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年的漠北草原,春风刚吹软了草尖儿,拖雷家的帐篷里就炸开了个“大新闻”——窝阔台汗居然给忽必烈赏了块封地!
消息是巴特尔骑着快马送来的,他冲进帐篷时,忽必烈正跟失烈门抢一只刚烤好的羊腿,油星子沾了满下巴。
“小王爷!大喜!天大的大喜啊!”巴特尔嗓门大得能掀翻帐篷顶,手里的羊皮诏书晃得人眼晕,“大汗下旨啦!给您赏了块封地,在南边,叫邢州!以后您就是有自己地盘的王爷啦!”
忽必烈手里的羊腿“啪嗒”掉在毡子上,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啥?封地?邢州?那是啥地方?有咱们草原的羊多吗?”
失烈门也忘了抢羊腿,凑过来踮着脚看诏书:“邢州?是不是有好多好吃的?上次孔先生说,南边有甜丝丝的糖糕,还有能吸的面条(米粉),是不是就在邢州?”
“你就知道吃!”忽必烈拍了失烈门后脑勺一下,又赶紧抓着巴特尔的胳膊,“快说说,邢州大不大?有没有马能跑的草原?有没有会唱歌的小鸟?”
巴特尔挠挠头,有点犯难:“这……我也没去过啊!只听说是南边的一块地,以前是金国的地盘,后来归了咱们大蒙古国。大汗说,让您去练练手,学着管管地方上的事。”
正说着,张文谦掀帘进来了——他刚跟孔先生讨论完《论语》,手里还拿着卷书,听到“封地”俩字,眼睛一下子亮了:“小王爷!这可是好事啊!邢州虽小,却是您施展本事的好地方!咱们之前说的‘行汉法、安百姓’,正好能在那儿试试!”
“试试?试什么?”忽必烈捡起羊腿,擦了擦油,咬了一大口,“管地方不就是收收税、看看牛羊吗?跟咱们在草原上管部落不一样?”
“差远了!”张文谦赶紧放下书,凑到忽必烈身边,用树枝在沙盘上画了个圈,“草原上咱们靠放牧,邢州是农耕之地,百姓靠种地吃饭。以前那些蒙古贵族去了,只知道要粮食、要银子,把百姓逼得都跑了,土地都荒了——咱们要是能改改这规矩,肯定能把邢州管好!”
忽必烈嚼着羊肉,眨了眨眼:“你的意思是,不抢百姓的粮食?那咱们吃什么?喝西北风啊?”
“您别急啊!”张文谦急得直摆手,“百姓要是有饭吃,有衣穿,自然愿意交税。您想啊,要是一亩地能收一石粮,百姓自己留八斗,交两斗给您;要是百姓都跑了,一亩地收不上来粮,您一斗都得不到——哪个划算?”
忽必烈摸着下巴,想了半天:“好像……你说得有点道理。那咱们就去邢州试试?要是搞砸了,大汗会不会骂我?”
“您放心!”张文谦拍着胸脯,“有我、有姚枢先生、还有刘秉忠先生帮您出主意,肯定不会搞砸!说不定还能让邢州变个样,让大汗对您刮目相看!”
“行!那咱们就去!”忽必烈把羊腿啃得干干净净,抹了把嘴,“失烈门,你要不要跟我去邢州?带你吃甜糖糕!”
失烈门眼睛一亮,刚想点头,就被乌兰从后面揪了耳朵:“想什么呢!你还要跟着孔先生读书呢!等你把算术算明白,再跟小王爷去也不迟!”
失烈门疼得龇牙咧嘴:“哎呀!乌兰姐姐松手!我去邢州也能读书啊!还能边吃糖糕边读!”
“你就知道吃!”乌兰戳了戳他的额头,“小王爷去邢州是做事,不是去玩的!你去了只会添乱!”
忽必烈哈哈大笑:“行了行了,等我把邢州管好,给你带一大筐糖糕回来!保证让你吃个够!”
就这样,忽必烈拍板决定——去邢州!
接下来的几天,帐篷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张文谦忙着收拾书,姚枢忙着查邢州的资料,刘秉忠则画了张邢州的简易地图,标注着山川河流。忽必烈呢?忙着跟蒙哥告别,还偷偷从家里的马厩里挑了两匹最好的马,说是去邢州“跑业务”用。
出发那天,草原上飘着小雨,有点凉。唆鲁禾帖尼亲自送忽必烈到营地门口,给了他一个绣着鹰的香囊:“到了邢州,要听先生们的话,别任性。百姓不容易,要多为他们着想。要是遇到难处,就派人回来送信,娘给你想办法。”
忽必烈接过香囊,揣在怀里,有点不好意思:“娘,您放心!我肯定能把邢州管好,不让您失望!”
“好,娘信你。”唆鲁禾帖尼摸了摸他的头,又叮嘱张文谦,“张先生,忽必烈年纪小,就麻烦你多照顾了。”
“夫人放心,我一定尽力!”张文谦躬身行礼。
随着忽必烈一声“出发!”,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草原,朝着邢州的方向前进。
谁知道,刚走了没几天,就遇上了“大麻烦”——路况太差了!
草原上的路虽然颠簸,但至少平坦,可往南走,路越来越难走,全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下雨一浇,更是泥泞不堪。忽必烈骑的马,走两步就打滑,差点把他摔下去。
“我的天!这路怎么比草原的石头地还难走?”忽必烈抓着马缰绳,胳膊都酸了,“张文谦,你不是说邢州是好地方吗?怎么路这么烂?”
张文谦也没好到哪儿去,他骑的马差点陷进泥坑,好不容易才拔出来,裤腿全是泥:“小王爷,这……这是因为以前没人修啊!那些贵族只知道收税,哪管百姓走什么路!等咱们到了邢州,第一件事就修桥铺路!”
“还等什么到邢州!”忽必烈跳下马,看着陷在泥里的马蹄,“先把这路填填吧!不然咱们的马都要累死了!”
于是,一行人临时决定——修路!
忽必烈带头,拿起铁锹往泥坑里填石头,张文谦、特尔勒还有护卫们也都跟着干。可没干一会儿,忽必烈就累得满头大汗,铁锹差点扔了:“不行了不行了!这比打猎还累!我胳膊都快断了!”
特尔勒憨厚地笑:“小王爷,您歇会儿,我来!我力气大!”说着,他一把抢过铁锹,“呼哧呼哧”地填起来,石头被他扔得老远。
忽必烈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特尔勒干活,突然指着远处喊:“哎!你们看!那边有个老伯伯!”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穿着破棉袄的老伯伯,背着个竹筐,慢悠悠地走过来,筐里装着些野菜。
忽必烈赶紧跑过去,笑着问:“老伯伯,您这是去哪儿啊?”
老伯伯吓了一跳,看到忽必烈穿着蒙古袍,后面跟着一群带刀的护卫,以为是来抢东西的,赶紧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小老儿就这点野菜,给家里孙子吃的,您别抢我的啊!”
忽必烈赶紧扶起他:“老伯伯,您别害怕!我们不是来抢东西的,我们是去邢州的,路过这儿,想问问您,到邢州还有多远啊?”
老伯伯愣了愣,看忽必烈不像坏人,才慢慢站起来:“去邢州啊?还有两天的路呢!不过你们可别去了,邢州现在可惨了!”
“惨?怎么惨?”张文谦也走了过来。
“以前还好,自从蒙古人来了,天天要粮要税,百姓交不出来,就被拉去当兵,要么就跑了。”老伯伯叹了口气,“现在邢州城里,十户人家有八户是空的,地里的草比麦子还高,连个卖吃的都没有!你们去了,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忽必烈听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这么惨啊?那咱们更得去了!我要让邢州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
老伯伯以为他在说大话,摇了摇头:“大人,您别吹牛了!以前来的贵族都这么说,结果来了还是抢粮抢钱。您要是真有好心,就别去折腾百姓了。”
说完,老伯伯背着竹筐,慢悠悠地走了。
忽必烈站在原地,看着老伯伯的背影,突然握紧了拳头:“张文谦,咱们一定要把邢州管好!让那个老伯伯看看,我不是吹牛!”
“是!小王爷!”张文谦也被感染了。
又走了两天,终于到了邢州城门口。
可看到邢州城的样子,忽必烈差点惊掉下巴——城墙破得全是洞,有的地方还塌了一半,城门上的漆都掉光了,歪歪扭扭地挂着块木牌,写着“邢州”两个字,还少了个“州”字的点。
“我的天!这就是邢州城?”忽必烈指着城门,“比咱们草原上的敖包还破!这城门能挡住狼吗?”
张文谦也皱着眉:“没想到这么破败……咱们进去看看。”
刚进城门,更惨的景象来了——街上空荡荡的,只有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缩在墙角晒太阳。路边的房子大多是危房,窗户纸破了,门也歪了,有的房子门口还挂着“空”字的木牌。
“有人吗?”特尔勒喊了一声,声音在空荡荡的街上回荡,没人回应。
忽必烈走到一个缩在墙角的老奶奶身边,蹲下来,从怀里掏出块奶豆腐:“老奶奶,您吃点东西吧。”
老奶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了看忽必烈,又看了看奶豆腐,摇了摇头:“不吃了,留给你自己吧。家里的孙子都三天没吃饭了,我这把老骨头,饿不死。”
忽必烈心里一酸,把奶豆腐塞给老奶奶,又让乌兰拿了袋干粮过来:“老奶奶,这些您都拿着,给您孙子吃。”
老奶奶接过干粮,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谢谢大人!谢谢大人!您真是好人啊!”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年轻人跑了过来,手里拿着把镰刀,警惕地看着忽必烈:“你们是谁?为什么给我奶奶东西?是不是想骗我们去当兵?”
“小伙子,你别误会!”忽必烈赶紧站起来,“我们是来邢州管事的,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来骗你们当兵的。”
“管事的?”年轻人冷笑一声,“以前来的管事的,都说是来让百姓过好日子的,结果呢?收粮收税,把我爹拉去当兵,到现在都没回来!你们别想骗我!”
说着,年轻人举起镰刀,就要冲过来。特尔勒赶紧挡在忽必烈面前,手里的长枪对着年轻人:“不许无礼!”
“你别激动!”忽必烈拦住特尔勒,对年轻人说,“我知道你不信我,没关系。你给我三个月时间,要是我没让邢州的百姓吃上饱饭,你再拿镰刀砍我,我绝不还手!”
年轻人愣了愣,看着忽必烈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里的干粮,慢慢放下了镰刀:“好,我信你一次!要是三个月后,百姓还是没饭吃,我饶不了你!”
忽必烈笑了:“好!一言为定!”
就这样,忽必烈在邢州“安家”了——他选了个稍微完好点的院子,作为办公的地方。院子里杂草丛生,还有几只老鼠跑过,乌兰看得直皱眉:“小王爷,这地方也太破了!我得好好打扫打扫,不然晚上老鼠都要爬到床上来了!”
“打扫什么啊!”忽必烈倒是看得开,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先想想怎么让百姓有饭吃。张文谦,你说的‘轻徭薄赋’,怎么弄啊?”
张文谦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方案,递给忽必烈:“小王爷,咱们第一步,就是减免赋税。以前百姓要交五成的粮,咱们改成交一成,剩下的都让百姓自己留着。第二步,鼓励百姓种地,凡是开垦荒地的,三年不用交税。第三步,修桥铺路,方便百姓出行和运粮。”
“就这么办!”忽必烈一拍石凳,“特尔勒,你去贴告示,把咱们的政策告诉百姓!张文谦,你去跟当地的里正(村长)聊聊,让他们帮忙动员百姓种地!”
“是!”两人赶紧领命而去。
可没想到,告示贴出去,百姓根本不买账。
特尔勒回来汇报:“小王爷,百姓都不信咱们!说减免赋税是骗人的,还有人说,咱们是想先让他们种地,等收了粮再抢!”
忽必烈挠了挠头:“怎么会这样?咱们都真心实意的,他们怎么不信呢?”
“小王爷,百姓被以前的贵族骗怕了。”张文谦叹了口气,“咱们得用实际行动让他们相信。”
“实际行动?怎么行动?”
“咱们亲自去田里,帮百姓种地!”张文谦说,“您是王爷,要是您能亲自下地,百姓肯定会相信您的诚意。”
“我下地?”忽必烈瞪大了眼睛,“我连锄头都不会用啊!别把庄稼给种死了!”
“没关系,我教您!”张文谦笑着说,“我小时候在家种过地,会一点。”
第二天一早,忽必烈就跟着张文谦,扛着锄头,去了城外的荒地。
百姓们听说王爷要下地种地,都跑来看热闹,围了一圈又一圈,窃窃私语:“这王爷真要种地?别是装样子吧?”“肯定是装样子!一会儿就累得走了!”
忽必烈没管他们的议论,跟着张文谦学耕地。可他刚把锄头举起来,就没拿稳,“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差点砸到自己的脚。
“哎哟!”忽必烈疼得龇牙咧嘴,“这锄头怎么这么沉?比我的弯刀还沉!”
百姓们都笑了,有的还忍不住鼓掌:“王爷,您还是别种了,别把自己砸着!”
张文谦赶紧扶住忽必烈:“小王爷,您别急,慢慢来。双手握紧锄头,用力往下挖,然后往后拉……”
忽必烈跟着学,可刚挖了一下,就觉得胳膊酸了,锄头也歪了,挖出来的坑比老鼠洞还小。
“不行了不行了!”忽必烈扔下锄头,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这种地也太难了!比打仗还累!百姓们天天这么干,也太辛苦了!”
围观看的百姓们,听到这话,都安静了下来。以前的贵族,从来不会说这样的话,更不会觉得百姓辛苦。
就在这时,之前那个年轻人,扛着犁走了过来,对忽必烈说:“王爷,您要是真的想帮百姓,就别装样子了。我教您怎么耕地,您要是能坚持一天,百姓们就信您。”
忽必烈眼睛一亮,赶紧站起来:“好!你教我!我肯定能坚持一天!”
年轻人叫王二,家里是种地的,从小就会农活。他耐心地教忽必烈怎么扶犁、怎么赶牛,忽必烈学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老是把犁弄歪,牛也不听他的话,到处乱跑,但慢慢的,也像模像样了。
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忽必烈已经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脸上还沾了泥,活像个泥人。可他没停下,一直跟着王二耕地。
百姓们看在眼里,慢慢开始相信这个王爷是真心想帮他们了。有几个老人,扛着锄头走过来,对忽必烈说:“王爷,您歇会儿吧!我们来帮您!”
“对!我们也来!”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进来,有的耕地,有的除草,有的还回家拿来了水和干粮。
忽必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你们看!只要咱们真心对百姓好,百姓就会相信咱们!”
张文谦笑着点头:“小王爷,这就是‘以心换心’啊!”
接下来的日子,忽必烈真的说到做到——减免赋税,鼓励种地,还组织百姓修桥铺路。
可麻烦也来了——有个叫李地主的,家里有很多地,却故意不种,还跟百姓说:“王爷减免赋税是暂时的,等过阵子肯定会加税!你们别傻了,种了地也是白种!”
百姓们又开始犹豫了,有的甚至把刚种的种子又挖了出来。
忽必烈听说后,气得直拍桌子:“这个李地主!居然敢跟我作对!我得去找他说说!”
张文谦赶紧拦住他:“小王爷,您别冲动!李地主在邢州有点势力,咱们要是硬来,会引起百姓恐慌的。咱们得用智慧说服他。”
“智慧?怎么说服?”忽必烈皱着眉。
“咱们去他家,跟他好好谈谈,给他点好处。”张文谦说,“告诉他,要是他带头种地,将来邢州丰收了,给他免三年的税,还给他个小官做。”
忽必烈想了想:“行!就这么办!我倒要看看这个李地主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天,忽必烈带着张文谦和几个护卫,去了李地主家。
李地主家的院子很大,门口有两个石狮子,房子也是青砖瓦房,跟邢州城里的破房子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李地主听说王爷来了,赶紧出门迎接,脸上堆着笑,心里却打着小算盘:“不知道这个王爷找我有什么事,不会是来抢我的地吧?”
进了客厅,李地主赶紧让下人上茶,还拿出了点心。忽必烈拿起一块点心,尝了尝,挺甜的:“李地主,你家的点心不错啊!比草原上的奶豆腐还好吃!”
李地主赶紧笑:“王爷喜欢就好,喜欢就多吃点。不知道王爷今天来,有什么吩咐?”
“也没什么大事。”忽必烈放下点心,“就是想跟你聊聊种地的事。我听说,你家里有很多地,却没种?”
李地主心里一紧,赶紧说:“王爷,不是我不种啊!是地里没人啊!百姓都跑了,我想种也种不了啊!”
“百姓为什么跑?”忽必烈盯着他,“是不是你以前欺负他们,把他们逼跑的?”
李地主脸色一白,赶紧摆手:“没有没有!王爷,我可没欺负百姓!是以前的贵族逼他们的!跟我没关系!”
“跟你没关系也行。”忽必烈笑了笑,“现在我来了,减免赋税,鼓励种地。我希望你能带头,把你家的地种起来。只要你带头,我给你免三年的税,还让你当邢州的里正,管着附近的百姓。你看怎么样?”
李地主眼睛一亮——免三年的税!还能当官!这可是好事啊!他之前之所以不种,就是怕王爷加税,现在有了保证,他当然愿意。
“王爷!您说的是真的?”李地主激动地站起来,“只要您免我三年的税,让我当官,我肯定带头种地!我还能动员其他地主也种地!”
“当然是真的!”忽必烈拍了拍他的肩膀,“我说话算话!只要你好好干,将来还有更大的好处!”
“谢谢王爷!谢谢王爷!”李地主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吩咐下人,“快去!把家里的长工都叫回来!明天就下地种地!”
有了李地主带头,其他地主也都跟着行动起来,百姓们也彻底放心了,纷纷回到田里,开始种地。
邢州的地里,终于又有了生气。
可没过多久,又出了个“小插曲”——来了一群兔子,把刚种的麦子啃了不少!
百姓们急得直跳脚,王二跑来找忽必烈:“王爷!不好了!兔子把麦子啃了!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庄稼就全没了!”
忽必烈也急了:“兔子?哪来的这么多兔子?咱们去抓兔子!”
于是,一场“抓兔大战”开始了——忽必烈带着护卫、百姓,拿着弓箭、锄头,在田里追兔子。
忽必烈射箭技术好,一下子就射中了一只兔子,得意地举起兔子:“你们看!我射中了!今晚咱们吃兔肉!”
百姓们也跟着欢呼,有的用锄头砸,有的用网捕,不一会儿就抓了几十只兔子。
可兔子太多了,根本抓不完。忽必烈坐在田埂上,看着被啃得乱七八糟的麦子,有点发愁:“这不行啊!抓了今天的,明天还有!得想个办法,让兔子不来啃麦子。”
张文谦想了想,说:“小王爷,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在田边种上兔子不喜欢吃的草,比如艾草、苦苣,兔子闻到味道就不会来了。”
“真的?”忽必烈眼睛一亮,“那咱们赶紧种!”
百姓们赶紧去采艾草、苦苣的种子,种在田边。还真别说,没过几天,兔子就真的不来了!
百姓们都高兴坏了,王二对忽必烈说:“王爷,您可真有办法!连兔子都能治住!”
忽必烈哈哈大笑:“不是我有办法,是张文谦先生有办法!咱们还是得多听先生们的话,多学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秋天——丰收的季节!
邢州的地里,麦子金黄一片,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高粱红得像火,玉米长得比人还高。百姓们忙着收割,脸上都笑开了花。
忽必烈跟着百姓一起收割,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特别高兴。他拿起一个麦穗,搓了搓,吹掉麦壳,把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甜甜的,香香的。
“好吃!”忽必烈笑着说,“这是咱们邢州自己种的麦子!比草原上的羊肉还好吃!”
百姓们都笑了,王二的奶奶拿着一个刚烤好的麦饼,递给忽必烈:“王爷,您尝尝!这是用新麦子做的,可香了!”
忽必烈接过麦饼,咬了一大口,确实很香,还有点甜:“好吃!太好吃了!奶奶,您的手艺真好!”
丰收了,百姓们不仅有了足够的粮食,还交了税——虽然只交一成,但因为种的地多了,税反而比以前多了不少!
忽必烈看着收上来的粮食、银子,心里乐开了花:“张文谦!你看!咱们成功了!邢州真的变好了!”
张文谦也很激动:“小王爷,这都是您的功劳!您用‘善治’让邢州复苏了!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百姓、更多士人来投奔您!”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不少汉地士人来邢州投奔忽必烈——有懂医术的,有懂算术的,还有懂兵法的。
其中有个叫郝经的士人,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堆书,累得走不动路,还是特尔勒去接的他。郝经见到忽必烈,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王爷……您在邢州做的事……我都听说了……您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王爷……我愿意跟着您,为您效力!”
忽必烈赶紧扶起他:“郝先生,快请坐!有您这样的人才来帮我,我太高兴了!以后邢州的事,还要多麻烦您!”
邢州越来越热闹了——街上开了不少铺子,有卖吃的、卖衣服的,还有卖农具的;百姓们穿着新衣服,脸上带着笑,再也不是以前那种面黄肌瘦的样子了。
忽必烈经常在街上逛,跟百姓打招呼,有时候还会去铺子里买点东西。有一次,他去买糖人,小贩居然不收他的钱:“王爷,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这糖人我送您!不要钱!”
忽必烈赶紧把钱塞给小贩:“不行不行!你做生意不容易,我怎么能白要你的东西?钱你一定要收下!”
小贩没办法,只好收下钱,还多给了忽必烈一个糖人:“王爷,那我再送您一个!祝您身体健康!”
忽必烈拿着两个糖人,心里暖暖的——这就是百姓对他的认可啊!
可就在邢州越来越好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让大家都紧张起来——窝阔台汗派使者来了!
消息是巴特尔从草原送来的,他冲进忽必烈的院子时,忽必烈正在跟郝经讨论怎么改进农具。
“小王爷!不好了!”巴特尔跑得满头大汗,“大汗派使者来了!说是来嘉奖您的,可我听大汗身边的人说,使者是来探查的,看看您在邢州是不是在搞小动作!”
忽必烈手里的图纸“啪嗒”掉在地上,脸色一下子变了:“探查?大汗为什么要探查我?我在邢州做得不好吗?”
“不是您做得不好!”巴特尔赶紧说,“是有人在大汗面前说您的坏话,说您在邢州收买人心,想跟大汗作对!大汗才派使者来看看的!”
张文谦也紧张起来:“小王爷,这使者来者不善啊!咱们得赶紧准备准备,别让使者抓住把柄!”
“准备?怎么准备?”忽必烈有点慌了,“咱们在邢州都是真心实意帮百姓,没搞小动作啊!可使者要是故意找茬怎么办?”
郝经想了想,说:“王爷,您别慌。使者来,咱们就好好招待,让他看看邢州的变化——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赋税也交了,这都是您的功劳。只要咱们坦坦荡荡,使者就抓不到把柄。”
“可要是使者故意挑毛病呢?”忽必烈还是有点担心。
“那就跟他讲道理!”王二也来了,他听说使者要来,特意来给忽必烈打气,“王爷,您别怕!要是使者欺负您,我们百姓都帮您!我们去跟使者说,您是好王爷!”
“对!我们帮您!”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过来,都表示要支持忽必烈。
忽必烈看着眼前的百姓,心里一下子有了底气:“好!咱们就坦坦荡荡的!让使者看看,我在邢州做的都是好事!我没辜负大汗的信任,更没辜负百姓的期望!”
可话虽这么说,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慌——毕竟使者是大汗派来的,要是他真的故意找茬,忽必烈也不好办。
当天晚上,忽必烈的院子里灯火通明——张文谦、郝经、姚枢、刘秉忠,还有王二、李地主,都在商量怎么迎接使者。
“使者来了,咱们得好好招待,不能失了礼数。”张文谦说,“咱们准备点邢州的特产,比如新麦子、新酿的酒,还有百姓做的点心。”
“还要让使者看看邢州的地里,看看百姓的房子,让他知道咱们是真的把邢州管好的。”郝经补充道。
“我觉得,还得让百姓跟使者说说心里话。”王二说,“百姓说的话,比咱们说的话管用!使者要是听到百姓夸王爷,肯定就不会找茬了。”
“好主意!”忽必烈点点头,“就这么办!咱们明天就开始准备!”
可就在大家商量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声音很响,好像来了不少人。
特尔勒赶紧跑出去查看,没过一会儿,他跑回来,脸色发白:“小王爷!不好了!使者……使者提前来了!现在已经到城门口了!”
“什么?!提前来了?”忽必烈一下子站起来,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不是说还有三天吗?怎么这么快?”
张文谦也慌了:“这……这肯定是使者故意的!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
百姓们也都紧张起来,王二握紧了手里的锄头:“王爷,别慌!我们跟您一起去迎接使者!”
忽必烈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咱们去迎接使者!不管他是来嘉奖的,还是来探查的,咱们都不怕!”
可当忽必烈走到城门口,看到使者的队伍时,心里还是“咯噔”一下——使者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几十个人,个个穿着华丽的蒙古袍,腰间别着弯刀,眼神很凶,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使者,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脸上没一点笑容,像谁欠了他钱似的。
这个使者,看起来可不好对付啊!
他会不会故意找茬?会不会在大汗面前说坏话?这场“嘉奖”,到底是福是祸?
忽必烈站在城门口,看着越来越近的使者队伍,心里七上八下的——他不知道,接下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