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濠州城依旧如铁桶般坚固,元军彻里不花部虽暂退,却如同盘旋的秃鹫,在远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扑下。而红巾军内部的裂痕,在外部压力稍减后,非但没有弥合,反而如同溃烂的伤口,更加触目惊心地暴露出来。

郭子兴、孙德崖、俞某、潘某、鲁某,这五位名义上的“濠州红军元帅”,早已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每一次军议,都演变成无休止的争吵、攻讦和利益分割的角力场。

中军大帐内,烟雾缭绕。劣质烟草和汗臭混合的气味令人窒息。

“郭大帅!你部上次分得的粮草最多,这次元狗子抢去的损失,凭什么要大伙儿一起分担?”孙德崖身材矮壮,面如锅底,拍着桌子怒吼,唾沫星子几乎溅到郭子兴脸上。

“放屁!孙德崖!你部守的外围营寨最先被突破,引狼入室!没追究你失职之罪已是宽宥,还敢在此狺狺狂吠?”郭子兴须发戟张,毫不示弱地反唇相讥。

“好了好了!大敌当前,自家人吵什么!”俞某(俞老大)试图打圆场,他资历较老,但实力已不如前。

“自家人?哼!”潘某阴阳怪气,“有些人怕是早就忘了‘明王出世’的大义,只惦记着自己碗里那点食儿了!”

鲁某则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眼神闪烁。

朱元璋作为张天祐的随从,侍立在大帐角落,低眉垂目,如同泥塑木雕,耳朵却将每一句争吵、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清晰地捕捉下来。他心中冷笑:这哪里是义军元帅?分明是占山为王的土匪头子在分赃不均!所谓的“反元大业”,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攫取权力和财富的幌子!这样的联盟,如何能成事?覆灭只在朝夕!

争吵的焦点很快从责任推诿转向了更现实的利益——兵源和地盘。濠州久攻不下,各部损失不小,补充兵员成了当务之急。而附近流民聚集的村镇、坞堡,就成了这些“元帅”们眼中的肥肉。

“濠州东边的钟离县,流民最多!该由我部去收拢!”孙德崖当仁不让。

“放屁!钟离紧邻我营区,理应由我郭部经略!”郭子兴寸步不让。

“钟离?那穷乡僻壤有什么油水?要我说,定远才是好地方!听说那边有几个大寨子,存粮不少!”潘某插嘴道。

“定远离我最近!”鲁某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眼看又要吵作一团,俞老大再次和稀泥:“诸位!诸位!何必争一时一地?眼下元兵环伺,当务之急是合力守住建制!至于募兵筹粮……不如各凭本事,在各自防区附近相机行事,如何?”

这看似公允的提议,实则暗藏玄机。郭子兴的防区在濠州西北,邻近钟离太平乡(朱元璋的老家)和定远方向;孙德崖在东北;俞老大在南;潘某、鲁某在西。各凭本事?就是默许了各自圈地抢人抢粮!

郭子兴脸色铁青,但环顾四周,孙德崖虎视眈眈,潘、鲁二人明显也动心了,俞老大和稀泥,自己势单力孤,强行反对只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强压怒火,冷哼一声:“也罢!就依俞老之言!各凭本事!但丑话说在前头,若因争抢地盘坏了义军和气,休怪郭某翻脸无情!”他特意加重了“和气”二字,目光如刀般扫过孙德崖和鲁某。

一场充满火药味的军议,在表面的妥协下草草收场。

朱元璋跟在张天祐身后走出大帐,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未散的硝烟味。张天祐低声咒骂了一句:“一群鼠目寸光的蠢货!大难临头还在窝里斗!”他转头看向沉默的朱元璋,“元璋,你都听到了?乱世之中,人心叵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咱们郭大帅……唉,也不容易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神幽深:“张将军说的是。靠人,不如靠己。”

张天祐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这个年轻人,心思沉得可怕。

“各凭本事”的潜规则一旦确立,濠州红巾军表面上的联盟彻底名存实亡。各部如同饿狼,纷纷扑向自己看中的地盘,强拉壮丁,强征粮草,甚至互相之间为了争夺一个流民聚集的村落而大打出手,流血冲突时有发生。濠州城下的红巾大营,气氛变得更加压抑诡异,不同营头的士兵相遇,眼神中都带着警惕和敌意。

朱元璋作为郭子兴亲兵,又因救主之功和郭子兴赐名,地位有所提升,负责带领一小队兵卒巡防郭部营区外围。这给了他更多观察和思考的空间,但也将他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郭子兴的亲子郭天叙,对朱元璋的崛起充满了嫉恨和不安。他年岁与朱元璋相仿,却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志大才疏,心胸狭隘。在他看来,父亲对这个外姓小子的看重,甚至赐名“元璋”,简直是对他这个亲生儿子的侮辱!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养妹马秀英似乎也对那小子另眼相看,这更点燃了他心中的邪火。

“朱公子?哼!一个倒夜香出身的泥腿子,也配称公子?”郭天叙在自己的营帐里,对着心腹亲随发泄着不满,“父亲老糊涂了!被那小子一点小聪明蒙蔽了眼睛!还有秀英妹妹……定是被他那点蛮勇给骗了!”

心腹凑上前,低声道:“少帅息怒。那小子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蹦跶不了几天。眼下各营都在抢地盘,咱们营区附近太平乡那边流民不少,不如……让那姓朱的去试试?那地方穷山恶水,听说还有元兵溃兵和土匪流窜……”

郭天叙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你是说……借刀杀人?”

心腹嘿嘿一笑:“少帅英明!他若办砸了差事,正好治罪!他若运气不好……嘿嘿,乱军之中,死个把人,再正常不过了。”

几天后,郭子兴帐中。郭天叙一脸“忧心忡忡”地对父亲进言:“父亲,如今各部都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我营区邻近钟离太平乡,那里是流民北上的必经之地,青壮甚多。孩儿有心为父分忧,前去招募,只是……营中事务繁杂,一时难以分身。听闻元璋兄弟胆识过人,又熟悉乡土(他刻意强调朱元璋的出身),不如派他带些人手前去?一来可解我部兵源之困,二来也是给元璋兄弟一个立功的机会,以示父亲恩典。”

郭子兴正为兵源发愁,听了儿子的话,觉得有理。朱元璋熟悉当地,又有些胆识,派他去试试也好。若能成,自然是大功一件;若不成,损失也不大。他看了一眼侍立一旁的朱元璋:“元璋,天叙举荐你去太平乡募兵,你可愿往?”

朱元璋心头一凛。他瞬间就明白了郭天叙的歹毒用心!太平乡?那是他的老家,也是灾荒和瘟疫肆虐最严重的地方之一!穷困潦倒,民风剽悍,更有溃兵土匪横行!郭天叙这是要把他往死路上推!他抬眼看向郭天叙,对方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眼神深处却满是阴冷和得意。

拒绝?就是违抗军令,更坐实了无能,给了郭天叙整治自己的把柄!

接受?前路凶险万分,九死一生!

电光火石间,朱元璋心中已转过无数念头。他看到了郭子兴眼中的期待(更多是对兵源的期待),看到了张天祐微微蹙起的眉头(显然也看出了风险),更看到了郭天叙那毫不掩饰的杀机!

不能退!退就是死路一条!只有迎难而上,将这必死之局,搏出一线生机!甚至……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机遇!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所有翻腾的情绪,抱拳躬身,声音沉稳有力:“谢少帅举荐!谢大帅信任!元璋愿往!定不负所托,为大帅募得精兵!”

“好!”郭子兴满意地点点头,“给你十名精干兵卒,再拨你一道令箭,许你便宜行事!记住,兵贵精不贵多!一月为期,务必带回可用之兵!”

“末将领命!”朱元璋接过那枚沉甸甸的、象征着临时军权的铜制令箭,指尖传来冰冷的触感,却仿佛点燃了他胸中的火焰。

走出大帐,郭天叙“亲热”地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皮笑肉不笑:“元璋兄弟,重任在肩,可要小心行事啊!太平乡那地方……不太平得很呐!哥哥我等着你的好消息!”那“不太平”三个字,咬得格外重。

朱元璋面无表情,微微颔首:“有劳少帅挂心。”眼神平静无波,深处却是一片冰封的杀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