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都市种田小说,那么《年代1959,从技术员开始崛起》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北风飞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林振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年代1959,从技术员开始崛起大结局在哪看?林振全文免费吗?》就在下方,点即看!
年代1959,从技术员开始崛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当老师傅用颤抖的声音,报出一连串远超预期的测量数据时,整个检验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天呐!这精度,比部里发的标准手册上要求的还要高!”
“我们真的用普通车床,造出了高精度齿轮!”
刘栋激动得满脸通红,他一把抱住身边的林振,语无伦次地大喊:“师傅!师傅!您是神!您就是神仙下凡啊!”
杨卫国和王建国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此刻也激动得像个孩子。王建国总工摘下眼镜,用手背使劲地擦着眼睛,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了不起……太了不起……”
杨卫国则是冲过来,紧紧地握住林振的手,用力地摇晃着,他想说些什么,但因为太过激动,嘴唇哆嗦了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只能重重地拍了拍林振的肩膀。
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个小小的齿轮,宣告了怀安机械厂彻底掌握了拖拉机变速箱的核心制造技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工厂。
食堂里、宿舍里、厂区的各个角落,所有工人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兴奋。
“听说了吗?一车间用普通车床改的机器,做出了高精度齿轮!”
“何止是高精度,听说比大厂的质量还好呢!”
“都是林工的功劳!林工真是我们厂的大救星!”
林振的名字,在这一天,被所有人牢牢记在了心里。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工程师,更成了全厂职工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偶像和希望的象征。
解决了齿轮这个最大的技术瓶颈,林振没有丝毫松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下一个更艰巨的挑战中,制造800吨大型冲压机。
如果说改造滚齿机是巧妙,那么从零开始制造一台800吨的冲压机,那就是绝对的硬核。
这台冲压机是用来冲压拖拉机大梁、驾驶室覆盖件等大型结构件的,没有它,拖拉机的骨架和外衣就无从谈起。
林振拿出的设计图纸,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他设计的不是当时常见、结构复杂、对密封和液压管路要求极高的液压机,而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但对铸造和加工要求极为变态的机械式曲柄压力机。
这台机器的核心,是一个重达数十吨的巨大铸钢机身。
“这么大的铸件,我们厂的小电炉,一次根本融化不了这么多铁水啊!”
“就算能融化,我们也没有这么大的模具和吊装设备!”
在铸造车间的技术会议上,车间主任和老师傅们看着图纸,连连摇头,觉得这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电炉容量不够,我们可以分几次熔炼,用一个大型的铁水包来混合。”
“没有大型模具,我们就用沙箱,在地上挖坑,直接在地面上造型!”
“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我们就用多台小型起重机协同作业,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来干!”
林振面对所有的质疑,一一给出了土法上马的解决方案。他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说干就干!
整个铸造车间都变成了巨大的工地。工人们在林振的指挥下,在车间的土地上挖出了一个十几米长、几米深的大坑。
然后,用木材和沙土,一点一点地制作出冲压机机身的巨大沙模。
与此同时,铸造车间的几座小电炉火力全开,日夜不停地熔炼着铁水。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凑齐了足够的铁水。
浇铸的那一天,整个车间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
林振亲自站在高高的浇铸平台上指挥。
“开炉!放铁水!”
随着他一声令下,几个巨大的铁水包被缓缓吊起,倾斜着,将数千度高温、如同岩浆般炽热的铁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地下的沙模之中。
火光冲天,热浪滚滚,场面壮观得如同火山喷发。
意外却还是发生了。
由于其中一个浇口的铁水流速过快,巨大的冲击力导致沙模局部出现了轻微的塌陷。
“不好!塌方了!”一个老师傅惊恐地大叫。
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大家都知道,铸造过程中一旦出现塌方,就意味着铁水会裹挟着沙子,在铸件内部形成致命的砂眼和夹砂缺陷。
这个重达数十吨的铸件,很可能在冷却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废品!
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一炬!
车间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那还在冒着滚滚热气的浇铸坑,脸上写满了绝望。
林振站在平台上,看着眼前这一幕,眉头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他双拳紧握,脸色无比凝重。
这次的失败,比上一次齿轮淬火失败的打击要大得多。这不仅仅是损失了大量的钢材和焦炭,更严重打击了刚刚才高涨起来的士气。
他能清楚地听到周围工人们的窃窃私语。
“完了,这下全完了……”
“我就说嘛,这么干根本不行,太异想天开了……”
“唉,白费了这么多功夫……”
面对着几乎宣判了死刑的巨大铸件和周围工人们动摇的眼神,林振沉默了。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唉声叹气,也没有急着去追究责任。他就那么静静地站在浇铸坑边,目光深沉地看着那片还在散发着灼人热气的沙土,脑子里在飞速地运转。
失败了吗?
从常规的技术角度看,是的,这个铸件内部肯定存在严重的夹砂和气孔,大概率是废了。
但真的就一点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林振的脑海里,闪过了无数二十一世纪的特种铸造和金属修复技术。电渣重熔?激光熔覆?这些在这个时代都如同天方夜谭。
那还有什么办法?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大师级钳工维修技能。
维修……维修……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猛地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如果,把这个巨大的铸件,不当成一个一次成型的产品,而是当成一个损坏了的设备,用维修的思路去处理呢?
“都别围着了!散开!让这里降温!”林振突然开口。
工人们愣了一下,随即在孙爱国等车间干部的指挥下,虽然满心不解,但还是默默地散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