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2023年6月的技术论坛像往常一样热闹,陈野趴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帖子标题。美食节的电子展板订单催得紧,他急需找到能让动态素材自动切换的代码教程,可翻了几十页,要么是教程太复杂,要么是楼主早已停更。

“还没找到?”林溪抱着画板路过,看到屏幕上满是代码,忍不住皱起眉,“要不我手绘静态展板算了?”陈野摇头:“客户明确要‘会动的老街故事’,静态的体现不出烟火气。”他刷新页面时,一个标题突然跳出来——《用Python实现动态展板自动轮播,附简易代码》,发帖人ID是“代码小阳”。

点开帖子,简洁的代码注释和清晰的步骤说明让陈野眼前一亮。他按教程试写代码,卡在循环逻辑时,犹豫着给“代码小阳”发了条私信:“请问第18行的轮播间隔怎么调整?”没想到对方秒回:“把time.sleep(3)改成time.sleep(5),数字代表秒数,建议根据素材长度调。”

一来二去的交流中,陈野得知“代码小阳”是隔壁中学的高二学生赵阳,才16岁,却已经自学编程三年。“你这么厉害,有没有兴趣试试给工作室设计logo?”陈野心血来潮发去“锋芒”的文字标识,“不用手绘,用代码画就行。”

半小时后,赵阳发来一张图片:黑色背景上,由0和1组成的代码流缠绕成“锋芒”二字,边缘闪烁着像素风格的光点,最妙的是文字下方的一行小字——“用代码编织光芒”,竟是用ASCII字符拼的。陈野把图片转给林溪和林墨,群里瞬间炸开了锅:“这比手绘还酷!”“技术部需要这样的人才!”

当晚,陈野给赵阳发去正式邀请:“我们工作室在文创园有线下办公室,想请你加入技术部,配新电脑,工资按订单抽成,还能给你0.5%的干股。”消息发出后,对方沉默了20分钟,才回了句:“我性格内向,怕线下相处不好。”

“我们也有线上转线下的经历,刚开始都拘谨。”陈野拍下办公室墙上的聊天记录墙,“你看,我们把线上聊天记录贴满墙,见面就不尴尬了。”他又发去股权协议的照片:“干股就是按比例分红,虽然现在不多,但这是团队的认可。”

三天后,赵阳背着双肩包出现在文创园门口。瘦高的个子,黑框眼镜后的眼睛总往下看,说话时声音轻得像蚊子哼:“我……我带了笔记本。”陈野接过他的电脑包,发现里面除了电脑,还有一沓手写的代码笔记,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

办公室里,林溪特意在技术部区域画了个卡通程序员头像,林墨泡了杯热可可递过去:“别紧张,我们这儿没上下级,都是朋友。”赵阳盯着墙上的分工树,手指无意识地卷着衣角,直到看到陈野电脑上未完成的电子展板代码,眼睛才亮起来:“这里可以加个淡入效果。”

他坐在新配的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原本卡顿的轮播效果被优化得流畅自然,还加了鼠标悬停时的放大特效。“太牛了!”陈野看着屏幕里缓缓展开的老街照片,突然觉得之前的熬夜都值了,“这才是‘会呼吸的展板’!”

赵阳加入后,技术部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他发现陈野的素材都存在零散的文件夹里,找起来要翻半天,便花三天时间开发了“锋芒素材库系统”:输入关键词就能跳出相关图片、视频和设计稿,还能按客户、日期、风格分类。“以后不用再问‘汉服店的素材存在哪’了。”陈野试用系统时,激动地拍了拍赵阳的肩膀,“这效率至少翻了一倍!”

林溪的设计稿也受益良多。赵阳给她的手绘板装了自动保存插件,每5分钟备份一次,再也不怕突然断电丢文件。“上次画到凌晨三点的稿子没保存,我哭了半宿。”林溪看着插件弹出的“已自动备份”提示,对赵阳笑得格外灿烂,“你就是我们的‘技术守护神’!”

可线下相处对内向的赵阳来说并不容易。第一次和客户视频沟通时,他紧张得说不出话,手指死死抠着桌角。陈野悄悄在他耳边说:“你就当在和代码对话,客户问技术问题,你怎么答代码就怎么答人。”后来赵阳真的把客户需求写成“功能清单”,用代码注释的格式一条条列出来,反而赢得客户称赞:“这小伙子虽然话少,但专业得很!”

每周的团队会议上,陈野总会特意问赵阳:“技术部有什么新想法?”起初他只敢说“没、没有”,后来会小声提议“可以加个素材标签功能”,到月底时,已经能对着屏幕演示新开发的统计系统:“这是本月各部门的订单完成率,用折线图更直观。”林墨带头鼓掌时,他红着脸低下头,嘴角却偷偷扬起。

发工资那天,陈野把按0.5%干股算的600元现金递给赵阳,附带一张打印的股权说明:“这是你应得的,以后利润涨了,分红也会涨。”赵阳捏着钱,突然从包里掏出个U盘:“我做了个工作室官网的雏形,免费的。”打开U盘,简洁的网页上,技术部板块用动态代码写着“让每段故事都有技术加持”。

那天晚上,五人第一次一起吃晚饭。赵阳话不多,却默默记住了每个人的喜好:陈野不吃香菜,林溪爱加醋,林墨要多放辣。第二次聚餐时,他提前把调料摆好,林溪惊讶地睁大眼睛:“你怎么知道我要两勺醋?”他推了推眼镜,小声说:“上次看你这么加的。”

办公室的部门分工树旁,林溪补画了个戴眼镜的小人,标注“技术部-赵阳:代码/系统开发”。陈野把赵阳用代码画的logo打印出来,贴在初心墙上,旁边写:“线上技术宅,线下好战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logo上,那些由代码组成的光点,仿佛真的在闪烁光芒。

赵阳在日记里写道:“以前觉得代码比人靠谱,现在发现,和靠谱的人一起写代码,更有意思。”他拍了张办公室的照片当桌面,画面里,五个人的影子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桌上的电脑屏幕还亮着,代码和手绘稿在屏幕里交相辉映——这就是线上技术宅与线下团队最完美的合体。

陈野知道,赵阳的加入不仅是技术的补充,更让“锋芒”明白了团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有人擅长沟通,有人精于创意,有人专攻技术,而把这些光芒汇聚起来的,正是从线上到线下的信任与包容。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