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收到陆承洲的回信后,苏念禾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

虽然他远在千里之外,但那短短的一行字,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她觉得,无论她做什么,背后都有一个坚实的依靠。

现在,万事俱备,只剩下最关键的一步——搬家。

这天晚饭后,苏念禾将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奶奶,安安,念安,”她环视着家人,语气温和而郑重,“念安的录取通知书下来了,县中开学在即。我的想法是,我们全家都搬到县城去住。”

此话一出,陆承安和苏念安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对于年轻人来说,县城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更精彩的生活。

但周玉兰的脸上,却露出了浓浓的为难和不安。

“搬……搬去县城?”老太太的眉头紧紧皱起,“这……这怎么行?咱们在这村里住了一辈子,街坊邻居都熟悉。到了县城,人生地不熟的,两眼一抹黑啊!”

“再说,县城里吃喝拉撒,哪样不要钱?不像在村里,好歹有块自留地,能种点菜。咱们这一大家子搬过去,那得花多少钱啊!我可不能拖累你们!”

这正是苏念禾预料到的反应。她耐心地握住周玉兰的手,柔声安抚道:“奶奶,您听我说。首先,钱的问题您不用担心。承洲走之前留下的钱,加上我们卖野猪的钱,足够我们在县城安家,也足够念安上完高中。我既然敢提出来,就是已经把账都算好了的。”

“其次,正是因为您年纪大了,我才更想带您去县城。县城里有医院,看病方便。您也不用再每天辛苦地烧火种地,可以跟着我们享享清福。”

“最关键的,是念安。”苏念禾的目光转向弟弟,“县中离家太远,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去住校,没人照顾,学习也容易分心。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他才能安心读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她的话,有理有据,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既摆出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又考虑到了老人的健康和孙子的前途。

周玉兰沉默了。她看了一眼满脸期盼的苏念安,又看了看一脸坚毅、将所有事情都考虑周全的孙媳妇,心中的天平开始倾斜。

是啊,为了孙子的未来,为了这个家,挪一挪窝又算什么呢?

“那……那咱们住哪儿啊?”老太太松了口。

“这就是我明天要去办的事。”苏念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明天就去县城找房子。您放心,我一定会给咱们找一个舒舒服服的新家。”

第二天,苏念禾将家里安顿好,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县城的班车。

她先是去了县里的房管所。然而,在那个年代,城镇住房都是统一分配,私人租赁市场几乎不存在。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听了她的来意,直接摆摆手,告诉她没有空余的公房可供出租。

苏念禾并不气馁。她又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转悠了大半天,希望能找到贴着招租信息的人家。结果,依然一无所获。

眼看天色渐晚,苏念禾坐在街边的石凳上,心里第一次感到了些许无力。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就在这时,她忽然想起了陆承洲临走前交给她的那张纸。

“如果家里遇到你解决不了的大事,就去找他。”

她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和一个地址——县公安局,钱卫国。

犹豫了片刻,苏念禾站起身,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这是陆承洲留给她的人脉和底气,不是万不得已,她不想动用。但现在,为了这个家,她必须去试一试。

她一路打听,找到了县公安局。

门口站岗的公安看到她一个年轻姑娘,神情严肃地问她有什么事。

“同志,你好。我找钱卫国同志,有点急事。”

“找钱局?有预约吗?”

苏念禾没想到,这个钱卫国竟然还是个“局长”。她摇了摇头:“没有。我是他战友的家属,从靠山村来的。”

公安打量了她几眼,还是进门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中年男人,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看到苏念禾,愣了一下:“你就是承洲的……家属?”

“钱局长您好,我叫苏念禾,是陆承洲的爱人。”苏念禾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

“哎呀,弟妹!快进来快进来!叫什么局长,跟承洲一样,叫我老钱就行!”钱卫国一听是陆承洲的妻子,脸上的严肃瞬间被热情的笑容取代,快步将她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钱卫国亲自给她倒了水,热情地问起了陆承洲的近况。

苏念禾一一作答后,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明了来意:“钱大哥,实不相瞒,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请您帮忙。我弟弟考上了县中,我们一家准备搬到县城来住,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房子。”

“嗨!我当是什么大事呢!这事你可算找对人了!”钱卫国一拍大腿,“房子是吧?包在我身上!”

他虽然不能直接分配公房,但他在县城里人脉广,消息灵通。他当即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简单地询问了几句。

挂了电话,他对苏念禾说:“弟妹,还真有个好地方!城南的老槐树胡同,有个独门独院的院子,主人是以前的老教授,姓方。他们老两口住正房,东西厢房都空着,正想找个干净可靠的租户,既能收点租金,也能给院里添点人气。你们家有学生,正合适!”

苏念禾大喜过望:“那太好了!钱大哥,真是太谢谢您了!”

“客气啥!你等着,我这就带你过去看看!”钱卫国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当即就带着苏念禾往老槐树胡同走去。

那是一处极为清幽的院落,青砖灰瓦,门口还种着两棵高大的槐树。

钱卫国敲开门,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气质温婉的老太太。

“林老师,我给您带租客来了!”钱卫国笑着介绍。

方教授和林老师老两口看到苏念禾,眼前都是一亮。眼前的姑娘虽然穿着朴素,但眉眼清秀,气质干净,说话谈吐有条有理,一看就是个懂事的。

当他们得知,苏念禾的丈夫是战斗英雄,弟弟又是即将入学县中的高材生时,更是满意得不得了。

他们带着苏念禾看了要出租的东厢房。两间屋子,一明一暗,窗明几净,打扫得干干净净,比苏念禾想象的还要好。

“姑娘,我们这院子,就图个清静。你们要是住进来,房租一个月五块钱,水电我们包了。院里的井和厨房,你们随便用。”林老师温和地说道。

一个月五块钱,在当时不算便宜,但对于这样一个独立、安全又清净的院子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

“没问题!方教授,林老师,真是太感谢您们了!我们下周就搬过来!”苏念禾当即就拍了板,并从口袋里拿出了十块钱,作为定金。

老两口见她行事爽快,更是喜欢,连连推辞,最后只收了五块。

从方家小院出来,苏念禾对钱卫国感激不尽。

“钱大哥,今天多亏了您,不然我真是抓瞎了。改天我们安顿好了,您一定要来家里,让我好好谢谢您!”

“弟妹你这就见外了!承洲是我过命的兄弟,他的家事,就是我的家事!以后在县城有任何难处,随时来找我!”钱卫国拍着胸脯保证道。

解决了心头大事,苏念禾一身轻松地回了村。

当她宣布已经在县城找到了一个带院子的、敞亮的大房子时,全家人都沸腾了。

接下来的几天,陆家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搬家准备中。

家里的锅碗瓢盆,粮食衣物,都需要打包。一些笨重的旧家具,苏念禾不打算带走。

她趁着夜深人静,从超市空间里,挑选出了几样“新”家具。

一张厚实光滑的八仙桌,四把配套的靠背椅,一个给弟弟用的崭新的实木书桌,还有一个给奶奶睡的、铺着厚厚褥子的木板床。这些东西都是现代工艺仿古的款式,用料扎实,却又看不出任何现代痕迹。

当她将这些东西从“娘家旧屋的夹层里”搬出来时,周玉兰和陆承安都惊呆了。

“我的天!念禾,你妈当年还给你留了这么好的嫁妆!”周玉兰抚摸着那光滑的桌面,啧啧称奇。

苏念禾只是笑笑,不作解释。

搬家那天,陆承洲不在,苏念禾便花钱请了村里几个壮劳力帮忙。她做事大方,不仅工钱给得足,还给每人都包了一斤猪肉。村民们干劲十足,热热闹闹地将陆家的家当装上了板车。

当他们一家人,带着全部家当,离开这个生活了多年的村庄时,许多村民都出来相送。

他们的眼神里,有羡慕,有嫉妒,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

所有人都知道,陆家能有今天,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跃成为即将在县城扎根的“城里人”,全都靠这个刚过门不久的、名叫苏念禾的女人。

经过一路的颠簸,他们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老槐树胡同的新家。

方教授和林老师早就等着了,还帮他们烧好了热水。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东西很快被搬进了东厢房。当崭新的桌椅、书桌和床铺摆放整齐,干净的被褥铺上床时,这个原本空荡荡的房间,瞬间就有了家的味道。

晚上,苏念禾用从家里带来的面粉和猪肉,做了一顿丰盛的白菜猪肉饺子。她不仅给自家盛了三大盘,还特意给房东老两口和帮忙的钱卫国送去了一大份。

一家人围坐在崭新的八仙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喜悦。

“真好啊……”周玉兰环视着这干净明亮的屋子,眼眶有些湿润,“想都不敢想,我这老婆子,还能住上城里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种日子。”

“奶奶,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苏念禾笑着给她夹了一个饺子。

夜深了,家人们都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进入了梦乡。

苏念禾却毫无睡意。

她站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这里的月亮,和村里看到的一样圆,但她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扎根县城,只是第一步。

她答应过陆承洲,要让他看到一个越来越好的家。她也对自己承诺过,要在这个时代,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她不能只依靠陆承洲的津贴和那笔抚恤金过活。钱,总有花完的一天。她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要有持续不断的收入来源。

而这繁华的县城,无疑为她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她的目光,投向了院子外那片热闹的街区。灯火阑珊处,人来人往,充满了机遇。

她的脑海中,那个琳琅满目的超市空间,正在缓缓旋转。食品区、日用品区、医药区……无数的商品,都在等待着她去发掘价值。

苏念禾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她的宏图,从今夜起,即将正式展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