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前文:

她没有回头,继续向下走去,火把的光亮在她身前开辟出一条通往未知的路。

她的声音顺着螺旋阶梯传了上来,冰冷而清晰: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能不能打开这扇门。”

“而是— —门后站着的,到底是谁?他又想用这满仓的陈粮,去喂饱谁的天下?”

——

紫禁城,司礼监。

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糊与辛辣混合的怪味。

“啪!”

一只上好的定窑白瓷碗被狠狠掼在地上,四分五裂。

汤汁溅上了带鞘的绣春刀,也溅上了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

“废物!通通都是废物!”身着紫袍的老太监声音尖利,像一把淬了毒的锥子,刺得周围的小太监们齐齐跪倒,头埋得更深了。

他叫王振,当今圣上最信任的内侍,权势滔天,跺跺脚能让半个京城抖三抖。

可此刻,他却为了一碗小小的酸辣粉,失了体面。

心腹太监连滚带爬地上前,颤声道:“干爹息怒!儿子已经按您说的,派人连着蹲了三天,才从那人山人海里抢到一碗。御膳房最好的师傅们尝了又尝,熬了不下百锅汤,可……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王振眯起那双阴鸷的眼睛,死死盯着地上那滩狼藉,鼻翼翕动,仿佛要从空气中嗅出那缺失的精髓。

“不是差了气,是少了魂!”他一字一顿,声音里透着彻骨的寒意,“那丫头手里,定然捏着传说中的‘醒味引’真方!”

所谓“醒味引”,是厨行里神乎其神的秘传,据说一滴便能让凡食化作珍馐,点石成金。

王振垂涎的,又何止是这口腹之欲?

他看到的是这碗粉背后那足以搅动风云的巨大能量。

“此物一日之内风靡京城,已成民潮。寻常百姓也就罢了,可连朝中公卿、勋贵世子都甘愿乔装排队,成何体统!”王振转身拂袖,对着龙椅的方向躬身,语调却变得恳切而忧虑,“长此以往,人心所向,皆在一碗吃食。若不尽快将其收归内廷,为陛下所用,恐生乱象!”

奏折很快递到了御前。

乾清宫内,年富力强的皇帝朱瞻基看着折子,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出了声。

他将折子丢给一旁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爱卿看看,王大伴说一碗酸辣粉要动摇我大明江山了。”

杨士奇阅后,也是莞尔:“陛下,此乃小题大做。不过,此物能引得王公公如此上心,想必确有其过人之处。”

“乱在哪?”朱瞻基靠在龙椅上,手指轻敲着扶手,“是百姓没饭吃饿着了?还是这饭,做得太香了,让他们忘了朕的恩典?”

他顿了顿,查!

给朕查清这‘锦绣食铺’的来历,背后是何人。

但记着,不得惊扰,更不得扰民。

朕倒想看看,是怎样一个奇人,能用一口锅,煮沸半座京城。”

一道温和却不容置喙的圣旨,悄然出宫。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荒村,却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身形枯槁,拄着一根磨得光滑的木拐,一步一步,走得极稳。

他自称是“北岭来的游方医”,却不为任何人看诊,只点名要见苏锦绣。

当苏锦绣看到那张脸时,瞳孔骤然一缩。

是他!清水潭下,那个通过水幕传声,操纵着一切的幕后主使!

“是你。”苏锦绣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半分惊讶,仿佛早已料到会有今日。

老者微微颔首,浑浊的眼中带着一丝赞许与释然:“苏姑娘,好眼力,好定力。”他没有否认,坦然承认,“‘守渊阁’,确曾想过阻你。九渊驿乃前朝遗脉,干系重大,我等奉命守护,不容有失。”

“那为何又改变主意?”萧北辰不知何时已站到苏锦绣身侧,手按上了腰间的刀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因为我们看到了。”老者叹了口气,拐杖在地上轻轻一点,“我们看到苏姑娘每月准时运粮出山,分毫不差;看到那些货物换回了村民们过冬的衣衫、耕作的农具;更看到你的人,始终恪守边界,从未对潭下禁地有过半分窥探之心。你用的,是阳谋,是大道。”

他深深地看了苏锦绣一眼,那眼神复杂得像一本尘封多年的史书:“守渊阁守了十年,等的不是一个主人,而是一个能善用这份力量的人。今日,老朽前来,是有一请。”

“请讲。”

“我们愿将‘总钥台’的最终控制权,悉数相托。”

此言一出,连萧北辰都变了脸色。

总钥台,那是整个地底军堡的中枢,掌握了它,就等于掌握了那支由精金铸就、不知疲倦的傀儡大军!

“条件。”苏锦绣言简意赅。

老者”

苏锦绣迎着他的目光,反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你们到底是谁?守着这屠龙之技,却又畏惧刀兵。你们守了十年,究竟图什么?”

这个问题,仿佛触动了老者内心最深的伤疤。

他老迈的身躯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眶里,竟滚落下两行清泪。

“我们……我们图的,不过是一句承诺。”他哽咽着,一字一句,字字泣血,“一句能让活着的人,不必再靠啃食树皮、吞咽草根,来记住何为忠诚的承诺!”

话音落下,四野俱静。

村民们听得云里雾里,但那份深沉的悲怆,却像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心上。

苏锦- 锦绣沉默了片刻,随即转身,对着祠堂的方向,朗声道:“小石头,取香案来!”

当着所有村民和老者的面,苏锦绣亲手点燃三炷清香,高举过顶,声如金石,响彻山谷。

“我苏锦绣,以‘锦绣山珍’之名在此立誓:九渊驿只为天下苍生运粮,永不为王侯将相载兵!其所获之利,三成归‘守渊阁’用度,以慰英灵;剩下七成,皆用于赈济灾荒、兴办学堂!若违此誓,天人共戮!”

她插上香,转身对小石头道:“宣读新修订的《共耕约》,请老先生与萧大哥,共同钤印为证!”

当晚,地底军堡深处,上千具沉寂的傀儡眼中红光尽数褪去,转为代表着平和与生机的翠绿色。

庞大而精密的机关阵列,发出一阵阵整齐划一的低鸣,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终于向新的主人,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半月后,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跨州商队,满载而归。

车轮滚滚,带回的不仅是急需的药材、精美的布匹和更先进的农具,更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京城最大的酒楼“醉仙楼”,派人传话,愿出千两白银,买断“脆金丝菜”在京城的独家经销权!

千两白银!这个数字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然而,苏锦绣听后,只是冷冷一笑,提笔写下回函。

“我卖的是饭,不是某些人摇尾乞怜的嘴。”

她没有收那一千两银子,反而命人将十盒精心打包的新品——“御风酸辣粉”一同捎回京城。

盒内附着一张素笺,上面只有一行狂放不羁的小字:

“恕不专供,皇上来了,也得排队。”

此言传入宫中,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以为这不知天高地厚的村野女子大祸临头,等着看皇帝雷霆震怒。

谁知,朱瞻基看完字条,竟猛地一拍龙案,放声大笑:“好!好一个不怕死的奇女子!有点意思!传朕旨意,赐匾‘民生有味’,着人快马加鞭,亲自送到他们村口。告诉她,匾是朕送的,不得拒收!”

匾额送达那日,天降瑞雪,而后初霁,阳光洒在银装素裹的山村,反射出万点金芒。

全村老少,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聚在村口,看着那块由内廷高手匠心雕琢、字体鎏金的巨大匾额,被缓缓挂上新建的牌坊。

“民生有味……”李阿婆伸出满是褶皱的手,一遍遍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喃喃自语,“咱……咱们村,终于有名了!有名了啊!”

萧北辰站在苏锦绣身旁,看着她平静的侧脸,轻声问道:“接下来呢?”

苏锦绣的目光越过欢腾的人群,望向远方那条被商队马车压出深深辙印的官道,唇角微微扬起,勾勒出一抹自信而坚定的弧度。

“这才哪到哪。”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股足以撼动山河的力量,“我要让这天下的每一口饭,都带着我们‘锦绣’的名字,堂堂正正地,走进千家万户。”

话音未落,远方的官道尽头,忽然尘土飞扬!

一队快马正以奔雷之势疾驰而来,卷起漫天雪沫。

为首的骑士一手攥着缰绳,另一只手高高举着一面玄色镶红边的令旗,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肃杀与焦灼。

那是——边关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骑士冲到村口,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嘶哑而急切:“北境大旱,赤地千里!百万流民,嗷嗷待哺,恳请朝廷火速驰援!”

瞬间,村口所有的欢声笑语都凝固了。

前一刻还是丰收与荣耀的喜悦,后一刻便被这来自北地的饥荒阴影所笼罩。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苏锦绣。

只见她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那双清亮的眸子里,瞬间燃起了比风雪更冷的锐利光芒。

她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走,清冷而决绝的声音响彻在每个人的耳边。

“备车。告诉所有人,这一趟,我们要送的,不再是山珍,是命。”

村民们心头一震,正要轰然应诺,准备连夜召开全村大会商议出粮之事,却见苏锦绣的身影在院门口一顿。

她没有回头,只是对着院内喊了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风声。

“李阿婆,别忙着哭了,先随我来。把所有粮仓、地窖的钥匙都带上,一五一十,给我把家底清点清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