“它在拒绝你,拒绝一切强硬的方式。”蓝彩禾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她望着那片恢复了死寂的石壁,仿佛在看一个拥有脾性的活物。
封小岐的眉头紧锁,他收回手,陷入了沉思。
巴屠的鲁莽行为虽然危险,却也验证了他的感知——这西崖白石,确实是有“意识”的。
强取,行不通。
那么,该如何“取”?
脑海中,祖父苍老的声音忽然响起:“天地万物皆有灵,取石如问路,需心诚意正,”
以血为信。
他没有丝毫犹豫,从腰间摸出一柄小巧的刻刀,在左手掌心轻轻一划。
鲜红的血珠立刻涌出,他快步上前,将手掌按在一道天然的石缝上,任由温热的血液滴落、渗入。
血珠触及石缝的刹那,仿佛被干涸的海绵吸收,瞬间消失无踪。
紧接着,那条石缝中闪过一道极微弱的白光,旋即熄灭,石壁再次归于冰冷沉寂。
失败了?封小岐心中一沉,难道祖父的话有误?
“不对。”蓝彩禾忽然开口,她的目光锐利如鹰,直直地射向崖顶的某个方向,“你流的是‘活脉血’,是属于你自身的生命之气。可它想要的,不是这个。”
“那它要什么?”巴屠忍不住问。
蓝彩禾没有回答,而是抬手指向百丈高的崖顶绝壁之上。
在那里,一株孤零零的白色小花正迎风而立,它的根茎似乎直接扎在坚硬的岩石之中,花瓣洁白通透,在惨白的石壁映衬下,几乎难以分辨。
“那是‘地心莲’,”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叹,“百年一开,只生长在地脉最为安宁平顺之处。只要花开不谢,就说明此地的地脉还记得最初的‘平衡’。西崖白石并非死物,它守护着此地的平衡。你要取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份承诺。所以,它要的是‘守衡之血’。”
封小岐瞬间了然。
他的血代表着“生”,而这片绝地代表着“寂”,二者并不平衡。
地心莲,便是调和这两种极端状态的信物。
他不再多言,将背上的行囊卸下交给巴屠,活动了一下手脚,便开始朝着那株地心莲攀登。
西崖石壁光滑坚硬,几乎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每一步都凶险万分。
但他身形灵巧,指尖总能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微小的凸起和缝隙,整个人如壁虎般稳稳地向上游走。
半个时辰后,他终于抵达崖顶,指尖触碰到了那株地心莲。
就在他将其摘下的瞬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看似娇嫩的花瓣一离开岩壁,便迅速化为一捧晶莹的粉尘,随风飘散,唯独花心处,留下一枚米粒大小、晶莹剔透的花蕊,静静躺在他的掌心,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封小岐小心翼翼地带着花蕊返回崖下,他没有丝毫迟疑,再次划开掌心尚未愈合的伤口,让新鲜的血液流出,与那枚花蕊混合在一起。
当血珠包裹住花蕊的刹那,他仿佛感觉到一股清凉平和的气息从掌心传来,瞬间中和了血液中的燥热与活力。
他深吸一口气,将这滴蕴含着地心莲花蕊的“守衡之血”,重新按向了刚才滴血的石缝。
这一次,反应截然不同。
血液渗入的瞬间,没有光芒闪烁,而是整面巨大的白色石壁,都由内而外地泛起一层乳白色的柔和光晕,如同温润的美玉。
嗡鸣声再次响起,却不再是愤怒的警告,而是一种古老而悠长的共鸣。
在三人惊异的注视下,封小岐面前那块石壁缓缓蠕动,一块人头大小的白石,竟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从石壁内部缓缓托出,最终悬停在半空中。
它的表面不再光滑,而是浮现出无数淡淡的、如同水墨画般的纹路。
封小岐下意识地取出祖传的青铜罗盘,借着白石的光晕,他惊愕地发现,石面上那些看似随意的纹路,竟与他罗盘背面镌刻的山川舆图,有着七八分的相似,仿佛是同一幅地图的另一半!
“它……它认得你。”巴屠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结结巴巴地吐出这句话。
封小岐伸手,稳稳地接住了那块温润的白石。
归途之中,白石被小心地安置在一个陶匣内,即便隔着匣子,依旧能感觉到一股持续散发的温润之气。
这股气息似乎有着奇异的力量,他们经过一处枯黄的草地时,那些早已失去生机的枯草,竟在他们走过之后,草尖微微颤动,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绿意。
蓝彩禾取了一些安神的草药,点燃后用熏香的方式来护持白石,以防它的灵气过快消散。
就在她靠近陶匣时,怀中一株用作探路的“听地草”忽然无风自动,草叶的尖端没有指向大地,反而笔直地指向了封小岐的腰间——那里,挂着他从不离身的半卷残卷。
她这一路上,她对封小岐的认知在不断刷新。
这个人,似乎并不仅仅是在“利用”地脉的力量,更像是在用一种古老的方式,“回应”着地脉的呼唤。
当夜,三人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歇脚。
月轮圆满,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封小岐能清晰地感觉到,整个苍莽岭的地气都比往日躁动了数倍。
他将那块西白石取出,以家传的引脉之法,小心翼翼地用自身气机去温养。
白石的光芒随之明暗不定,仿佛在与他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腰间的残卷微微发烫,其中一页空白的纸张上,一行新的小字悄然浮现,笔迹古朴,宛如天成——“石为眼,眼见心诚者。”
封小岐心中一动,将这句话反复默念了几遍,对西崖取石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的领悟。
眼看月上中天,地气躁动愈发剧烈
他将此行收集的五方净物一一取出:盛着北潭黑水的黑陶瓮,装着南明离火炭的铜匣,以及刚刚到手的西白石匣。
另外两样,是公输启提前为他备好的,一袋取自东海之滨的青木之土,一个装着中州腹地黄壤的瓦罐。
五件物品,按照五行方位被依次置于山洞中央的空地上。
就在最后一罐中黄壤落地的瞬间,奇异的共鸣发生了。
黑水瓮中的水面无风自动,荡开一圈圈涟漪;铜匣里的离火炭缝隙中,透出星点般的微明;而那块西白石,更是通体流转着柔和的光华。
五物之间,形成了一个肉眼不可见的气场,彼此呼应,循环不息。
封小岐凝视着手中的青铜罗盘,只见罗盘中央那根古老的指针,竟在五物的共鸣之下,缓缓融化,变成了一滴液态的青铜。
它与五物的气息同频脉动了三息,随即又迅速凝固,恢复了原状,只是色泽显得愈发古朴深邃。
他收起罗盘,站起身,目光穿过洞口,望向远处那座巍峨耸立的苍莽岭主峰。
仪式之地已经确定,五方净物已经齐备。
墨先生若要动手,必定是在这个月满之时。
而他们,在集齐了所有关键之后,也终于从被动的应战者,变成了可以主动布局的棋手。
夜色渐深,队伍在主峰下的一片林间空地扎下营地。
经过短暂的商议,封小岐将那五件至关重要的物品,小心翼翼地搬到了营地中央一块天然形成的平整石台之上,按照推演出的方位一一摆放妥当。
夜风在山谷间回旋,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寒意,吹拂过石台。
那枚自西崖而来的白石,在四物的环绕下,忽然流转过一抹极淡的、仿佛呼吸般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