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晨光洒在身上,却没有丝毫暖意。

沈清辞知道,虽然张启的核心党羽被抓,但还有很多隐藏的逆党需要抓捕,还有很多真相需要查明。

她看向身边的萧景渊,心里的疑虑依旧存在 ,至少现在,他们是盟友,是需要并肩作战的伙伴。

萧景渊停下脚步,看向沈清辞,“李嵩是兵部尚书,手里可能有更多与藩王勾结的证据,我们不能放过任何线索。”

沈清辞点头。

李嵩的府邸气派非凡,门口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却透着几分肃杀。

禁军已将府邸团团围住,萧景渊翻身下马,对沈毅道:

“沈将军,我们分两路查抄,你带一队人查前院库房,臣带一队人查后院书房,沈大小姐熟悉账目,可随臣去书房。”

沈毅点头,带着人往前院走。

沈清辞跟着萧景渊走进后院书房,书房里的书架摆满了兵法书籍,书桌上还摊着几张军防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边境的布防这竟是京都周边的军防图,若是落入藩王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把这些军防图收好,” 萧景渊对身后的侍卫道,“仔细搜查书架和暗格,别放过任何密信或账册。”

沈清辞走到书桌前,翻开抽屉里面除了一些日常文书,还有一本锁着的紫檀木账册。

她从发间取下一支银簪,轻轻挑开锁扣,翻开一看,里面记录的不是寻常收支,而是 “江南盐商往来”“藩王军粮输送” 的明细,每一笔都标注着日期和数量。

最近的一笔是上月初十:“江南裕丰盐行,送军粮五千石,至藩王军营。”

“裕丰盐行?” 沈清辞皱紧眉头,“这不是张启当年私发盐引的盐商吗?没想到李嵩还在通过他们给藩王送军粮!”

萧景渊凑过来,看到账册上的 “裕丰盐行”,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他伸手从书架最上层取下一本看似普通的《孙子兵法》,翻开书页里面竟夹着一封密信,信纸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

“这是……” 沈清辞凑过去看,信上的字迹潦草,写着 “太子已废,可趁机除之,永绝后患”,落款是 “张启、李嵩”,日期正是前太子被废后的第三天!

萧景渊握着信纸的手指泛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沈清辞看着他的反应,心里忽然有了个猜测:“殿下,您…… 与前太子是什么关系?”

萧景渊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前太子萧景琰,是本王的同母兄长。本王的母亲,是前太子妃苏氏。”

沈清辞愣住了,她从未听说过萧景渊竟是前太子的弟弟!

“当年,” 萧景渊的目光落在信纸上,像是透过信纸看到了多年前的往事。

“张启与藩王勾结,诬陷兄长谋反,伪造了兄长与藩王的往来信件。陛下震怒,废黜兄长的太子之位,将他贬往流放之地。母亲为了证明兄长的清白,在宫中自缢,留下血书,却被张启等人销毁。”

他顿了顿,又道:“父皇后来察觉此事有疑,却因没有证据,又怕打草惊蛇,只能暗中保护本王,对外称本王是普通皇子,记在孟贵妃名下,封端王。这些年来,本王一直在暗中查案,收集张启和藩王的罪证,就是为了给兄长和母亲翻案,让那些诬陷忠良的人,血债血偿!”

她看着他眼中的恨意,心里竟有几分复杂她与他合作,是为了镇国公府的安危;而他与她合作,不过是因为她熟悉账目,能帮他更快找到证据。

“殿下的遭遇,臣女深感同情,” 沈清辞收回目光,重新看向账册,

“但现在不是伤心的时候。这本账册上记录的江南盐商,不仅给藩王送军粮,还与张启的私盐案有关。若是能查到江南盐商的据点,说不定能找到更多藩王的罪证,也能为前太子和前太子妃翻案,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萧景渊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情绪:

“江南盐商的事,必须尽快查清。本王会派秦风带人去江南,暗中调查裕丰盐行的据点和军粮输送路线。”

“殿下,” 沈清辞却拦住他,

“秦风虽是殿下的亲信,却不熟悉江南的情况。臣女府中的陈嬷嬷,早年曾在江南生活过,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且她心思缜密,擅长查探消息。不如让陈嬷嬷与秦风一同前往,也好有个照应。”

她提出让陈嬷嬷去,一是怕秦风查案不够细致,遗漏了与镇国公府有关的线索;

二是想让陈嬷嬷盯着秦风,确保查到的证据不会牵连镇国公府她始终记得,自己与萧景渊合作的核心,是保住镇国公府。

萧景渊看穿了她的心思,却没有点破。他知道,沈清辞的私心无可厚非,且陈嬷嬷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好,就按你说的办。你让陈嬷嬷即刻准备,明日一早就与秦风一同出发。”

两人继续在书房查抄,又找到几封李嵩与张昊的往来信件,信中提到 “待藩王军队逼近京都,便打开东门迎接”,还提到 “需尽快除掉端王,免得他碍事”。

“看来他们早就想除掉殿下了,” 沈清辞将信件收好,“幸好我们先查到了证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萧景渊点头,又看向书架后的墙壁:“这里应该有暗格。本王之前查过张启的书房,这些党羽的书房,大多会设暗格藏密信。”

他走上前,用手指敲了敲墙壁,听到一处声音空洞,便用力一推 墙壁果然弹开,露出一个暗格。

暗格里放着一个铁盒,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本 “太子旧部名单”。

上面记录着当年前太子的亲信,如今大多已被贬或被害,只有少数几人还在朝中任职,标注着 “可拉拢”“需除之”。

“这些人,” 萧景渊的手指拂过名单上的名字,眼神复杂。

“有的是被张启逼迫,不得不依附于他,有的是真的背叛了兄长。本王会一一查证,若是被迫依附,便帮他们洗清冤屈;若是真的背叛,定不会轻饶。”

沈清辞看着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对他的认知太过片面他虽有私心,却也有底线,不是为了复仇就不择手段的人。

但她很快又收回思绪,提醒自己:镇国公府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萧景渊的为人如何,与她无关,只要他能帮镇国公府洗清嫌疑就够了。

查抄完李嵩的书房,沈毅也带着人从前院过来,手里拿着几箱金银珠宝和一本账册:

“殿下,前院库房里查到这些金银,还有这本账册,上面记录着李嵩收受盐商贿赂的明细,与沈大小姐找到的江南盐商账册能对应上。”

萧景渊接过账册,翻了几页,对侍卫道:

“将所有查抄之物登记造册,连同李嵩一起押往天牢,待日后一同审讯。”

侍卫领命,押着被绑起来的李嵩往外走。李嵩脸色惨白,嘴里还在喊:“我是被冤枉的!是张启逼我的!陛下饶命啊!”

三人走出李嵩府邸,已是正午。

阳光刺眼,沈清辞看着远处的天牢方向,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

张启和李嵩虽被抓,但藩王还在边境虎视眈眈,江南的盐商据点还没查清,前太子的旧案也疑云重重。

马车上,萧景渊忽然开口:

“沈大小姐,本王知道你查此案,是为了镇国公府。但本王可以向你保证,只要镇国公府没有参与任何谋反之事,本王定会尽全力帮你们洗清所有嫌疑不仅因为你是合适的查案帮手,还因为你母亲当年,曾是前太子妃的侍女。”

沈清辞愣住了:“你怎么知道?” 她母亲去世得早,很少有人知道她母亲曾在东宫待过。

“本王在查前太子旧案时,看到过东宫的侍女名单。

” 萧景渊道,“你母亲苏氏,是前太子妃最信任的侍女,当年母亲自缢后,你母亲便离开了东宫,嫁给了你父亲。本王想,你母亲教你识草药、辨账目,或许也是怕你日后卷入这些纷争,想让你能自保。”

沈清辞心里一阵酸涩,她终于明白,母亲为何总让她小心后宅的争斗,为何教她那么多自保的本事。原来母亲早就经历过这些,只是从未对她说过。

“多谢殿下告知,” 沈清辞的声音有些沙哑,“无论如何,我都会帮殿下查清此案既是为了镇国公府,也是为了我母亲。”

马车停在镇国公府门口,沈清辞下车前,萧景渊又道:

“明日陈嬷嬷出发去江南,本王会让秦风带上本王的令牌,沿途的官员都会配合。若是有任何情况,让陈嬷嬷即刻派人送信回来。”

沈清辞点头,走进府中。

绿萼早已在门口等着,看到她回来,连忙迎上来:“姑娘,您可算回来了!老夫人和老爷都在荣安堂等着您呢!”

沈清辞跟着绿萼去了荣安堂。老夫人和沈毅都在,看到她回来,连忙问起查抄李嵩府邸的情况。

沈毅却皱着眉:“江南盐商的事,恐怕没那么简单。裕丰盐行的东家,是藩王的远房表亲,若是查抄他们的据点,定会惊动藩王边境的战事,怕是要提前了。”

沈清辞点头:“父亲说得对。但我们没有退路,若是不查清江南的线索,藩王的军粮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时候京都就危险了。陈嬷嬷明日会与秦风一同去江南,她熟悉江南的情况,定能查到有用的线索。”

老夫人握住沈清辞的手:“清辞,辛苦你了。这段时间,你为了府里的事,操了太多心。若是觉得累,就歇歇,别硬撑着。”

“祖母放心,我没事,” 沈清辞笑了笑,“只要能保住镇国公府,能查清所有真相,我不觉得累。”

回到西跨院,沈清辞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镜中的少女,眼神里少了几分怯懦,多了几分勇毅。

她从抽屉里取出母亲留下的一个小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枚小小的银簪,簪头刻着一朵小小的海棠花这是当年前太子妃送给母亲的,母亲又传给了她。

“母亲,” 沈清辞轻轻抚摸着银簪,“女儿会帮您完成未了的心愿,也会保住镇国公府,您放心吧。”

次日一早,陈嬷嬷带着几个护卫,与秦风在镇国公府外汇合。

沈清辞亲自送他们到门口,递给陈嬷嬷一个锦盒:“里面是一些干粮和伤药,还有一张江南的地图,上面标注着我母亲当年住过的地方,或许能帮到你们。路上一定要小心,若是遇到危险,保命要紧。”

陈嬷嬷接过锦盒,躬身道:“姑娘放心,老奴定会查清线索,平安回来。”

看着陈嬷嬷和秦风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沈清辞心里暗暗祈祷希望他们能顺利查到江南的线索,希望这场纷争能早日结束,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

而萧景渊此刻正在王府的书房里,看着前太子的画像。

画像上的太子眉目温和,与萧景渊有七分相似。他手指拂过画像上的脸,轻声道:“兄长,母亲,本王很快就能为你们翻案了。那些伤害你们的人,本王一个都不会放过。”

书房外,秦风派人送来一封信,是江南传来的急报裕丰盐行最近在大量收购粮食,似乎在为藩王输送更多的军粮。萧景渊看着信,眼神冷厉:“看来,藩王是想尽快动手了。”

他立刻让人备马,前往镇国公府他需要与沈清辞商量,如何应对江南的情况,如何在藩王动手前,彻底粉碎他们的阴谋。

沈清辞正在府中整理查抄到的账册,听到萧景渊来访,连忙去前厅见他。看到他手里的急报,她心里一沉:“藩王要动手了?”

萧景渊点头,将急报递给她:“裕丰盐行在大量收购粮食,显然是在为战争做准备。我们必须尽快查清他们的输送路线,截断藩王的军粮供应否则边境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藩王的进攻。”

沈清辞看着急报,沉思片刻:“陈嬷嬷刚到江南,恐怕还需要几天才能查到线索。不如我们先从京都的盐商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裕丰盐行在京都的联络点他们收购的粮食,总需要运出京都,不可能没有联络点。”

两人达成共识,各自行动。

沈清辞回到西跨院,翻开李嵩的账册,仔细查找与京都盐商有关的记录。

忽然,她看到一笔 “京都泰和盐行,每月初五送粮食至城外仓库” 的记录泰和盐行,正是裕丰盐行在京都的分号!

“找到了!” 沈清辞立刻起身,往前厅跑去她要尽快把这个消息告诉萧景渊,或许能从泰和盐行入手,找到裕丰盐行在京都的联络点,截断藩王的军粮输送路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