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都市日常类型的小说,那么《小镇公务员的逆袭之路》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禅心独鹤”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宁远沈若初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90094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小镇公务员的逆袭之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省卫健委的专家组第二天下午抵达永林县,带队的是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马国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专家。让宁远松一口气的是,专家组是通过正式渠道派来的,没有任何特殊安排的痕迹。
“宁副县长,情况紧急,我们直接去现场吧。”马国强雷厉风行,连欢迎会都省了。
宁远带着专家组直奔与邻县交界的河口乡。车上,马国强介绍了最新疫情:邻县确诊人数已上升到17人,其中5人死亡,病毒传播力极强。
“你们县有多少家禽养殖场?从业人员多少?”马国强问。
宁远翻开笔记本:”登记在册的养殖场有1243家,从业人员约5000人。但实际数字可能更大,很多散养户没完全统计到。”
马国强眉头紧锁:”麻烦大了。这种病毒通过禽类排泄物传播,水源、土壤都能成为媒介。必须立即管控所有养殖场,禁止活禽流动!”
河口乡的情况比想象的更糟。这个与邻县仅一河之隔的乡镇,每天都有大量禽蛋交易,人员往来频繁。更令人担忧的是,已经有不少村民出现发热症状,但都被当成普通感冒处理。
“立即设立检查站,所有进出人员测温登记。”宁远当场下令,”发热病人单独隔离,等待检测。”
马国强检查了乡卫生院的设施,摇头:”条件太简陋,无法应对可能的疫情爆发。建议设立临时隔离点,最好是一处独立的、便于消毒的场所。”
河口乡乡长面露难色:”现在去哪找这样的地方…”
宁远突然想起什么:”乡中学不是刚放暑假吗?那里有宿舍、食堂,还有独立供水系统。”
“好主意!”马国强赞同,”立即改造为临时隔离点,发热病人全部转移过去!”
接下来的48小时,宁远几乎没有合眼。他协调各部门紧急行动:卫生局调配医疗物资,教育局腾空校舍,交通局设卡检查,公安局维持秩序…每个环节都需要他拍板决定。
第三天清晨,坏消息传来:河口乡首批送检的5份样本中,有3份检测出禽流感病毒!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河口乡全域封锁!”宁远在紧急会议上宣布,”所有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全乡人员居家观察,禁止聚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封锁一个乡镇,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这个决定非同小可。
“宁副县长,要不要先请示李书记和张县长?”有人小声提醒。
宁远看了看手表:”李书记在市里开会,张县长在省里汇报工作。根据应急预案,指挥部有权做出紧急决策,事后报告。”
他转向马国强:”马主任,您认为封锁措施是否必要?”
“绝对必要!”马国强斩钉截铁,”现在封锁还来得及,一旦扩散到全县,后果不堪设想!”
决定做出后,宁远亲自带队前往河口乡落实封锁措施。乡民们听说要封乡,顿时炸开了锅。
“凭什么不让我们出去?””我家的鸡怎么办?””我孩子还在县城上学呢!”人群聚集在乡政府门口,情绪激动。
宁远站上台阶,拿起扩音器:”乡亲们,我是副县长宁远!请大家冷静听我说!”
他详细解释了疫情的严重性和封锁的必要性,承诺政府会保障生活物资供应,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我知道这给大家带来不便,但为了全乡、全县的安全,请大家理解配合!”宁远的声音已经嘶哑,”我向你们保证,封锁期间,我会和大家一起留在河口乡!”
这句话一出,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一个乡干部小声提醒:”宁副县长,您没必要亲自留下…”
“我既然下了封锁令,就要负起责任。”宁远坚定地说,”立即安排指挥部前线办公室,我就在这里办公!”
消息传开,乡民们的抵触情绪大为缓解。更让宁远意外的是,当天下午,十几名乡里的老党员自发组织起来,协助维持秩序、分发物资。
“宁干部,我们信你!”一位白发老人握着宁远的手说,”你在柳树村救人的事,我们都听说了。”
宁远心头一热。基层工作就是这样,你真心为群众办事,他们就会记住你的好。
封锁第三天,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乡隔离点新增7例发热病人,检测确认都是禽流感!更糟的是,一名乡卫生院护士也被感染,说明病毒可能已经发生人际传播。
“必须扩大检测范围!”马国强神色凝重,”建议对全乡所有养殖户和发热病人接触者进行筛查。”
但县里的检测试剂严重不足,首批200份已经用完,新申请的500份还在路上。宁远急得嘴角起泡,这时手机响了,是沈若初。
“试剂盒的事有办法了。”她语速很快,”省红十字会有一批捐赠物资,正好有1000份检测试剂,可以紧急调拨给你们。”
宁远又惊又喜:”这…符合程序吗?”
“已经走完审批流程,省卫健委刚下发调拨单,你们县卫生局应该很快会收到通知。”沈若初顿了顿,”完全是按规定办事,没有任何特殊安排。”
宁远长舒一口气:”若初,谢谢你…我是说,谢谢省里的支持。”
“专心工作,注意安全。”沈若初轻声说,”对了,赵国斌副书记正在关注你们县的防控工作…小心行事。”
试剂盒第二天就送到了,防控工作得以全面推进。宁远亲自督导检测工作,确保不漏一人。同时,生活物资供应、家禽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千头万绪的工作在他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封锁第七天,疫情出现转机——新增病例开始下降,首批隔离观察者无异常,陆续解除隔离。马国强谨慎乐观地表示:”防控措施见效了,但还不能放松。”
当晚,宁远正在临时办公室审阅报告,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他走出去,看到一群村民围在院子里,手里还提着篮子。
“宁干部!”一位大娘走上前,”听说你天天吃泡面,这怎么行?我们几家凑了点新鲜蔬菜和鸡蛋,给你和医生们改善伙食。”
宁远眼眶一热。这些天他确实忙得顾不上吃饭,经常是一碗泡面打发。没想到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大娘,这我不能收…”宁远推辞道。
“必须收下!”大娘不由分说把篮子塞给他,”你为我们拼命,我们记着呢!”
其他村民也纷纷递上自家带来的食物,场面温馨又感人。宁远深深鞠躬:”谢谢乡亲们!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值得了。
封锁第十天,省里突然来了通知——赵国斌副书记明天要来视察疫情防控工作!
“指名要听你汇报。”县府办的小王在电话里说,”李书记和张县长正在赶回来。”
宁远立刻组织人员准备汇报材料,同时连夜检查各防控点,确保万无一失。他知道,这又是一场考验,不仅是对疫情防控的检验,更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考核。
第二天上午,赵国斌的车队准时到达河口乡检查站。与上次私下见面不同,这次赵国斌带着省市两级大批官员和媒体记者,阵仗浩大。
“宁副县长,辛苦了。”赵国斌主动与宁远握手,态度亲切,”听说你一直坚守在一线,这种精神值得表扬!”
宁远简要汇报了防控措施和成效,然后带赵国斌一行实地检查了隔离点、检测站和物资储备处。整个过程,赵国斌频频点头,不时对随行人员说:”看看,这就是基层干部的担当!”
媒体记者的相机闪个不停,宁远心里却保持警惕——赵国斌的态度转变太大,必有蹊跷。
果然,在最后的总结会上,赵国斌话锋一转:”宁副县长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我有个疑问——省红十字会调拨的那批试剂盒,是怎么申请到的?据我所知,其他县市都在排队等候啊。”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宁远面不改色:”是按正常程序申请的。县卫生局有完整记录,可以随时查阅。”
“是吗?”赵国斌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省发改委有人帮你打了招呼?”
宁远心头一震,但依然镇定:”我不清楚其他渠道。县卫生局是通过省卫健委正式申请的,所有流程公开透明。”
“宁副县长说得对。”马国强突然插话,”那批试剂盒是省卫健委统一调拨的,我们专家组也打了报告,优先考虑疫情高风险区。这是标准操作程序。”
赵国斌眯起眼睛看了看马国强,又看看宁远,突然笑了:”好,好!程序合规就好。宁副县长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会议结束后,宁远立刻给沈若初发了条信息:”赵国斌今天当众试探试剂盒的事,被马主任挡回去了。”
沈若初回复:”他是在找茬。马主任是业内权威,赵国斌不敢轻易反驳他。你做得很好,坚持原则就没事。”
放下手机,宁远望向窗外。夕阳西下,河口乡的田野镀上一层金色。疫情尚未结束,政治暗流仍在涌动,但他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惶恐不安的新手了。
这场疫情大考,让他证明了自己不靠任何关系也能担当重任;而乡亲们的信任,则是比任何提拔都珍贵的奖赏。
远处,几个孩子追逐玩耍,笑声随风传来。宁远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守护这样的笑容,正是他选择公务员这条路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