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阅读小说推荐小说,那么一定不能错过登基大夏,怎么对手全是千古一帝。这本小说由知名作家咸鱼不粘锅创作,以陈川武媚娘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小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让读者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84115字,快来一探究竟吧!
登基大夏,怎么对手全是千古一帝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5章
当夜,月明星稀。
陈川寝宫烛火通明,戒备森严,所有闲杂人等均被屏退,只留心腹内侍在远处警戒。
陈川、霍光、苏秦三人围坐在一张铺着巨大舆图的紫檀木案前。
“苏卿,霍相!”
陈川率先开口。
“如今情势危机,苏卿的纵横之策,具体该如何落子?先从何处着手?”
苏秦神色沉稳,手指在邯郸、沧州一带点了一下。
“陛下,霍相。”
“四路强敌,看似汹汹,实则步伐不一,心思各异。”
“其中,杨坚兵锋最盛,距离我大夏核心最近,威胁最为直接迫切。”
“因此,臣以为,这第一子,当落在杨坚身上!”
霍光微微颔首。
“苏典客所言甚是。”
“杨坚挟北周天子,行篡逆之事,名不正言不顺,其内部旧周势力未必全然归心。”
“目前他急需一场对外大胜,来巩固自身权威。而这也正是他的弱点!”
“没错!”
苏秦接口道:“杨坚急于证明自己,我们便送他一个‘名分’!”
“怎么说?”
陈川身体前倾,凝神细听。
“其一,由臣持节出使,劝杨坚称帝,并言明如他称帝,大夏会率先承认其帝位!”
“此乃投其所好,满足他的政治需求。”
“其二,极言汉皇刘彻之威胁!”
苏秦的手指向北划去,落在代表北汉的疆域上。
“刘彻破匈奴后,骄狂不可一世,视中原如无物,曾放言‘扫清寰宇,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暗示刘彻下一个目标,便是他杨坚!”
陈川眼睛一亮:“祸水北引?”
“正是!”
苏秦成竹在胸。
“杨坚与刘彻接壤,本就摩擦不断。”
“我们只需稍加撩拨,将其注意力引向北方。”
“陛下可应允杨坚,若大周与北汉交锋,我大夏愿在粮草、辎重上提供些许便利。”
霍光抚须沉吟片刻,补充道:
“此策关键,在于尺度。恭维不可过媚,以免被其看轻;挑拨不可过显,以免被其识破。”
“要让他觉得,与我大夏暂时和平,共抗强汉,是符合他大周当前最大利益的抉择。”
“苏典客深谙此道,老臣认为可行。”
陈川深吸一口气,感觉这个计策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杨坚此刻的头等大事不是大夏,而是登基,但又恐名不正言不顺。
大夏作为中原大国,如能率先承认他的帝位,对他来说吸引力可比几座城池要大的多。
而且北方的刘彻一直虎视眈眈,杨坚也确实不得不防。
“好!就先拿杨坚开刀!”
陈川一拍桌案,下定决心。
“苏卿,你需要朕如何配合?”
苏秦拱手:“陛下,国书需陛下亲笔用印,以示郑重。”
随后又转向霍光。
“另请霍相为臣调配精通北周风土人情的随员数人,以及足以彰显我大夏气度的仪仗与礼品。”
“臣需尽快动身,赶在杨坚大军形成合围之前,抵达其军中。”
霍光立即应承。
“此事老臣即刻去办,人选、物资一日内备齐。”
陈川点头,忽然又想到一事。
“其他三方呢?尤其李世民和赵匡胤,该如何应对?”
苏秦从容答道:“陛下不必过于担忧。”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初定,西有强秦虎视,其东出之意更多是试探与威慑。”
“陛下可遣一能言善辩之人,携带恭贺他登基的国书前往。”
“态度不卑不亢,表达无意与唐为敌,并愿意开放小范围的边境贸易。”
“此举足以稳住李世民,至少短期内,他不会主动挑起大战。”
“至于赵匡胤……”
苏秦嘴角微扬。
“内部整合现在才是他的首要任务,况且南有项羽牵制,他可不敢在当前的节骨眼上又什么大的动作。”
“陛下同样可遣使承认其帝位,维持现状。待臣从北周归来,或待寻得师弟张仪,再对他进行游说。”
“而刘彻处…………”
苏秦看向北方。
“暂时无需主动接触。待臣在杨坚处种下猜疑之种,让其二人互相牵制,便是对我大夏最好的局面。”
一番剖析,将复杂无比的四面受敌之局,拆解成有先有后、有针对性的连环策略。
陈川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赞道:“得苏卿,真乃天助我也!”
霍光看着苏秦,眼中也流露出赞赏之色。
此子对天下大势的洞察和利用矛盾的手段,确实堪称国士。
“陛下谬赞。”
苏秦躬身行礼。
“此策能否成功,五分在谋,五分在天时人事。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为大夏,争取这喘息之机!”
密议持续至深夜,三人又将出使细节、国书措辞、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反复推敲,直至认为万无一失。
最终策略敲定,苏秦即日准备,秘密出使大周。
霍光坐镇中枢,协调资源,监控内部。
陈川则继续扮演好新帝角色,稳住朝堂,尤其是安抚好魏忠贤、秦桧等奸臣,不使其破坏大计。
密议结束,霍光与苏秦悄然离去,各自前去准备。
陈川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却比之前亮堂了许多。
一条清晰的路径已然在眼前展开。
稳住杨坚,挑起汉周争端,争取时间。
找到张仪,双管齐下,进一步分化四国。
内部,倚重霍光,启用张居正整顿财政,支持陈庆之练精兵。
这盘死棋,终于看到了一丝破解的希望。
“杨坚,刘彻…但愿苏秦这张嘴,真能说得你们先打起来。”
……
两日后。
一队打着大夏使节旗号的车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洛阳北门。
苏秦坐在马车内,闭目养神,脑海中反复推演着见到杨坚后的说辞。
他深知,此行成败,关系到大夏能否赢得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
陈川采纳了霍光的建议。
以“新帝初登大宝,需静思国策”为由,暂停了大规模朝会。
此举正中他下怀,总算能暂时避开那群糟心臣子,躲在寝殿,对着案头上的奏报发呆。
霍光每日都会送来一摞奏报,内容触目惊心。
不是这里请求减免赋税,就是那里上报流民增多。
更有甚者,直言府库空虚,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陈川越看心越凉。
这哪里是什么锦绣江山,分明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难怪跑这么快……”
陈川揉了揉太阳穴。
就在他对着奏报唉声叹气时,殿外传来内侍小心翼翼的禀报。
“陛下,您此前吩咐寻找的那位张居正士子,有下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