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简单收拾完后,李氏把早饭端了过来。
一家人默默围坐在桌前,早饭一如既往地简单。
一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糙米粥,一碟黑乎乎的咸菜疙瘩。
唯一的不同,是卢璘的破口碗里,多了一个白生生的煮鸡蛋。
以往这种好东西,都是大房读书的大伯,或是三房受宠的小叔才能偶尔尝到。
卢璘心不在焉地吃完碗里的粥,又小心翼翼地剥开鸡蛋,小口小口地吃着。
他吃得很慢,却很仔细,一点都不敢浪费。
吃完最后一口,卢璘把碗一推,马不停蹄地就往门外跑去。
“璘儿,别跑远了,当心点!”
“别去水边玩,早点回来!”
卢璘头也不回地挥了挥小手,一转眼人就已经消失在院子门外。
值得一提的是,今早起,卢璘的裤子不再是迎风招展的开裆裤。
昨晚,他用尽了一个六岁孩童所能表现出的最大执拗,强烈要求母亲李氏连夜给补上了。
开什么玩笑。
一个心理年龄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怎么可能还忍受得了穿开裆裤。
万一有个意外,岂不是要面临QQ一键卸载的风险。
一路小跑,卢璘来到了村头的小溪边。
这个点,小溪边看不到半个人影。
卢璘环视一圈,找了棵老树做掩盖,随手捡起一根粗细合适的树枝,在老树底下一块湿润的泥地上蹲了下来。
脑海中,那片由几千年璀璨文化汇成的知识海洋正在汹涌澎湃。
他想写的东西太多了。
可当他挥动树枝,准备落笔时,却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
记忆在脑中无比清晰,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都分毫不差。
可他手中的树枝却重若千斤。
一股无形的力量仿佛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束缚着他的手腕,让他每写一笔都异常艰难。
仅仅是在泥地上划出一个最简单的“道”字,就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却怎么都写不全。
连“道”字一半的“首”都未能竟全功。
不行,这绝对不对劲。
卢璘的心里一沉,他换了个角度,试图绕开那股无形的阻力,可那股力量却如影随形,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根本无从下手。
难道是《道德经》的层次太高,以自己这六岁稚童的身躯,根本无法承载其万一?
卢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那就换一个。
他脑海中闪过苏轼的千古名篇。
《赤壁赋》。
这篇文章的气魄同样雄浑浩荡,但相较于阐述天地至理的《道德经》,应该会容易一些。
卢璘凝神静气,再次举起了手中的树枝。
这一次,他将目标从一个“道”字,换成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第一个字,“壬”。
写得还算顺利,只是略微感觉有些吃力。
第二个字,“戌”。
同样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卢璘心中一喜,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可当他提气运笔,准备一鼓作气写下第三个字“之”的时候,异变陡生。
一股比刚才强大数倍的阻力凭空出现,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了他握着树枝的手腕。
那个“之”字,明明就在他的脑海里,就在他的笔尖前,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憋得通红,手臂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
手中的树枝却纹丝不动。
怎么都写不出来。
“咔嚓。”
一声脆响,那根被他灌注了全身力气的树枝,竟从中间应声折断。
卢璘松开手,半截树枝掉落在泥地上。
他死死地盯着地上那两个歪歪扭扭的字,眉头紧皱。
连《赤壁赋》都不行吗?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
这个世界的超凡之力,跟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诗词歌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还是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说赤壁赋的等级也太高了?
他再次在脑海中飞速筛选。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无数璀璨的篇章在脑海里流淌。
如果说《道德经》和《赤壁赋》是日月,那自己就先从萤火开始。
他需要一首足够简单,又足够有力量的诗。
有了。
一首诗从记忆的角落里跳了出来。
这首诗论辞藻,论意境,都远远比不上那些千古名篇,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直白粗浅。
但它却最适合眼下的自己。
卢璘重新捡起一根树枝,在另一片平整的泥地上蹲下。
这一次,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闭上眼睛,在心中反复默念那首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
一首最能代表读书人志向,也最符合这个时代价值观的启蒙诗。
他一个六岁的稚童,即将被送去做书童,写下这首诗,再合理不过。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的迷茫与失落一扫而空。
这一次,没有感受到之前那么强阻力。
手中的树枝仿佛成了自己手臂的延伸,笔画在湿润的泥地上行云流水般划过。
当最后一个“高”字的最后一捺落下时。
嗡。
一声轻微的嗡鸣,仿佛从灵魂深处响起。
卢璘只觉得脑海中轰然一震,眼前的一切景象都开始变得模糊。
紧接着,一卷古朴的竹简,在他空无一物的精神世界里,缓缓展开。
竹简之上,一行行清晰的字迹凭空浮现。
【卢璘,平安县人,庚子年生】
【文位:蒙生】
【才气:百缕】
【自创经典:《神童诗》】
【《神童诗》:级别:出县,特效:悟性提高,对经史子集,文章诗词等经典,研读效率翻倍,幼童听众有概率觉醒“早慧”天赋,效果持续三日。】
原来如此。
看着竹简上的信息,卢璘瞬间明白了之前一切的缘由。
不是他写不出《道德经》,也不是他无法复刻《赤壁赋》。
而是他没有才气。
才气,这才是这个世界文道的根基,是撬动天地之力的唯一杠杆。
没有才气,哪怕他胸藏万卷,也只是一个空有宝山而不得其门而入的凡人。
而刚才,他写下那首《神童诗》,因为契合了他当下的身份、处境与志向,被这方天地的文道规则所认可,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创经典。
也因此,天地规则降下了奖励。
一个最基础的文位,“蒙生”。
以及一百缕作为启动资金的“才气”。
卢璘低头,看着地上歪七斜八的《神童诗》,只觉头脑比往常更加清晰了。
随意地挥动了胳膊,都能感觉身体比之前更结实。
这就是才气的力量吗?
能够微弱地提升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