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由著名作家“浅影覆童言”编写的《后宫三千太无聊,朕决定开发航母》,小说主人公是夏无双,喜欢看历史脑洞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后宫三千太无聊,朕决定开发航母小说已经写了246110字。
后宫三千太无聊,朕决定开发航母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车厢内,一片死寂。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咯”的声响。
李刚跪坐在垫上,脊背挺得像一根僵硬的木棍。
支撑着他的,早已不是什么风骨。
是一口气。
一口被生生灌进去,混着羞辱、惊骇与茫然的浊气,堵在胸腔,不上不下。
他觉得自己像个被当众剥了官服的老儒,一生所学,一生所傲,就在今晚,被这位年轻的帝王用他全然无法理解的方式,碾了个粉碎。
没有引经据典的辩论,更不谈什么祖宗之法。
皇帝用的是事实,是账目,是一种闻所未闻的冰冷条理。
那不是帝王术,更像……更像一个冷酷的匠人,在拆解一台老旧的机器。
而现在,那把让他遍体生寒的刀,被递到了他的手上。
让他去砍。
砍向那些他自己也恨之入骨,却又盘根错节,动弹不得的沉疴。
这不是信任。
这是将他李刚,活生生架在文武百官的烈火上,反复炙烤!
【目标人物(李刚)进入应激休克状态。心理防御机制崩溃,正在进行认知重塑。负面情绪(屈辱、愤怒)占比78%,迷茫占比22%。】
夏无双在心里给评估记了一笔。
火候差不多了。
再压下去,这根弦,怕是真的要断。
“李相。”
夏无双的声音响起,在昏暗的车厢里,不轻不重。
李刚的身子却猛地一颤,混沌的视线,直勾勾地投向对面的帝王。
“这些事,积弊多年,朕知道。”
夏无双的语气缓和下来,不再是审视物件的冰冷,反而带上一种推心置腹的温度。
“朕也知道,你当丞相这些年,肯定想整顿。”
“但先帝们没提,朝中掣肘太多,你不好动,也不能动。”
这句话,精准地刺入李刚心底最深、最不甘的隐痛。
是啊。
他何尝不想?
他何尝不痛心疾首?
可他是丞相,是百官之首,维系的是整个朝局的平稳。
一处动,则处处动。
他动不了,更不敢动。
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夏这艘船,被无数蛀虫啃噬,愈发臃肿,愈发迟缓。
“所以,朕今天挑明,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
夏无双看着李刚的眼睛,一字一句,说得极慢。
“朕是想告诉你,也是告诉满朝文武,这摊子事,朕要理一理了。”
“朕想跟你一起,把大夏的沉疴烂肉都割掉,让它能再平稳地走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夏无双的身体微微前倾。
“李相,你是开国靖远侯的后人,你们李家,为我大夏流过血。”
“朕,信你。”
“后续这些事,还得靠你来牵头。”
“朕在后面给你撑腰。”
“谁敢不服,你来告诉朕。”
轰!
李刚的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
他设想过皇帝会敲打他,会收回他的相权,会扶植亲信来架空他。
却唯独没想过,会听到这样一番话。
没有居高临下的命令,没有深不可测的权术。
反而像一个……伙伴。
那句朕信你,三个字,明明轻飘飘的,却比泰山还重,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屈辱、愤怒、不甘,在这一刻,竟被砸得粉碎,尽数融化。
一股热流直冲眼眶,他猛然惊觉,这或许是更高明的帝王心术,是一杯最醇厚的毒酒。
可他……
他忽然很想饮下这杯酒,哪怕前面是万丈悬崖!
“老臣……老臣……”
李刚的嘴唇哆嗦着,喉头滚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完整。
“朕知道你一时没有头绪。”
夏无双知道时机已到,将话题带入下一层。
“对于如何处理,朕倒是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你听听看。”
他话说得轻巧,但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
“首先,不能让教坊司或礼部自查自纠,官官相护,查不出东西。”
“朕的想法是,成立一个临时的核查小组,直接对朕负责。”
夏无双伸出三根手指。
“这个小组,三个人。”
“一,御前侍卫统领赵龙,他代表朕,确保没人敢用武力抗拒。”
“二,你从都察院举荐一个清廉耿直的御史,负责监督流程,确保法理周全。”
“三……”
夏无双顿了顿,说出最后一环。
“从吏部,挑一个刚入仕、没背景但做事机灵的年轻主事,负责查账。”
“用新人,就是要打破旧的人情网。”
李刚的眼皮狂跳。
这不是什么想法。
这是一个滴水不漏、狠辣无情的圈套!
绕开所有旧的衙门,用皇权、法理、新人三方制衡,三把尖刀,直插教坊司的心窝!
“朕给他们三天。”
“就查三样东西:教坊司编制名册,实际在岗人员,近三年俸禄记录。”
“原始账目,内务府和吏部都有底档,做不了假。”
李刚下意识地吞咽了一下,喉咙干得发痛。
“查出来后,处理要分层,不能一棍子打死,那会激起所有人反抗。”
夏无双开始讲解他的处置条陈。
“挂职领饷的勋贵子弟,全部革去挂名,追回三年空饷。”
“此事不必张扬,但在吏部给他们记上一笔,让他们爹娘知道,朕,盯上他们了。”
“帮着做假账的教坊司主管,比如李龟年,降职一级,罚俸一年,让他戴罪立功,负责后续整改。”
“杀了他,换个新人两眼一抹黑,反而误事。”
“至于最底层的经办小吏,杖责二十,开除公职,永不叙用。”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按规矩办事才有活路,耍小聪明,就是死路一条。”
李刚的后背,冷汗已经浸透了里衣。
分层追责,区别对待。
打压核心,惩戒帮凶,震慑基层。
一环扣一环,既清除了毒瘤,又避免了动荡,还顺手把李龟年变成了自己手里的工具。
狠!
太狠了!
“最后,此事不能悄悄办了。”夏无双的语气再度转冷,“等事情查清,处理结果出来,就在下次早朝,由你亲自通报。”
“告诉所有人,教坊司有多少人吃了空饷,朕是怎么处理的。”
“再告诉他们,这只是个开始。”
“六部九卿,各寺各监,朕都会慢慢看,慢慢查。”
“谁的屁股不干净,最好自己提前擦干净。”
李刚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
他几乎能看到,自己站在朝堂上宣布这一切时,底下百官那惊恐骇然的脸色。
这等于是在所有官员的脖子上,都悬了一把明晃晃的剑。
而握着剑柄的,就是他李刚!
夏无双看着李刚煞白的脸,知道这次的教学效果斐然,决定再添一把火。
“当然,裁员砍经费,只是节流。”
“朕还想让教坊司,发挥点更大的作用。”
“更大的……作用?”李刚无意识地重复,声音干涩。
“它不是会唱戏谱曲吗?正好,让它成为朝廷的喉舌。”
“你下道命令,让教务司在歌功颂德的靡靡之音外,新开几个节目,就叫政策小戏、民生故事。”
“比如,朕改早朝,就让他们编个小戏,讲老臣辛苦,皇帝体恤。”
“朕推行白话提要,就让他们编个唱词,讲边关军情因奏折繁复而耽误,害得将士枉死的故事。”
“把这些戏,拿到京城各大瓦舍勾栏去演,票价要低,甚至不收钱。”
“朕要让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朕的每一项改革,都是为了他们好。”
李刚彻底僵住了。
如果说之前的整顿是术,是手段。
那此刻皇帝所言,便是道!
天子要绕开他们士大夫,直接与庶民对话!
这是在刨他们的根!
挖断整个文官集团赖以存身的基石!
“还有,”夏无双仿佛嫌刺激不够,抛出最后一个石子,“朕想在京城四座城门,各放一个铜制意见箱。”
“钥匙,御前侍卫掌管,每日傍晚,信件直送朕的书房。”
“朕会下旨通告全城,无论有何冤屈,对地方官有何不满,或有利国利民的好点子,皆可投书。”
“朕,都会亲自看。不识字的,派小吏代笔。”
“但有一条,诬告者,罪加三等!”
“官不通下,下不达上。朕不想当聋子,不想当瞎子。”
“朕要亲耳听听,我大夏的子民,到底在想什么。”
马车,恰在此时,稳稳停在澄心殿外。
夏无双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居高临下地看着依旧瘫坐在车厢里的李刚。
“李相,朕的想法说完了。”
“具体怎么做,你来写章程。”
“三天后,朕要看到你的报告。”
他掀开车帘,径自下车,没再回头。
只留下李刚一人,在昏暗的车厢里,如同一尊石雕,久久无法动弹。
回到澄心殿,赵高已命人点亮了灯火。
夏无双挥退所有人,独自走到书案前,眼神重新变得锐利。
权力,是一切的基础。
只有将这台机器的最高控制权牢牢抓住,后续的工业革命、科技攀升,才有实现的可能。
他对着殿外喊了一声。
“赵高。”
“奴才在。”
赵高小步快跑进来,躬身侍立。
“传朕旨意。”
夏无双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
“让吏部,把今年新科进士的名单和履历,全部送来。”
他顿了顿,补上一句。
“尤其是那些,籍贯、出身、家底最清白,但名次又在末流的那几份,给朕单独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