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王铁根将红薯袋搁在地上,解开袋口。

老农王铁根听何雨柱说是来卖红薯的,不由得怔了一下。

何雨柱一身城里人打扮,怎么会来卖红薯?他半信半疑,直到看见袋里个头极大、一个足有两三斤的红薯,而且品相极好,顿时眼前一亮。

“小兄弟,你这红薯也太好了,一斤卖多少?给我称十斤,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何雨柱刚放下袋子,一个穿中山装、夹公文包、戴眼镜的三十多岁男人经过,惊讶地停下脚步。

“大哥,我这红薯个头大,一斤卖五百块。”何雨柱说道。

王铁根在一旁听了,愣了一下。他的红薯一斤才卖三百,何雨柱竟要五百?

可瞧见那红薯的个头与成色,他又把话咽了回去。

“这一整袋我都要了,称一下吧。”

那男子蹲下来,拿起一个红薯仔细看,越看眼睛越亮,当场决定全包。

何雨柱也愣了,“这一袋可不少,大哥你确定全要?”

“没错,我全要。你还有没有这样的红薯?我们借一步说话。”

中年男子难掩激动。

“行,我称一下——老哥,借你的秤用用,我忘带了。”何雨柱转向王铁根。

王铁根一时无语,这年轻人卖红薯竟不带秤,实在外行。

一称,总共一百六十斤。

何雨柱跟着中年男子走到菜市场旁的面摊前。

中年男子陈文东看向他,说道:“小兄弟,你这体力真不错。”

他一脸吃惊。

“我打小力气就大,这点东西不算什么,既然我把红薯都卖给你了,你找我什么事?”

何雨柱吃了口阳春面,抬眼看向陈文东。

凭他过去的经验,这人明显是个有学问的人。

普通人买红薯就是买红薯,可这人却格外激动。

陈文东也不绕弯子:“小兄弟,我看这红薯的品种应该是改良过的吧?一般乡下红薯一个也就一斤左右,你这些却个个三斤上下。要不是改良品种,我是不信的。我是京华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对农业略懂一些,想问问你这些红薯是从谁那里买来的?”

“这样,只要你引荐他给我认识,我给你一百万红包。”

一百万?

何雨柱听得一愣。

再听对方竟是京华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心里顿时了然。

在民国时期,京华大学的教授月薪约一百六十万,也就是一百六十块大洋。

1949年9月前,京华大学农学院、华清大学农学院与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京华农业大学。能在京华大学任农业教授,陈文东绝非一般人。

“这样,你帮我引荐,我给你三百万介绍费。”陈文东强压激动,见何雨柱迟疑,赶紧又补了一句。

他太想认识那位改良红薯的人了,哪怕用掉几个月工资也甘愿。

何雨柱也没想到,自己用古玉空间井水培育的红薯竟引起如此重视。

后世改良红薯单棵产量一般二十斤,而他这一株能产三十斤。放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简直是惊人的突破。

“陈教授,实在抱歉,这红薯也是一位先生卖给我的,我转手赚点钱,现在他在哪,我也找不到。”

“这样啊……那太遗憾了。这一百六十斤红薯我全要了,给你一百万。如果你有他的消息,一定第一时间联系我,这是我在京华大学农学院宿舍的地址。”

陈文东看何雨柱年纪轻,没想过他就是改良者。

他点点头,数出一百张万元纸币,递给了何雨柱。

“这钱我只拿十万,之前说好的五百块一斤,一百六十斤刚好八万,多出来的两万就当交个朋友。要是有那个人的消息,我马上联系你。”

何雨柱从那叠钞票里抽了十张。

他抽出一张万元钞递给面摊老板:“老板,我和这位先生的账一起结。”

“两碗面两千六,找您七千四。”

结完账,何雨柱收好钱,与陈文东寒暄几句便转身离开。

“真是个奇人……”陈文东望着何雨柱远去的背影,心中暗忖,“若能找到改良红薯的高人,在全国推广这种品种,必将给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绝对是震惊世界的壮举。”

他突然拍了下额头:“糟了!忘了问那年轻人的姓名和住址!”

此时何雨柱早已走远。

对陈文东的心思,何雨柱心知肚明。但他清楚这些红薯的奇特全靠古玉空间的井水催生,若如实相告势必暴露秘密。看来大量出售红薯的计划还得从长计议。

何雨柱又跑了几家菜市场,将空间里剩余的十袋红薯分批售出。这次他学聪明了,直接以每斤四百元的价格批发给菜贩。

“四百一斤太贵了,三百五行不行?”有个菜贩试图压价。

何雨柱冷笑:“这品相的红薯别人都抢着要,转手卖五百都不成问题。要不是村里忙不过来,我们自个儿零售早卖光了。不要我就找别家。”

见何雨柱作势要走,菜贩急忙拉住他:“别别别,四百就四百!这袋一百五十斤总共六万,您点好。”

菜贩生怕他反悔,赶紧数了六张万元钞塞过来。

何雨柱觉得有些滑稽。

他连续逛了好几个菜市场。

在巷子里拐来拐去。

最终钻进一条僻静的小巷。

迅速换掉了身上的衣服。

又用水洗了把脸。

看着手里厚厚一叠钞票。

他心跳不由得加速。

这次红薯足足卖了一千七百斤。

陈文东教授买了十万元的红薯,共计一百六十斤。其余菜贩子加起来买了1540斤。

每斤红薯售价四百元。

卖红薯总计收入七十一万六千元。

加上原本的存款一百一十三万五千元。

如今他手头已有一百八十五万一千元。

这是什么概念?

以何雨柱当学徒月薪二十元来算,

他这一天卖红薯的收入,抵得上何雨柱三个月的工资。

更妙的是,如今购物还不需要票证。

只要有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

这种感觉实在惬意。

“现在有一百八十五万一千元存款,该去买辆自行车了。”

摸了摸鼓鼓囊囊的口袋,

何雨柱心情格外舒畅。

他转身朝红星街道的供销社走去。

此时正值一九五零年十月,供销社制度才刚推行三个月。

作为政策试验地的四九城,

供销社已经遍地开花。

走进供销社,

各式商品琳琅满目。

化肥农药、农具种子、

烟酒副食、油盐酱醋,乃至针头线脑。

种类繁多的货物令人目不暇接。

不过来自后世的何雨柱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同志需要什么?”

女售货员见到何雨柱进门,

立即笑着迎上来。

完全没有后世常见的势利眼。

何雨柱说道:“想买辆自行车代步,请问放在哪里?”

听说要买自行车,

女售货员顿时眼睛发亮。

“自行车在后面,请跟我来。”

她热情地引着何雨柱来到专卖区域。

只见四辆崭新自行车整齐排列:

三辆二八大杠,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就要这辆凤凰牌,多少钱?”

何雨柱指着自行车问道。

女售货员愣了一下。

她还是头一回见人买自行车这么痛快。

这位可真是够大方的。

“凤凰牌自行车一百五十万。”

“这里是一百五十一万,你点一点,没问题的话,我就把车推走了。”

何雨柱把一百五十万纸币递给女售货员。

女售货员愣了一下。

仔细清点后确认无误。

“是一百五十一万,没问题。不过同志,凤凰牌自行车只卖一百五十万,您多给了一万。”

“多出来的就当是小费吧,我再买些别的日用品。”

何雨柱一下子花掉一百五十一万,存款还剩三十四万一千。

在供销社又买了些零碎日用品后,

他在女售货员热情的目光中,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一下子就只剩三十多万了,真是穷啊。”

何雨柱也想过靠种红薯大批出售赚钱。

毕竟一天就能产出一千七百斤红薯。

直接卖出去就是七十多万。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但因为古玉空间的秘密,何雨柱无法解释红薯的来源。

如果贸然大量贩卖,肯定会被怀疑身份。

说不定还会被当作敌特抓起来。

只能另想办法了。眼下红薯不能再卖,倒是可以在渔场那边养些鱼苗。

他骑着凤凰牌自行车沿朝阳河畔前行。

迎着清晨的风,

何雨柱心里盘算着,心情难得地放松。

经过河畔柳树下时,

他却停下了脚步。

那儿有位穿着灰色中山装、头发花白的老人,

正在打太极。

何雨柱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他发现老人打的太极和他前世见过的不同。

老人始终专注地看着自己的五指,伸手在空中一抓,像在捕捉什么,

又缓缓收回。

身体不停画着圆圈,脚步擦地而行,如在泥水中行走,极其小心。

老人打完一套动作,就在何雨柱看得出神时,

他突然停下,双手提至眉心,随后按回腹部。

左脚轻轻一点地,张口吐出一道白色气剑。

令何雨柱惊讶的是,那气剑在空中凝而不散,

片刻之后,才渐渐消散。

“不简单啊。”

看到这一幕,何雨柱心中震动。

光凭老人这一手,就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看来,自己是遇到练家子了?

“小兄弟,你也是来钓鱼的?”

见何雨柱一直耐心看他练拳,老人有些意外。

但何雨柱脸上依旧挂着笑意。

他回过神来,摇摇头笑道:“我是路过这里,看看有没有钓鱼的人,想买两条鱼回家吃。”

“不过刚才见老先生打拳看得入迷,您会武术?”

老者微微一怔,随即笑着摆摆手:“小兄弟,我练的可不是武术。武术多用于表演,但我这个,一般是不表演的。”

“不是武术?”何雨柱感到新鲜。

“对,表演的是武术,我这是国术——只杀敌,不表演。”

国术!

见何雨柱似乎不太明白,老者便耐心解释:“古时将军上阵杀敌,与人搏命,用的都是致命招式。我练的,就是这种。”

何雨柱毕竟重活一世,不像从前懵懂。听到这里,心里已有了数——这老爷子,不简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