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年代小说——《胎穿八零后我靠系统逆天改命》!本书以俞语嫣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兔兔丽娜”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89155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胎穿八零后我靠系统逆天改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宿主年龄:16岁6个月。积分:203点。当前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高考(完成度92%)。】系统光幕在眼前闪烁,我坐在省重点高中——市一中的图书馆里,面前摊开的不是高考复习资料,而是一本《量子力学初步》。
三年前那个中考状元的光环,让我成功走出了青山村。如今,我即将面临人生又一个重要关口——高考。
“俞语嫣!”班主任王老师的声音在图书馆门口响起,”校长找你!”
我合上书,揉了揉太阳穴。自从升入高三,李校长找我的频率明显增加——无非是各种竞赛、保送或者名校招生的事。
校长办公室里除了李校长,还坐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胸前别着清华大学的校徽。
“俞同学,久仰大名。”男子站起来主动握手,”我是清华招生办的赵主任。”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清华大学——在这个时代,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殿堂。
“你的模考成绩和竞赛奖项非常出色,”赵主任推了推眼镜,”我们考虑给你保送名额,物理系。”
保送!这意味着我可以跳过高考,直接进入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但——
“有什么条件吗?”我谨慎地问。
“需要签协议,保证高考成绩达到省前五十。”赵主任笑了笑,”对你来说应该不难。”
李校长在一旁激动得直搓手:”语嫣,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我没有立即回答。保送意味着安全牌,但也意味着失去冲击省状元的机会——那不仅能带来更丰厚的奖学金,还能为我在系统那里赢得更高评价。
【任务冲突检测:接受保送将导致”高考状元”任务失败。】系统适时提醒。
“能给我三天考虑吗?”我最终问道。
赵主任略显惊讶,但很快恢复职业微笑:”当然,不过要尽快。”
离开校长办公室,我直奔学校小花园的僻静角落。需要思考时,我总喜欢来这里。
【建议:分析利弊。】系统弹出分析界面。
光幕上列出两条路径:保送安全稳妥,但奖励较少;冲击状元风险高,但可能解锁系统新功能。更重要的是,状元的媒体曝光能给我带来更多社会资源,这对改变家庭命运至关重要。
手机突然震动——是母亲发来的短信:”鸡场又接了新订单,你爸去省城送货了。”
简短的文字背后,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家。自从三年前我去了市一中,母亲按照我的计划不断扩大养鸡场规模,如今”俞氏生态养殖”已成为县里的龙头企业,甚至接到了省城的订单。父亲辞去了农机站的工作,专心帮母亲经营生意。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一个小女孩不愿认命的挣扎。
我回复:”妈,清华要保送我。”
不到十秒,电话就响了。母亲的声音激动得发颤:”语嫣,真的吗?清华?”
“但我还在考虑。”我低声说,”如果参加高考,有可能拿省状元。”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妈不懂这些,”最后母亲说,”但你做什么决定,妈都支持。”
这句话的分量,比任何分析都重。十年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农村妇女,如今已经能淡定面对女儿可能上清华的消息了。
挂断电话,我做了决定——放弃保送,冲击状元。
【确认选择高风险路径。系统将提供全力支持。】系统光幕闪烁着金光,【特殊道具”贵人指引”激活:三天内将遇到关键人物。】
第二天物理竞赛班结束后,一个白发老者拦住了我:”你是俞语嫣同学吧?我是中科院的张教授。”
我愣住了。张明远教授——中国物理学泰斗,教科书上的人物,此刻正笑眯眯地站在我面前。
“我看过你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论文,很有见地。”张教授递给我一张名片,”高考后联系我,中科院少年班有兴趣吗?”
我的大脑瞬间过载。中科院少年班!那是比清华北大更顶尖的存在,每年全国只招几十人。
“我……”我一时语塞。
张教授和蔼地拍拍我的肩:”不急,高考后再说。”
他离开后,我站在走廊上,手中的名片仿佛有千斤重。系统所说的”关键人物”,原来是这个级别的大佬!
【”贵人指引”效果显著。】系统评论道,【建议:保持当前路径。】
高考前一周,我请假回了趟青山村。名义上是放松心情,实则是为了处理一件悬而未决的家事——大伯一家的刁难。
虽然这些年我在外读书,但通过系统监控,我知道大伯母从未停止在村里散布谣言,说什么”女孩子读那么多书迟早跟人跑了”、”俞家养了个白眼狼”之类。
更糟的是,他们开始打养殖场的主意。半年前,大伯母的娘家表哥——现在升任县工商局副局长的王志强,多次以”检查”为名来养殖场找茬。
家门前的场景让我心头一紧——大伯的摩托车停在院子里,屋里传出激烈的争吵声。
“……这次必须分家!”大伯俞建军的声音震得窗户嗡嗡响,”志强都二十了,连对象都说不上,不就是因为没新房吗?”
我轻手轻脚走到窗边,透过缝隙看到爷爷坐在上首,脸色阴沉。父亲蹲在角落,而母亲——令我惊讶的是,母亲居然站在爷爷旁边,面色平静地翻着一本账簿。
“建军啊,”爷爷叹了口气,”养殖场是秀梅和建国一手搞起来的,你这些年出过什么力?”
“爹!您这话就不对了,”大伯母李红梅尖声插话,”当初要不是我们让语嫣那丫头继续读书,她能有什么出息?现在倒好,翻脸不认人了!”
“让?”母亲突然开口,声音冷得像冰,”是语嫣自己考上的,是你们想把她卖给供销主任的儿子!”
我从未听过母亲用这种语气说话。三年时间,她不仅生意做大了,连性格都变得如此强硬。
“都别吵了!”爷爷一拍桌子,”今天把话说清楚。秀梅,账本拿来。”
母亲递上那本蓝色账簿:”爹,这是养殖场从创办到现在的全部收支。前三年每月盈利一百元左右,我和建国只拿三十,其余全交公中。后三年扩大规模,每月交公中一百五,我们自留一百。”
爷爷戴上老花镜,仔细翻看账本。大伯凑过去想看,被母亲拦住:”大哥要看也行,先把你们粮站那份账拿出来对对。”
大伯的脸色瞬间变了:”你什么意思?”
“意思很清楚,”母亲直视着他的眼睛,”你在粮站工作十年,每月工资六十八元,交给家里三十元。剩下三十八元哪去了?还有,粮站每年分的米面油,你拿回家的连一半都不到。”
我瞪大眼睛。母亲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显然早有准备。更令我惊讶的是,她竟敢这样直接质问大伯——这在以前的家庭会议上简直不可想象。
“胡说八道!”大伯母跳起来,”赵秀梅,你血口喷人!”
“是不是胡说,查查就知道了。”母亲从账簿里抽出几张纸,”这是粮站近五年的福利发放记录,我从你办公室抽屉里抄的。”
屋内一片死寂。大伯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爷爷的手开始发抖,账本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建军!”爷爷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是真的?”
眼看事情败露,大伯母突然改变策略:”爹,就算建军有点私心,那也是为了志强啊!俞家的长孙,难道不该多照顾点?再说,语嫣一个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便宜了外人?”
“放屁!”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所有人转头,看见父亲俞建国不知何时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我闺女是状元!是全村全县的骄傲!你们家志强连高中都考不上,还有脸说!”
我捂住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那个一辈子唯唯诺诺的男人,居然为了我当众顶撞兄嫂?
“建国说得对。”爷爷突然表态,”建军,这些年你太让我失望了。”
大伯母见势不妙,立刻使出杀手锏:”爹,您别忘了,我表哥可是工商局副局长!得罪了他,养殖场的执照……”
“那就离婚!”母亲突然说,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我和建国带着语嫣单过。养殖场是我们一手创办的,谁也别想插手!”
这句话像炸弹一样在屋里炸开。离婚——在90年代的农村,这个词的震撼力不亚于地震。
“秀梅!”父亲惊讶地看着母亲,但眼神中竟有一丝……钦佩?
我适时推门而入:”我支持妈的决定。”
“语嫣?!”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走到母亲身边,握住她的手:”我刚收到中科院张教授的邀请,高考后可能去北京。”我故意顿了顿,”如果家里闹分家,我正好把爸妈接去北京享福。”
这个谎撒得恰到好处。中科院、北京——对这些农村人来说,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爷爷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长叹一声:”建军,从今天起,你每月工资全交家里。养殖场归建国和秀梅,谁也不许插手!”
大伯还想争辩,被爷爷一个眼神制止:”再闹,就分家单过!”
这场家庭风暴以我家的全面胜利告终。当晚,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餐庆祝。饭后,父亲偷偷问我:”语嫣,你真能带我们去北京?”
我笑着摇头:”现在还不行,但迟早有一天,我会在北京买大房子接你们去住。”
父亲的眼圈红了:”爹对不起你……以前……”
“都过去了。”我轻声说。
高考当天,全县戒备森严。我坐在考场里,手中的笔稳如磐石。这些题目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有了系统赋予的”高级学习能力”,加上三年重点高中的训练,我甚至有余余思考每道题的多种解法。
最后一科考完时,校长亲自在考场外等我:”语嫣,感觉怎么样?”
“正常发挥。”我谦虚地说,但心里知道,省状元已经在向我招手。
成绩公布那天,整个青山村沸腾了。省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招生老师同一天登门,电视台的采访车堵在了村口。
爷爷坐在堂屋正座,接受着一波又一波的祝贺,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父亲忙着给客人递烟,而母亲——哦,母亲正淡定地和清华招生办主任讨论我的专业选择。
大伯一家缩在角落,脸色难看至极。当电视台记者把话筒对准我时,大伯母还想挤进镜头,被村长一把拉开:”别丢人现眼了!”
面对镜头,我侃侃而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特别是我的母亲,没有她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我……”
母亲在镜头外抹着眼泪,而父亲则挺直了腰杆——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如此骄傲。
晚上,当喧嚣散去,我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系统光幕自动展开:
【主线任务完成!评价:SS级。奖励:解锁”科技树”功能,积分500点。】
【新任务发布:大学期间创立首个科技项目,改善家乡经济状况。】
我望着银河,思绪万千。十六岁的俞语嫣,即将踏上更广阔的舞台。而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最终,改变这个世界。
手机震动,是张教授的短信:”祝贺状元!少年班名额已预留,八月见。”
我回复了一个”好”字,然后拨通母亲的电话:”妈,我决定去中科院。”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然后传来母亲哽咽的声音:”好,妈支持你。”
简单的三个字,承载了多少难以言表的感情。十年前那个差点被送养的女婴,如今站在了全国最高学府的门槛上。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不肯认命的灵魂,和一个默默支持的母亲。
【新篇章开启:科技改变命运。】系统光幕上,一颗新的星星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