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半个月后,龙江村的风灾创伤在缓慢愈合,倒塌的房屋开始重建,生活逐渐重回轨道。陈奕强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踏上了前往青林镇的土路。包里装着奶奶精心准备的干粮,几包李叔公特意炮制的、给爷爷稳住心脉的草药,以及陈奕强自己这半个月来,结合李叔公的教导和自身透视能力,对草药药性进行“微观观察”后写下的一些密密麻麻、旁人看来如同天书的心得笔记。

此行目的明确:一是卖掉这段时间在山里采集的一些珍贵药材,换取爷爷下一阶段的药费和家用;二则是去镇上的书店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基础的、系统的医学书籍。李叔公的医术虽精,但多是口传心授的经验之学,陈奕强渴望更体系化的知识。

这是他获得能力后第一次远离熟悉的村庄。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他那双经过强化的眼睛和耳朵,仿佛两个功率过大的接收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捕捉着周围的一切。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他眼中,能清晰地看到光线中飞舞的、极其微小的尘埃轨迹。远处田埂上农人的交谈,路边草丛里昆虫的鸣叫,甚至脚下泥土中蚯蚓蠕动的细微声响,都如同在耳边响起。信息流庞大而杂乱,他不得不分出部分心神,努力适应和筛选,避免被这过载的感官淹没。

几个小时后,风尘仆仆的陈奕强终于看到了青林镇那不算高大的牌坊。相较于村庄的宁静,镇上的喧嚣如同扑面而来的热浪。叫卖声、车铃声、交谈声、店铺里传出的音乐声……各种声音、气味、色彩混杂在一起,冲击着他的感官。

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感到一阵轻微的不适。但他很快调整呼吸,将过于敏锐的听觉稍稍“调低”,如同拉上一道无形的纱帘,才感觉好了许多。

按照李叔公的指点,他穿过熙攘的市集,朝着镇东头那片相对安静、多是青砖瓦房的区域走去,那里有几家信誉较好的老字号药铺。

“济世堂”——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映入眼帘,门面古色古香,散发着淡淡的药香。陈奕强在门口顿了顿,整理了一下因为赶路而有些褶皱的衣襟,迈步走了进去。

店内光线略暗,柜台后一个戴着老花镜、正在拨弄算盘的老掌柜抬起头,打量了他一眼,见是个穿着朴素的乡下青年,便又低下头,随口问道:“抓药还是看病?”

“掌柜的,我有些山货,您看看收不收?”陈奕强将帆布包放在柜台上,小心翼翼地取出几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打开油纸,里面是几株品相极好的野生黄芪,根须完整,色泽棕黄;还有两块品相上乘的茯苓,以及一小包他精心挑选、年份足够的何首乌。

老掌柜推了推眼镜,拿起一株黄芪,仔细看了看,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哟,这黄芪,野生的,年头不短了,品相难得。”他又检查了其他几样,点了点头,“东西不错。小伙子,山里采的?”

“嗯。”陈奕强点点头。

“行,这些我都要了。按市价,黄芪……”老掌柜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报出了一个总价。价格还算公道,比陈奕强预想的稍高一些。

就在陈奕强准备点头同意时,他那敏锐的听力,捕捉到了店内堂通往后面院子的布帘后,传来一阵压抑的、带着痛苦的咳嗽声,以及一个年轻女子焦急的声音:

“爷爷,您怎么样?药煎好了,您快喝一口……”

紧接着,是老掌柜带着担忧的回应(显然里面还有一位):“唉,这咳喘的毛病,入了秋就更重了,吃了多少方子都不见大好……”

陈奕强心中微微一动。他下意识地朝着布帘的方向“看”了一眼。透视能力没有全力发动,但一种模糊的感知已经传递回来——帘子后面,有一个气息紊乱、肺部区域笼罩着一团阴寒、凝滞能量的老者。

这时,眼前的掌柜已经将钱点好,递了过来。陈奕强接过钱,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掌柜的,冒昧问一句,后面是……家里老人身体不适?”

老掌柜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是我家老东家,多年的老咳喘了,天气一变就犯,唉……”

陈奕强沉吟片刻。他想起李叔公曾说过,咳喘分寒热虚实,用药需极其精准。他刚才那模糊的感知,感觉那老者肺中的能量属“寒痰凝滞”。而他前几天在山中,恰好采到一株极为罕见的、生长在背阴山崖缝隙中的“石见穿”,此药性温,擅化寒痰,通肺络,正对此症!

他打开帆布包,从最底层取出一个单独的小布包,里面正是那株叶片肥厚、带着特殊清香的“石见穿”。

“掌柜的,我这里还有一株草药,或许对老东家的病症有些帮助。”他将布包递过去。

老掌柜疑惑地接过,打开一看,先是茫然,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猛地瞪大,手指都有些颤抖:“这……这难道是《本草拾遗》里提到过的‘石见穿’?这东西可少见得很啊!听说对寒痰壅塞有奇效!”

“您认识就好。”陈奕强微微一笑,“这药我也不太懂行情,您看着给就行,或者……如果可以,我想用这株药,换您店里几本最基础的医书,比如《汤头歌诀》、《濒湖脉学》之类的。”

他此行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医书。

老掌柜看着手中这株品相完好的石见穿,又看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不卑不亢的年轻人,心中惊疑不定。这青年不仅能采到如此珍稀对症的药材,还主动提出换医书?他到底是什么人?

“小兄弟,你……学过医?”老掌柜试探着问。

“跟着村里长辈认得几味草药,想正经学学。”陈奕强回答得含糊。

就在这时,内堂的布帘被掀开,一个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气质清婉的年轻女子端着空药碗走了出来,脸上还带着未散的忧色。她看到柜台前的陈奕强,目光在他那身与店内格调格格不入的粗布衣服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落在老掌柜手中的“石见穿”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福伯,这位是……”女子声音温婉,带着询问。

“小姐,这位小兄弟是来卖药材的,他……他拿出了这株石见穿,说可能对老爷子的病有用。”被称为福伯的老掌柜连忙解释道。

女子闻言,看向陈奕强的目光多了几分审视和好奇。她走近几步,一股淡淡的、混合了草药和书卷气的清香传来。

“你知道这石见穿的功效?”女子问道,声音柔和,却自带一种知性的气质。

“略知一二。”陈奕强平静地回答,目光与她对视。他能感觉到,这个女子身上有一种与苏念雪类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书卷气,更像是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的那种娴静。

女子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而是对福伯说:“既然是对症的药材,那就按这位先生说的,他需要什么医书,尽管让他挑。另外,这株药的钱,照市价折算,一并付给先生。”

她的处理方式大方得体,既表达了感谢,又不失分寸。

“是,小姐。”福伯应道,态度更加恭敬。

陈奕强心中对这位“小姐”也生出一丝好感,他道了声谢,便在福伯的引领下,走向店堂一侧那个占据整面墙的巨大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线装医书,散发着墨香和岁月的沉淀。

看着眼前浩瀚的书海,陈奕强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知道,这里只是他医学之路的起点。他仔细地挑选了几本最基础、也是最经典的入门典籍,小心地放进帆布包。

当他拿着书和福伯额外坚持付给他的药款走出“济世堂”时,阳光正好。他回头看了一眼那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以及店内那位气质婉约的小姐隐约的身影。

这次城中偶遇,不仅解决了他迫切的资金和书籍需求,似乎……也让他接触到了一个与乡村、与苏念雪所在的现代医院体系都不同的,带着传统底蕴的世界。

他紧了紧肩上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沉甸甸的医书和希望,迈步汇入镇上来往的人流。前方的路似乎又多了一条岔路,但他知道,无论哪条路,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攀登医学之巅,治愈爷爷的沉疴。

而在“济世堂”内,那位小姐站在书架前,看着陈奕强刚刚站立的位置,若有所思。她轻轻拿起福伯放在柜台上的那株石见穿,指尖拂过肥厚的叶片,低声自语:“能精准找到并认出这等偏门药材……这个年轻人,不简单。福伯,下次若他再来,留意一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