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九月初的一个午后,一位朋友突然电话给我说到

“我来还钱。”他笑着说。

那一刻,我的心情复杂得难以名状——高兴的是这年头居然还有人主动还钱;震惊的是他不仅还了本金,还加上了利息(我那笔钱也是你我贷上借的);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位少数民族朋友的真诚与守信。内心不由得升起一个念头:无论来自哪个民族,国家的教化和善良的风俗,终究都在引导人向上向善。

在旅馆略显凌乱的房间里,我接过那沓尚带体温的钞票,手指竟有些发颤。这些年,找我借钱的人络绎不绝,真正还钱的却屈指可数。记得有个女孩,当初祈求我借一万块交学费,后来不仅杳无音信,还反过来“教育”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跪着求人借钱,还得跪着求人还钱?

算了,不要了。就当花钱认清一个人,就当花钱买个教训。为了这些借钱的事,我没少和母亲争吵。我一直愚钝地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现在想来,真是天真。

感动之余,我随口问道:“你还完钱,生活费够吗?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他眼神闪烁了一下,略显犹豫:“我想买辆车,在这座城市跑运输……但现在手上的钱还不够。”

这话像在突然像流星扎进了海面,让我内心波涛汹涌。我立刻警觉起来——原来坑在这里等着呢。“你手上的钱应该差不多了吧?”我故意把话递回去,心里冷笑:果然,拐角在这里等着呢。

他立刻接话:“我可以把大部分钱都给你,只留点生活费。但是……你得告诉我你的赚钱门路。”

我暗自思忖:倒也不怕他耍花招,我认识他父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官。真要找不到人,我还能找他爹去。况且,若能绑在一条船上,互相牵制,未必不是件好事。

“行!”我爽快答应,两个人心照不宣地笑了。

那一刻,我们像两只各怀心事的狐狸,在初秋的阳光下,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

事后侧记与生存法则

事隔七年,我才将这段往事付诸文字。其中人物,皆以缩写代之,既为护人,亦为自保。个中深意,无需多言。书写的目的,是为了彻底地自我剖析,一个平凡人的成长,往往源于对伤口的直视。

鲜血换来的三条法则,在此记下:

1.钱债可清,因果难缠。

有人主动还钱,值得赞赏,但这仅是一次干净的财务两清。切勿将对方的“守信”与“可交”划上等号,更不可因此心生怜悯,妄图介入其混乱的人生轨迹。债务关系结束之时,便是人际边界重启之日。

2.金钱的视觉冲击,是一种高效的催眠。

多数人无法抗拒成捆现金带来的最原始的感官刺激。这一点,女性尤需警惕。 “钱是给女人看的,不是给女人花的”这句流行语,其内核在于:你必须分清“视觉展示”与“实际支配”的界限。错把看到的当作能拥有的,是无数悲剧的开端。

3.警惕“第二次”的陷阱,它是所有沉沦的开始。

在旧债结清后立刻提出的新请求,是典型的“沉没成本”利用。这不再是救急,而是套利。它如同一个无底的雪洞,第一次只是诱饵,第二次才是真正的吞噬。真正的聪明人,会在第一次帮助后便礼貌退场,保全彼此的体面,维系关系的清白。

PS: 这段往事在我身上留下了生理级的印记。直至今日,每当思绪被拉回那个起点,沉重的情绪便会压迫视觉神经,在第二天迎来短暂的失明。这并非比喻,后文自有交代。它像一个宿命的烙印,提醒我那场交易,我从未真正离场。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