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男频衍生小说,四合院:我的系统太豪横,正等待着你的探索。小说中的李维东角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惊喜和感动的世界。作者优英的精心创作,使得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现在,这本小说已更新251136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四合院:我的系统太豪横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老头子,他又买了这么多竹子。”闫埠贵的老婆杨玉花也眼红地说。
“竹子不要票,”闫埠贵盘算着,”但竹制品可要票。”
“要不我给他说媒?搞好关系以后好处多着呢…”
“你大姐家那个女儿?”杨玉花兴奋地插话。
“快别提了!那姑娘一米五的个头,扁担大的字不识一个。人家李维东硕士学历,医务科科长,八级工程师,能看上她?”闫埠贵连连摇头。
“也是啊…”杨玉花讪讪地说,”那你有什么好人选?”
“学校新来了两位女老师,”闫埠贵得意地说,”找机会介绍给李维东。”
竹子落地的声响惊动了林玉柔她们。小曦第一个跑出来,一把抱住刚停好车的李维东的腿。
“哥哥回来啦!”
林玉柔走出来说:”东哥,正好回来吃饭,我们都在等你呢。”
“不是让你别等我的嘛。”李维东牵着小曦的手笑道。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早饭吃得晚。”林玉柔温婉地笑着。
堂屋的小桌上摆着一锅米饭,一盆西红柿蛋汤,还有碟黑乎乎的咸菜。
“中午就吃这些啊。”李维东皱眉道,“咸菜对身体不好,以后别吃了。我去开两罐红烧肉。”
林玉柔不再反对,她也不知道肉罐头放在哪儿。
李维东从卧室取出两罐沉甸甸的铁皮罐头,每罐足有一斤重。用开水烫过后打开,浓郁的肉香顿时弥漫开来。
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人们的嗅觉格外灵敏。这香味怕是整个四合院都能闻到。
“开饭吧。”李维东刚端起碗,就听见院里传来拐杖敲击青石板的声响。
聋老太站在院中扯着嗓子喊:“没良心的东西!吃好的也不想着孝敬老祖宗!”
一大妈刚给她送去青菜汤和窝头,肉香就让老太馋得直跳脚。可任凭她怎么叫嚷,也没人理会,最后只得灰溜溜地回屋。
“真把自己当祖宗了。”李维东嗤笑一声,给林玉柔碗里夹了块肥厚的五花肉。
林玉柔只夹了一块肉,正就着肉汤拌饭吃。她红着脸轻声道:“东哥你多吃些,我吃白米饭就很好。”
何雨水倒不客气,连夹两块肉,满足地说:“还是猪肉最解馋!”
“对了东哥,我把粮票都交给柔姐了。”
李维东笑道:“我还能缺你吃的?不过交来也好,省得被你哥拿去送人。”
“哼,他就是个榆木脑袋。”何雨水撇嘴道。
“东哥,我想买些玉米面掺着吃……”林玉柔话未说完,李维东就摆手:“咱家只吃细粮。顶多买十斤玉米面偶尔煮粥用。”
“下午我去钓鱼,你们在家烙饼。”
前世当厨师的李维东,最爱的就是钓鱼和练武这两件事。
仓库里备好了窝料和饵料,鱼竿也是现成的。李维东决定去试试手气。
小曦正埋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和红烧肉,一听李维东要去钓鱼,立马抬起沾着饭粒的小脸,眼睛亮晶晶的:
“我要吃鱼!超级大的那种!”
“放心,哥给你弄来,这就去。”李维东语气坚定。实在钓不着,他就去买一条。
他拎着小板凳和铁皮桶出门,钓竿往肩上一扛。
“东哥,当心点。”何雨水轻声嘱咐。
李维东点点头。他对何雨水态度温和,不仅因为她和小曦、林玉柔处得来,还因为记忆里那些零碎的过往。
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何雨水不过六七岁。何大清还没跟着寡妇跑路,家里日子还算宽裕。何大清每晚回来,总会带些零嘴给何雨水——花生、瓜子、桂花糕、猪油糖……
而何雨水不管拿到什么,总会第一时间分他一份。这习惯一直持续到何大清离家。
至今李维东也没想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做。
“维东,钓鱼去啊?”闫埠贵倚在门边,瞧见他肩上的鱼竿,眼睛一亮,“一起啊?论钓鱼,我可是……”
话没说完,李维东已经走远了。
“哎,怎么走了啊!”闫埠贵悻悻地嘟囔。
**李维东出了大院,蹬上自行车直奔什刹海。这年头,这儿还允许垂钓。
他在水边挑了块阴凉地,摆好小板凳,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旧饭盒,里头装着配好的窝料和饵料。
“啧,后世的科技配方,只要水里有鱼,就不可能空手而归。”
他扬手撒出窝料,顺手给八米长的钓竿系上鱼线和鱼钩——都是上午回来时顺路买的。
刚绑好鱼钩,身后传来动静。回头一看,闫埠贵正支棱着他那辆二手自行车。
“维东,动作够快啊!我就猜你准来这儿。”闫埠贵拎着鱼竿和水桶凑过来。
李维东没搭腔,鱼钩往饵料团里一拉,挂上两团鸽子蛋大小的饵料,又捏了捏减缓雾化。
“维东啊,不是多绑个鱼钩就能上鱼的。”闫埠贵摆出教书先生的架势,“你这属于标新立异……”
“闫老师,能让我清净会儿不?”李维东皱眉打断。
他面上不显,心里却盘算着怎么收拾这帮禽兽。
闫埠贵暗自咬牙——一句“闫老师”,分明是划清了界限。
闫埠贵拎着小板凳,往后退了几步,在距离李维东七八米远的地方坐下。
河岸边钓鱼的人不少,这个年代的人钓鱼大多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像后来那些钓鱼佬,纯粹是为了消遣。
李维东的钓法与众不同,每隔两分钟就提竿换饵,不管浮漂动不动。
闫埠贵看得直皱眉,忍不住开口:“维东啊,你这么钓可不行,鱼都被你吓跑了。我可是老钓手了,经验丰富得很。”
“要不这样,你给我个牛肉罐头,我教你几招……”
听到“牛肉罐头”四个字,闫埠贵眼珠子一转,心里立刻盘算起来。
就在这时,李维东的浮漂猛地往下一沉,他手腕一抖,迅速扬竿刺鱼,鱼竿瞬间弯成一道弧线,鱼线绷得吱吱作响。
“嚯!大鱼!绝对是大鱼!”
“这小伙子有两下子啊!”
“稳住,别急,慢慢溜!”
周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闫埠贵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这饵料果然够劲儿!”李维东心里暗喜。
闫埠贵凑上前,厚着脸皮道:“维东,你运气不错,不过这么大的鱼你一个人搞不定,让我来帮忙,回头分我一半就成。”
“一边待着去!”李维东头也不抬,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
“就是!显你能耐是吧?哪有你这么钓鱼的!”旁边一位老爷子看不过去,直接呵斥闫埠贵。
见犯了众怒,闫埠贵只好悻悻地退开,嘴里还不服气:“新手就是靠运气,钓上来才算本事!这鱼少说二十斤,你那破竿子肯定得断!”
他嫉妒得眼都红了,巴不得李维东的鱼竿咔嚓一声折成两截。
“老闫,你不是自称钓鱼行家吗?连这鱼竿都认不出来?”另一位老爷子嗤笑道,“这可是上好的厘竹竿,五十斤的鱼都扛得住!”
“厘竹?这就是厘竹竿?”闫埠贵一听,眼睛瞪得更大了。
他早就听说过这种南方特产的鱼竿,品质极佳,但以他的身份和收入,根本摸不着边儿。毕竟他只是个小学语文老师,哪有机会接触这种好东西?
李维东身为太极高手,控鱼手法娴熟,不到五分钟就把大鱼溜到岸边。
一位腰板笔直的老爷子抄起网兜,帮忙把鱼捞了上来。
“好家伙,胖头鱼!起码二十斤!”
老爷子拍了拍李维东的肩膀:“小伙子,真有一套!”
老人身旁站着两个年轻人,目光警觉地扫视着四周。
“谢了大爷,我再钓会儿,待会儿钓到了送你一条。”李维东将鱼丢进水桶,那条鱼还在扭动着,“答应妹妹给她煮鱼吃,这条就……”
“不用不用,等下钓到鱼让我过过瘾就行。”老人笑呵呵地摆摆手。
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不到六十的年纪。
没过两分钟,李维东又提起一条鱼,凭手感估摸有十来斤。
“老爷子,您来试试!钓上来归您,跑了也算您的。”李维东笑着递过鱼竿。
他看得出这老人身份不一般,有心结交。
“维东,让我来!鱼拉上来给我……”闫埠贵急匆匆凑过来,连片鱼鳞都没见着。
李维东没搭理他,直接把鱼竿塞到老人手里。
老人兴奋地开始溜鱼,那两个年轻人显然是警维,神情紧张地守在一旁。
花了十几分钟,老人才把鱼拖上岸。
“嘿,得有十斤!”老人抱着鱼,笑得眯起眼,“小张,给钱,就按……”
“老爷子,这是送您的。”李维东连忙打断,“刚才多亏您帮忙,要是收钱,那可就变味了,下次我再来您可别凑热闹了!”
“行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老人深深看了李维东一眼,把鱼放进自己的水桶。
闫埠贵在一旁急得跳脚,心里暗骂:“李维东你这小兔崽子,鱼宁可送外人也不给我这个三大爷,你给我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维东又甩了三竿,钓上两条两斤多的鲤鱼。饵料用完,又不能当众从系统里取,只好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走了,下回再来!”他笑着整理装备。
“下次什么时候?”老人赶紧问。
“周日吧,平时没空。老爷子,回见!”李维东蹬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闫埠贵眼红得冒火,自己只钓到两条小鲫鱼,加起来不到二两,煮汤都不够。
盯着李维东的鱼,他恨不得直接抢过来。
李维东回到四合院,一手推车一手拎鱼竿,凳子和水桶挂在后座两侧。
下午四点半,刚进中院就撞见许大茂。
“哟,李科长!这两天我下乡放电影,没想到您……”许大茂满脸堆笑。
李维东停下脚步:“别这么叫,喊我维东就行。”
他知道许大茂是个小人,但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
许大茂刚到家就从娄晓娥那儿听说了李维东的事,嫉妒得牙痒痒,可当面照样赔着笑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