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著名作家“南派的神”编写的《抗日之飞虎旗》,小说主人公是俞程,喜欢看抗战谍战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抗日之飞虎旗小说已经写了110689字。
抗日之飞虎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淳化镇,阵地上只剩下零星枪声。俞济时站在临时指挥所——一座半塌的民房地窖里,借着油灯的光芒审视地图。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军装沾满泥土,但腰杆依然挺直。
“各部队上报现有兵力。”他的声音沙哑却沉稳。
参谋长陈式正拿起刚刚统计完毕的花名册,语气沉重:”军座,51师还剩一千二百余人,其中伤员占三成。58师情况稍好,约一千五百人。军直属部队合计不到八百人。全军总计能战斗人员约三千人。”
地窖内一片寂静。从最初近两万人的满编状态,打到如今只剩三千残兵,这个数字让所有军官心头沉重。
“弹药情况?”俞济时继续问。
“步枪子弹平均每人不足二十发,手榴弹每个连队只剩十余枚,迫击炮弹全部打光,山炮弹还剩十二发。”后勤主任的声音几乎带着哭腔,”今早的补给车队在途中遭鬼子飞机轰炸,只运到三成物资。”
俞济时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淳化镇西侧的高地:”我们必须收缩防线。放弃镇东和镇北,集中兵力守住镇西这片高地。这里地形有利,可以控制通往南京的道路。”
“可是军座,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放弃大半个淳化镇…”58师副师长何凌霄欲言又止。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俞济时引用了一句后来才广为人知的话,”只要第七十四军还有一个人在,就要战斗到底。”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各部队开始有序向镇西高地转移。这是一次危险的后撤,必须在鬼子发现之前完成。
俞济时亲自带着警卫营断后。他们在废墟间穿梭,检查每一个放弃的阵地,确保不落下任何一个伤员。
“军座,您先撤吧,这里太危险。”张铁柱紧张地注视着东面,那里已经有鬼子的侦察兵在活动。
“等所有部队安全转移再说。”俞济时举起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动静。
突然,一阵密集的枪声从东南方向传来。俞济时脸色一变:”是302团的撤退路线!”
果然,通讯兵很快跑来报告:”302团在后撤途中遭遇鬼子埋伏,邱团长请求支援!”
俞济时立即下令:”警卫营二连、三连随我增援!一连继续掩护军部转移!”
“军座,这太危险了!”陈式正急忙劝阻,”您是一军之主,不能亲身犯险!”
“第七十四军没有坐在后面的军长!”俞济时已经抓起一挺轻机枪,”执行命令!”
他们沿着废墟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在一处街角,俞济时看到了被围的302团。大约两个中队的鬼子把他们压制在一段残破的街道上,进退不得。
“占领两侧制高点。”俞济时冷静部署,”用手榴弹打开缺口,接应302团突围。”
警卫营的士兵都是精锐,迅速按照命令行动。当手榴弹在鬼子队伍中爆炸时,俞济时亲自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
“302团的弟兄们,向我靠拢!”他大声呼喊。
被困的302团官兵听到军长的声音,士气大振,奋力向外突围。经过二十分钟激战,终于与警卫营汇合。
“军座,您怎么来了?”邱维达团长满脸是血,左臂简单包扎着,显然负了伤。
“别说这些,快带部队向西撤!”俞济时一边射击一边命令。
在警卫营的掩护下,302团顺利突围。但就在撤退途中,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俞济时被气浪掀翻在地。
“军座!”张铁柱惊呼着冲过来。
俞济时摇摇头,在张铁柱的搀扶下站起来:”没事,继续撤退。”
当他们终于到达镇西高地时,太阳已经升起。新的防线刚刚建立,士兵们正在抓紧时间加固工事。
“军座,您的伤…”军医看到俞济时军装背后的血迹,急忙过来检查。
直到这时,俞济时才感觉到后背火辣辣地疼。弹片划破了他的军装,在背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口。
“简单包扎一下就行。”他不在意地说,”现在没时间处理这个。”
军医只好先为他进行紧急包扎。在此期间,俞济时仍然在不断听取各部队的报告,调整防御部署。
上午八点,鬼子开始对淳化镇发动全面进攻。由于守军主动收缩防线,他们很快就占领了镇子的大部分区域。但当他们向镇西高地推进时,遭到了顽强抵抗。
“放近了打!节约子弹!”军官们在阵地上来回呼喊。
俞济时把指挥所设在高地的一处前沿位置,这里可以直接观察整个战场。他看到鬼子的进攻队形比前几天更加密集,显然是要一举歼灭第七十四军。
“告诉炮兵,把那十二发炮弹全部打出去,目标鬼子集结地。”他下令。
十二发山炮弹在鬼子队伍中爆炸,暂时打乱了他们的进攻节奏。但这点火力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很快,鬼子调整部署,从三个方向同时向高地发起攻击。战斗进入白热化。
在最危险的时刻,俞济时亲自带着警卫营填补防线缺口。他手中的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精准地射向冲上来的鬼子。
“军座,右边有鬼子上来了!”一名士兵惊呼。
俞济时调转枪口,一梭子子弹打倒了试图从侧翼包抄的鬼子小组。但他的位置也因此暴露,引来密集的火力还击。
“保护军座!”张铁柱带着几名士兵迅速在俞济时身前组成人墙。
战斗持续到中午,鬼子的进攻一波接一波,仿佛永无止境。守军的弹药很快见底,许多士兵开始用刺刀、枪托,甚至石头与鬼子搏斗。
俞济时的机枪子弹打光了,他拔出手枪继续射击。当手枪子弹也耗尽时,他捡起一支阵亡士兵的步枪,装上刺刀。
“第七十四军,永不后退!”他高喊着,率先冲向突入阵地的鬼子。
这一刻,俞济时忘记了自己是穿越者,忘记了对历史的了解,他只知道自己是第七十四军的军长,必须与将士们同生共死。
士兵们看到军长亲自冲锋,士气大振,纷纷跃出战壕,与鬼子展开白刃战。刺刀的碰撞声、呐喊声、惨叫声响彻高地。
就在这危急关头,东面突然传来密集的枪炮声。一支生力军从鬼子侧翼杀出,迅速撕裂了他们的阵型。
“援军!是我们的援军!”阵地上响起一片欢呼。
俞济时举目望去,只见一支部队打着第七十四军的军旗,正与鬼子激烈交火。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本该在南京养伤的张灵甫!
“301团的弟兄们,杀啊!”张灵甫拖着尚未痊愈的腿,挥舞着手枪冲在队伍最前面。
原来,张灵甫在南京听说淳化镇战况危急,不顾医生劝阻,带着刚刚补充完毕的301团和部分新兵赶来增援。他们在途中遇到其他支援部队,合兵一处,终于在最后关头赶到。
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改变了战局。鬼子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陷入混乱,不得不暂时后撤整顿。
张灵甫冲到俞济时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军座,301团前来报到!”
“你的腿…”俞济时看着他明显还不利索的走路姿势,心情复杂。
“没事,还能打仗!”张灵甫咧嘴一笑,”我带回来两个团的兵力,还有一批弹药补给。”
俞济时重重拍了他的肩膀:”来得正好!”
援军的到来让第七十四军暂时喘了一口气。士兵们抓紧时间补充弹药,救治伤员,加固工事。
俞济时与张灵甫及其他援军军官简单商议后,决定趁鬼子暂时后退的时机,调整防御部署。
“我们不能一味死守。”俞济时指着地图说,”我建议组织一支机动部队,随时对鬼子侧翼进行反击。”
“这个任务交给我!”张灵甫主动请缨,”301团虽然新兵多,但军官都是老兵,适合打机动战。”
俞济时思考片刻,点头同意:”好,但你的腿…”
“保证完成任务!”张灵甫斩钉截铁。
下午两点,鬼子的进攻重新开始。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不再全线强攻,而是集中兵力攻击高地中央阵地。
战斗异常惨烈。中央阵地在鬼子猛烈攻击下多次易手,双方在狭小的区域内反复争夺。
就在中央阵地即将失守时,张灵甫率领机动部队从侧翼杀出,一举打乱了鬼子的进攻队形。守军趁势反击,重新夺回阵地。
类似的场景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多次上演。第七十四军就像一根弹簧,在鬼子的重压下不断收缩,又在适当的时机突然弹起,给敌人造成重大杀伤。
黄昏时分,鬼子的进攻力度明显减弱。显然,连续四天的苦战也让他们的攻击部队疲惫不堪。
利用战斗间隙,俞济时巡视了整个防线。他看到士兵们虽然疲惫,但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援军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生力军,更带来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军座,南京来电。”通讯兵送来一份电报,”卫戍司令部通报,南京外围防线多处被突破,命令我部在淳化镇再坚守二十四小时,为南京布防争取时间。”
俞济时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按照历史,南京即将沦陷,大屠杀即将开始。但他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地拖延时间,为南京军民转移争取机会。
“回复:第七十四军誓与阵地共存亡。”他平静地说。
夜幕降临,战场暂时恢复平静。俞济时召集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开会。
“诸位,南京危在旦夕。”他开门见山,”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长时间地拖住鬼子,为南京争取时间。”
军官们沉默不语,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我已经向卫戍司令部保证,第七十四军将战斗至最后一人。”俞济时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但我不强求每个人都留下。有想离开的,现在可以走,我绝不追究。”
地窖内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燃烧的噼啪声。过了一会儿,王耀武首先站起来:”51师誓与军座共存亡!”
“58师也是!”
“301团愿为前锋!”
……
看着一个个站起来表态的军官,俞济时感到眼眶发热。这就是中国的军人,明知是死路,依然义无反顾。
“好!”他重重一拳砸在桌子上,”那我们就让小鬼子看看,什么是中国军人的骨气!”
会议结束后,俞济时特意留下张灵甫。
“你的腿真的没事?”他关切地问。
张灵甫笑了笑:”比起军座背上的伤,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
俞济时这才想起自己背后的伤,经过一天激战,伤口早已崩裂,血水将军装染红了一大片。
“我让人给你重新包扎。”张灵甫叫来军医。
当军医解开俞济时的军装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伤口已经感染化脓,周围红肿发热。
“军座,您必须立即接受治疗,否则…”军医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现在不是时候。”俞济时摇摇头,”等打完这一仗再说。”
“军座!”张灵甫激动地说,”第七十四军不能没有您!”
“第七十四军不能没有的是每一个士兵。”俞济时平静地说,”去准备吧,明天还有恶战。”
夜深了,俞济时却毫无睡意。他走出地窖,登上高地最高处。月光下,淳化镇的废墟若隐若现,远处鬼子的营地灯火闪烁。
他知道,明天的战斗将更加残酷。但他也相信,只要第七十四军还有一个人在,就会战斗到底。
“军座,您还是休息一下吧。”张铁柱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铁柱,你跟了我多久了?”俞济时突然问。
“从军座担任58师师长开始,整整三年了。”
“三年…”俞济时望着远方的目光有些迷离,”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要继续带着弟兄们打鬼子。”
“军座!”张铁柱激动地说,”我不会让您死的!就算拼上这条命,也要保护您的安全!”
俞济时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清楚,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人是安全的。但他也坚信,只要中国人不放弃抵抗,最终一定会赢得胜利。
回到地窖,他开始规划明天的防御。有了援军和补给,第七十四军又有了继续战斗的本钱。他决定采取更加灵活的战术,既要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又要尽可能保存实力。
凌晨时分,他终于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这一次,他睡得格外沉,连梦都没有做。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地窖时,新的一天的战斗即将开始。俞济时睁开眼睛,目光坚定而清澈。
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将带领第七十四军战斗到底。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那些信任他、追随他的将士,为了身后千千万万的同胞。
“小鬼子,来吧!”他轻声说,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