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时,上海正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苏雨晴拄着拐杖,随着人流缓慢地走向到达口。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让他的脚踝隐隐作痛,但比身体不适更强烈的是心中的忐忑。
他想起前天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谈话。苏明远难得地来到他的房间,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上海分公司的基本情况。李总是个能干的人,多向她学习。”语气虽然依旧严肃,但少了往日的强硬。
苏雨晴没有立即翻开文件,而是看向父亲:“如果我发现公司真的需要我,我会留下。但如果不是,三个月后我依然会离开。”
苏明远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公平。”
此刻,站在上海的土地上,苏雨晴深吸一口气,混合着航空燃油和潮湿空气的味道扑面而来,与北京干燥清爽的秋风截然不同。
“苏总您好,我是小张,负责您在上海期间的行程安排。”一个年轻男子举着牌子迎上来,略显紧张地接过苏雨晴的随身行李,“车已经在外面等了。”
前往市区的路上,苏雨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浦东的高楼群在雾霾中若隐若现,形态各异的摩天大楼如同钢铁丛林,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面貌。相比之下,北京更多的是厚重和历史感,而上海则充满了未来感和商业气息。
小张一边开车一边介绍:“您的公寓在陆家嘴附近,可以看到黄浦江和外滩全景。分公司安排在明天上午九点参观,今天您可以先休息调整。”
苏雨晴点点头,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他注意到街道上行人的步伐明显比北京快,每个人似乎都急着赶往某个地方。红绿灯变换的瞬间,人群如潮水般涌过斑马线,然后又迅速散去。
公寓位于一栋高档住宅楼的顶层。小张帮忙把行李搬上楼后,恭敬地递上钥匙:“苏总,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我。李总交代了,您先安顿下来,工作的事不急。”
独自站在宽敞的客厅里,苏雨晴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落地窗前。公寓装修精致现代,视野极佳,可以将黄浦江和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尽收眼底。但这一切豪华配置反而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这不过是一个更加精致的笼子罢了。
手机响起,是顾时润的消息:「到了吗?环境如何?」
苏雨晴拍了一张窗外的风景发过去:「笼子换了,还是笼子。」他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上海雾霾比北京还严重。」
很快,回复来了:「但视野不错。记得按时做康复训练,别偷懒。」
苏雨晴轻笑,正要回复,另一个电话插了进来——父亲。
“到了?”苏明远的声音没有寒暄。
“刚到公寓。”
“明天九点,分公司例会,不要迟到。”苏明远语气干脆,“李总会带你熟悉业务,认真学。别给我丢脸。”
电话挂断得干脆利落。苏雨晴叹了口气,将拐杖小心地靠在墙边。蒲公英书签从口袋滑落,他弯腰捡起,指腹摩挲着银质的蒲公英种子,仿佛又看到了特罗姆瑟的极光。
他将书签放在床头柜上,与公寓的现代风格格格不入,却莫名带来一丝温暖。
第二天早晨,苏雨晴提前十分钟到达分公司办公室。位于浦东金融中心的高层,装修风格现代而冷峻,玻璃和金属的大量使用给人一种高效而疏离的感觉。
李总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干练精明。她对苏雨晴的到来表现得公事公办:“苏先生,欢迎。我是李静,分公司总经理。”握手有力而短暂,“今天先带您熟悉部门结构,下午与市场部有个会议,希望您能参加。”
一整天,苏雨晴被带着在各个部门间穿梭,认识无数张面孔,记住无数个名字。所有人都对他恭敬有加,但眼神中难掩好奇与审视——空降的太子爷,能坚持多久?
下午的会议上,市场总监正在汇报一个新产品的推广计划。苏雨晴专注地听着,偶尔提出问题。他发现自己在商业决策上意外地有着不错的天赋,几个经他调整的建议都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同。
李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苏先生的建议很有见地,我们会重新评估这个方案。”
傍晚,苏雨晴疲惫地回到公寓。开门时,发现门口放着一个纸盒。没有寄件人信息,打开是一套专业的康复训练器材,附着一张字条:「坚持训练,上海见。顾」
苏雨晴摩挲着字条上熟悉的笔迹,一整天的疲惫似乎消散了些。他将器材搬到客厅,按照说明开始当天的康复训练。脚踝的疼痛感已经减轻很多,但医生嘱咐仍需小心。
训练结束后,他站在窗前,望着黄浦江上的游船和对面外滩的灯光秀。上海的夜景与北京截然不同,更加璀璨夺目,却也更加冷漠疏离。
手机响起,是顾时润的短信:「康复训练做了吗?」
苏雨晴拍了一张康复器材的照片发过去:「刚做完。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问了你北京的医生。他说你需要坚持训练至少一个月。」
苏雨晴感到心头一暖,这种被默默关心的感觉既陌生又令人安心。他犹豫了一下,拨通了顾时润的电话。
“雨晴?”顾时润的声音伴随着键盘敲击声,似乎还在工作。
“打扰你了吗?”
“没有,刚结束一个视频会议。”键盘声停止,“上海怎么样?”
“忙碌,冷漠,但…有点意思。”苏雨晴望着窗外的夜景,“今天参加了几个会议,发现商业决策其实很像解谜游戏。”
顾时润轻笑:“找到乐趣了?”
“或许吧。”苏雨晴顿了顿,“谢谢你的器材。”
“举手之劳。记得每天坚持,不然回北京后我发现你没好转,可是要追究责任的。”
两人聊了十几分钟, mostly about苏雨晴一天的经历和上海与北京的不同。挂断电话后,苏雨晴发现自己的心情明显好转了许多。
接下来的几天,苏雨晴逐渐适应了分公司的节奏。他发现自己确实在商业方面有不错的天赋,几个经他调整的方案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父亲破天荒地打来电话表示认可,虽然语气依旧严肃,但至少不再是批评。
周五晚上,苏雨晴独自一人在外滩散步。江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他靠着栏杆,看着对面浦东的璀璨灯光,忽然想起顾时润说过每月都会来上海出差。
拿出手机,他犹豫了片刻,最终发出一条消息:「上海的天空虽然常有雾霾,但晚上的灯光很美。如果你来的时候有空,或许可以一起来看看。」
几乎立刻,回复来了:「下周三到上海。届时如果你愿意,我很乐意。」
苏雨晴看着手机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江面上,一艘游船缓缓驶过,灯光倒映在水中,如同散落的星辰。
他抬头望向夜空,虽然看不到星星,但知道它们就在那里,被城市的灯光所掩盖,却从未消失。就像某些情感,即使暂时被现实所遮蔽,也依然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存在着。
回到公寓,苏雨晴将蒲公英书签从床头柜拿起,小心地夹在日程本中。窗外,上海的夜景依旧璀璨,但此刻在他眼中,少了几分冷漠,多了几分期待。
远方的北京,顾时润放下手机,看着日历上下周三的标记,眼中带着一丝笑意。窗外,北京的夜空清澈,繁星点点,与上海璀璨的灯火遥相呼应。
两座城市,两个天空,却因为某种悄然滋生的情感,而变得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