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成功构筑出第一个自定义节点——“微附着”,带来的成就感在林清棠心中萦绕不去。这个粗糙却有效的创造物印证了她的猜想:与其被复杂的通用模板束缚,不如从最纯粹的“意念”与“感知”出发,反而能更精准地拨动现实的琴弦。

她将这个小小的发明应用在工位的各个角落。铅笔、水杯、U盘、参考书……都被赋予了难以察觉的“附着”特性。这种对微观环境的掌控感令人沉醉,仿佛在这个被定义的小小领域里,她暂时摆脱了命运的随机性。

然而创造远比重现更耗费心神。每个“微附着”节点的构筑,消耗的精神力都远超维持一个标准“静谧节点”。她不得不放缓节奏,每天仅尝试一两个新节点,剩余的时间全都投入深度冥想,借助母亲笔记中记载的“精神海”观想法来修复透支的感知。

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仍在稳步推进。在A.R.I.S无形的辅助下,她对多模态数据的处理展现出惊人的效率,连导师杨教授都称赞她“对数据脉络有着近乎本能的洞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本能”背后,是系统对潜意识信息的精准捕捉与推演。

秦望舒依旧保持着疏离而高效的姿态。他似乎对林清棠周围那若有若无的“异常”失去了兴趣,将全部精力倾注在自己关于“深空背景辐射非高斯性统计特征”的研究中。两人偶尔的交流仅限于学术,言辞精炼,界限分明。

这份表面的平静,在一个周四的下午被彻底打破。

实验室接到紧急协作任务,要求协助分析“天眼”射电望远镜传回的一批异常数据。据称其中混杂着难以解释的重复性微弱信号,需要借助实验室在复杂信号识别方面的专长。

任务落在了几位研究生和秦望舒肩上。

当第一批数据在可视化屏幕上铺开时,林清棠正端着咖啡站在人群外围。满屏的宇宙背景噪音如雪花般闪烁,但在那无序的混沌中,几缕呈现规律性脉冲的微弱信号,如同深海中发光的磷火,若隐若现。

就在她看清那信号的瞬间——

视界中的A.R.I.S界面骤然被刺目的猩红警报覆盖!

【最高权限警报!检测到同源高维信号!】

【特征匹配:与历史记录‘深空低语’‘奥尔特云外信号’一致】

【信号强度:极微弱(经星际衰减及设备限制)】

【信息密度:异常稠密(远超既往碎片化溢散)】

【初步语义解析:识别到‘坐标确认’‘第一阶段’‘播种’‘静默接近’等关键单元】

【威胁等级重新评估:中→高!重复,威胁等级:高!】

她的心脏几乎骤停,手中的咖啡杯剧烈晃动。

坐标确认?播种?静默接近?

这绝非随机的宇宙噪音,而是一个已经启动的、具有明确阶段性的计划!“播种”这个充满隐喻的词汇,让她脊背发凉。

一直悬于天际的威胁,此刻化作冰冷的语义单元,通过官方科研设备呈现在眼前。星海彼端的恶意从未如此具体,如此迫近。

“有意思……”站在最前方的秦望舒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手术刀般精准,“这种脉冲间隔的数学美感……违背自然规律。”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异常,却只从数理逻辑的角度解读。他看不见信号背后暗藏的杀机,感受不到字里行间弥漫的星际寒意。

必须做些什么。不能让他们停留在常规分析层面。

“A.R.I.S,”她强压下翻涌的心潮,在意识中急速下令,“能否在不暴露的前提下,微调研究导向,促使他们深入解析这些脉冲信号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那些超越物理意义的……信息编码?”

直接篡改数据风险过大,但若是“引导”研究方向,放大被忽略的细节……

【指令确认。执行方案:‘多节点协同介入-研究导向偏转’】

【节点1:‘灵感启迪’:微幅提升目标(重点:秦望舒)对信号深层结构的解析意愿】

【节点2:‘数据显影’:优化算法参数权重,增强信号内部细微编码的可识别性】

【节点3:‘逻辑迷雾’:强化使用者隐匿状态】

【开始构筑协同网络……】

这是她首次尝试同时驾驭三个功能各异却又必须精密配合的节点!

精神力如开闸洪水般奔涌而出。意识仿佛被撕裂成三个独立线程:模拟秦望舒的思维模式,介入复杂的信号处理流程,维持自身的绝对隐匿。每条“线”都在她的精准操控下艰难编织,试图构建稳固的三角架构。

汗水沿着额角滑落。视界中,代表三个节点的能量纹路如游丝般明灭不定,在意识的牵引下颤动着寻求平衡。

【节点协同稳定性:71%…79%…】

【警告!精神力过载!节点架构震荡!】

必须稳住!

她咬紧牙关,将全部意志灌注于“引导”与“偏转”的宏大图景中,任由思维在数据的洪流中燃烧。

【节点协同稳定性:89%…96%…100%!】

【‘多节点协同网络’构筑完成!】

【网络效应生效中……】

【现实偏移率:+0.008%(涉及高智力个体思维及复杂算法干预,偏移率提升)】

成功了!

她虚脱地靠进座椅,急促的呼吸尚未平复,目光已牢牢锁定了前方的秦望舒和数据屏幕。

只见秦望舒的眉头越蹙越紧,突然拨开正在运行标准程序的研究生,亲自坐镇主控终端。修长十指在键盘上翻飞如蝶。

“不对……”他喃喃自语,镜片反光遮不住眼中迸发的锐芒,“传统傅里叶分析和 wavelet 变换都太粗糙了……这是……嵌套结构?”

屏幕上,原本简单的脉冲信号在更高级的解析算法下,如莲花般层层绽放,显露出内部精妙的编码痕迹。那些超越随机性的排列组合,仿佛某种未知文明的冰冷诗篇。

“这种编码方式……从未见过!”旁人的惊呼印证了发现的非凡。

秦望舒置若罔闻,完全沉浸在这破译的狂喜中。研究者发现未知时的专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做到了。她引导他们窥见了深渊的一角。

但这份成功的喜悦转瞬即逝。

随着解析的深入,A.R.I.S反馈的信息也在实时更新:

【解析突破:确认信号内含多层加密信息架构】

【破译进展:……目标星系确认……‘播种者’序列激活……静默期倒计时……基于传播速度与‘播种’模型推算,实体抵达太阳系外围预计时间:5-10个地球年】

5到10年?!

这个数字如冰锥刺入她的胸膛。

这不是遥远的警告,而是已经启动的末日钟声。

她望着屏幕上逐渐显形的星际密语,又看向那些为“科学突破”而兴奋的同事,以及完全沉浸在解密中的秦望舒。

一种彻骨的孤独感如潮水般将她吞没。

她怀揣着可能决定文明存亡的秘密,却只是个刚刚掌握节点协同的研究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