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还需要和他在这里兜圈子。
思前想后,可度者神色愈发的恭敬,他回道。
“大都督,小可有幸在始毕可汗那里见过此金刀。”
李铭微微点头,然后冷冷地扫了一眼可度者,用森寒的语气说道。
“看来你是真的认得。”
“既然如此,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本督要你们和契丹合成一部,你可有意见?”
可度者下意识地就要答应下来,但很快就愣在原地。
“大都督,您说什么?”
李铭冷笑道。
“你没听错,本督就是要你领着奚人部落和契丹人合并到一块。”
可度者犹犹豫豫,但又实在敢回绝,只能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都督,一定要如此吗?”
李铭面无表情地看着可度者,反问道。
“怎么?”
“你不愿意?”
攘内必先安外。
经此一役,十数年内九州边境再无外患,李铭心中的这一块心病彻底消去。
所以。
李铭已经不想再和这些辽东周边的草原部族讲什么缓缓图之。
他现在就是一句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要么老老实实地给他当牧奴,要么就是死!
那些世家门阀快要下场了,中原也马上就要彻底大乱了。
这道隋末乱世的饕餮盛宴,李铭不想错过。
这九州山河一定是他的。
也只能是他的!
可度者为之一滞。
他倒是想说不愿意,可那能行吗?
那群杀星们可就在他们的部落旁边扎着营呢。
活着,不好吗?
因此。
可度者不敢有丝毫犹豫,当下拍着胸脯保证道。
“愿意愿意。”
“大都督放心,我奚人部族从今日便开始准备迁移。”
李铭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点头道。
“很好。”
“具体的迁移事宜,稍候会有辽东的官员与你们交接的。”
“希望到时候,你们不要和本督推诿拖延!”
可度者连连躬身,赔笑道。
“不敢,不敢…”
李铭很满意可度者的态度,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放心,只要用心为本督做事。”
“本督自然会让尔等安享太平。”
“好了,你可以走了。”
可度者接连点头称是。
随后。
方才躬身着慢慢退去大帐。
大将寇玉一直侍立在一旁,静静听着李铭和可度者的交谈。
这会儿,他出言问道。
“大都督,这奚人能和契丹人相抗衡吗?”
“若是契丹人将奚人吞并了,那等实力虽然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但多少也是个麻烦啊。”
李铭笑眯眯地看着寇玉,不答反问。
“那本督要你们做什么?”
“奚人抗衡不了,那我们就帮他抗衡。”
“最好是让奚人和契丹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怨。”
“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控制他们。”
李铭从来没有想过彻底消灭草原人。
总要有人放马牧羊,为他提供战马和牛羊的。
所以。
李铭效仿未来的瑜伽国,给他们掺些沙子。
以便李铭能更好的控制他们。
至此。
寇玉再无疑问。
分化拉拢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方式。
……
马邑郡。
李世民正站在城墙之上远望西方,心中却是疑惑不解。
依照往日突厥叩边的习惯,这突厥大军的前锋应该早就被发现了。
可为何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息?
难不成那始毕可汗绕道敦煌从陇西狄道入关中?
可这也不对啊。
关陇世家的军镇可都在那里,他也进不去啊。
而且哪里已经算是西突厥控制的西域地界,那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应该不会这么拎不清啊。
李世民独自在城头上瞎琢磨。
这时。
一名亲卫飞速跑了过来,单膝跪地禀告道。
“大将,出大事了。”
“定襄郡郡守传来消息说,成乐县昭君墓西十里外突然出现了一座京观。”
“全部都是突厥人的辫子头。”
“约莫估计人头有,有十万以上!”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黑,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差点摔倒。
怎么会?
这怎么可能?
谁有能力斩获这么多的突厥轻骑?
李世民在心底里嘶吼。
心情激动之下,李世民当即上前一把将前来报信的亲卫揪起。
“告诉本将,这是假的!”
“这是假的!”
李世民疯狂摇晃着。
但亲卫却不敢挣扎,只能再次强调道。
“大将,卑职怎敢欺骗大将。”
“实在是那前来送信的人就是这么给卑职说的。”
“卑职保证,一个字都没有变。”
李世民一把将亲卫丢开,然后挥手指着突厥的方向,大声喊道。
“大隋的兵马都在这里。”
“你告诉本将,除了大隋的大军,还有谁能一战歼敌十万以上的突厥轻骑?”
“突厥轻骑都是傻子不成?站着不动让人杀?”
亲卫跌坐在地,满脸苦笑道。
“大将,这是定襄郡郡守送来的消息。”
“恐怕关于此事的具体奏报已经在送往雁门的路上了。”
“卑职对此也很是疑惑不解。”
“但事实就是事实。”
“那定襄郡郡守没必要造假,而且十万以上的京观也没法造假。”
李世民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这可是他求了父亲那么久才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
他已经满心期盼了很久了。
这是他东山再起,拥兵自重的绝佳机会。
结果。
突然有人告诉他,他只是在白费功夫。
试问。
这搁谁,谁能受得了?
要知道随着他这几次的失败。
他在李渊心中的地位已经下降的越发厉害。
毕竟家族不可能一直花费大力气来培养一个只会失败的人。
他不是大哥李建成。
哪怕他大哥到现在都还没有一官半职,但所能调动的势力却比他强得多。
只因为他大哥是嫡长子。
未来继承关陇李家的只能是他大哥。
原本。
身为和大哥一母同胞的兄弟。
父亲的打算是尽力支持他去闯荡,争取自己升官加爵。
也好挣一份家业。
毕竟。
以后到了分家之后。
关陇李家的一切都将是他大哥的,哪怕他同样是嫡子恐怕也只能分一小部分罢了。
谁让人家是嫡长子呢。
良久之后。
李世民慢慢平静下来,他对着亲卫吩咐道。
“去,准备三日干粮。”
“本将要亲眼去看一看。”
“否则,本将绝不会相信这件事!”
亲卫满是纠结,不过还是咬牙劝道。
“大将,不可啊。”
“主将擅离职守,一旦被告发,可是要被杀头的重罪!”
李世民心中暗恨,咬牙切齿。
声音仿佛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一样。
“对手都没了,还守什么守?”
“去!”
亲卫无奈,领命离去。
徒留李世民一人在城墙上歇斯底里的怒吼发泄!
“啊”.
半日后。
同样的情景在汾阳宫中展现。
一本奏折擦着大将军宇文述的脑袋飞去.
杨广掐着腰,在大殿中来回踱步,然后指着宇文述破口大骂。
“这是谁干的?”
“这又是谁干的?”
“除了朕的大隋,谁还能灭了突厥那么多人?”
“十万人的京观,好大的口气!”
“去,把那定襄郡的郡守给朕绑来。”
“朕要他亲口告诉朕,是不是真的有十万颗突厥人头筑成的京观!”
此刻。
已经越发苍老的宇文述强提一口心气劝道。
“陛下,息怒。”
“那定襄郡郡守,陛下若真想见见倒也无妨,下道中旨便可。”
“但此事是否是真的,却还有待考察。”
“老臣认为,陛下还是等确认之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宇文述这会儿也是有些迷茫。
但他还是尽力地去规劝杨广,不让杨广发疯。
毕竟。
他们一家的荣华富贵可都全寄托在杨广身上。
在他还没有做好迎接乱世准备的时候。
大隋这棵将要倒下的大树还是再坚持坚持吧。
杨广绷着脸,点头道。
“好,就依你所请。”
“传定襄郡郡守前来。”
“对了,朕的皇叔靠山王到哪里了?”
“皇叔不到,朕的心就迟迟不能安定下来啊。”
这一年的时间里。
杨广为了逃避纷杂的朝务,一直沉迷于酒色之中。
意志消沉,颓废无比。
现在更是成了这幅模样,竟然将安危寄希望于他的皇叔。
宇文述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回道。
“启禀陛下。”
“靠山王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率领大军出发了。”
“只是东郡距此甚远,所以大军可能到的晚了一些。”
“不过陛下放心,不出半月,靠山王的大军必然就会赶到此地勤王保驾。”
宇文述此时也只敢捡些好听的说了。
他可不敢将靠山王被路上的反贼给拦住了的消息告诉皇帝。
否则。
这不是当面打皇帝的脸吗?
毕竟天下乱民四起的根源就在于皇帝的横征暴敛以及力排众议三征高句丽。
杨广点点头,然后嘱咐道。
“对了,查证京观的事情一定要找一个忠心的人去。”
“依朕看,就让裴仁基父子去吧。”
说完。
杨广大步向着后宫走去。
宇文述自然没有意见,当即躬身称是。
……
从马邑郡出长城,北上百多里便是昭君墓。
虽然只是衣冠冢。
但却依旧有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吊唁。
这日。
寻常略显荒凉的地方,却有着百多人的骑兵队向着这里奔来。
“大将,这里便是昭君墓。”
“此处再往西十里便是消息上所说的堆京观的地方。”
亲卫扫视了一下周围环境,凑上来禀告道。
李世民点点头,面色严整,对着身后的骑士们招呼道。
“弟兄们,只剩下十里了。”
“我们都再加把劲,争取天黑前赶到目的地。”
说完。
李世民一马当先,向西奔去。
骑士们亦是赶紧跟随而上。
昭君墓前唯有一些残留的纸钱灰烬,迎风而起。
约有半个时辰。
李世民顺利赶到了地方。
骑士之中,有人扫视一圈却并未发现什么京观,顿时发起了牢骚。
“大将,这里哪有什么京观?”
“别说十万了,就连一个都没有。”
然而。
说话的骑士却没注意到,李世民正脸色铁青地盯着一个方向,纹丝不动。
突然。
李世民一马当先,直奔一个小山坡。
“大将!”
骑士们一边招呼,一边赶紧跟上。
直到一群人一字排开,骑马静立在山坡顶端。
所有人瞬间为之呆滞。
只见眼前,有一座用暗红色的人头堆砌而成的巨塔就这般静静屹立在他们的面前。
黑压压的!
层层叠叠中不时有白光闪过,那是被风化的白骨。
“大,大将。”
“卑职没看错吧,这,这京观是谁堆得?”
“这何止十万啊!”
身边骑士不断颤抖着声音释放着心中的震撼与恐惧之意。
李世民对此充耳不闻。
他跳下战马,发了疯似的冲向人头堆砌而成的巨塔。
京观脚下。
李世民癫狂一般将一个个已经有些干枯的人头拿起,然后又扔下。
他,仿佛想要验证着什么,嘴里不住地喃喃道。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啊?”
李世民跪倒在了京观巨塔脚下,仰天怒吼。
披头散发,状若疯狂。
“大将,这里有块巨碑。”
有眼尖的骑士发现了什么,连忙招呼着众人过去。
不少人被这一声叫喊惊得回了神。
实在是太震撼了,而且也太让人为之恐惧了。
十多万的突厥人头就这么被堆叠在这里,头颅上的空洞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什么。
骑士们根本不敢想,这些突厥人死之前面对了什么。
一块约莫丈高的青石巨碑前。
骑士们纷纷聚拢而来。
“明犯我华夏九州者,虽远必诛!”
“炎黄后辈,李铭留。”
骑士们逐句逐字地将石碑上的暗红色血字念出,神色间无不为之神往。
好大的气魄!
原本正低垂着头跪倒在京观面前的李世民闻言,犹如恶狗扑食般冲了过来。
随着他一个大字一个大字看去,他脸上的表情也愈发疯狂。
忽然。
他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
“李铭,又是李铭!”
说完。
李世民依旧在笑着,只是脸上却早已经是涕泗横流。
他咬牙切齿地恨恨道。
“为什么,你为什么总是要与我作对?”
“我要杀了你,杀了你!”
骑士们见状。
一群人缩成一团,战战兢兢地看着,但却丝毫不敢上前劝说。
只能慢慢等着李世民发泄完。
但这些骑士们到死都没想到,等着他们的不是恢复正常的大将,而是黄泉路上的鬼差。
“呃啊”
李世民突然暴起,一刀送进了距离他最近的一名骑士的肚子里。
骑士抽搐着的倒下。
一群人呆滞当场,旋而是爆燃而起的汹涌怒火,他们大声质问道。
“大将,你做什么?”
“桀桀桀桀”
李世民狞笑着,尖利的笑声好似夜枭。
“本将可是一军大将,更是关陇李家的嫡子,岂能如此失态?”
“既然本将这幅不堪的样子都被你们看见了。”
“那本将只好请你们闭嘴了。”
骑士们相互看了看,有一名胆大的出声保证道。
“大将放心,我们嘴很严实的。”
“不会说出去的。”
其余人也是连声附和。
“大将放心,我们不会说出去的。”
李世民灿烂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然后轻言轻语地说道。
“不会说吗?”
“可本将怎么听说,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
说话间。
李世民再次欺身上前,将刀送进一人的肚子里。
抽刀,退后。
李世民微微一笑,柔声道。
“不要怕,本将的刀会很快的,你们不会有痛苦的。”
…………………
此刻。
李世民那俊朗的外表,阳光的笑容,在这些骑士眼中都变成了恶鬼般的狰狞。
“大家不要怕。”
“他只有一个,我们并肩子上,大不了不吃当兵这碗饭了。”
“现在到处都是造反,我们这百十来号人何处去不得。”
骑士中还是有聪明人的。
当即开始鼓动人心。
李世民见此,却笑得更是灿烂。
“既然如此,那本将也就没有什么愧疚了。”
“成王败寇。”
“今日要么本将死,要么你们就留在这里和这些突厥人作伴吧。”
他早已是易筋境界的二流武将,这些人想得太简单了。
骑士们愣神间。
李世民已是一跃而起,一刀斜斩而下。
又是三人到底。
“弟兄们,和他拼了!”
狗急了还会跳墙,更何况是人呢。
无路可走的骑士们瞬间战意燃起,一拥而上。
厮杀,还是厮杀。
一刻钟后。
李世民握着环首刀的双手已是有些颤抖,这已经是他换得第三把刀了。
即便如此,这把刀也已经卷了刃。
他脖子上的汗水悄然滑落在在刀身上,一片蒸腾。
“呲”
刀身已经滚烫得发红。
“大将,你就放了我吧。”
“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还在等着我回家呢。”
“我保证我会带着家人去一个谁都找不到的地方,绝不会泄密的。”
仅剩的两名骑士中。
有一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手中战刀也咣当一声掉在地上,那人连连磕头。
另一人见状,也是有样学样。
“大将,我也是上有八十老母……”
“饶命啊,大将。”
这会儿。
李世民已经冷静了下来,他有些惊讶于自己刚才所做的一切。
刚才的自己是怎么了?
一股愧疚涌上心头,李世民就要上前将两人搀扶起来。
只是这时。
跪倒在地的两人却是将战刀悄然握紧,相视一眼后。
二人,暴突而起!土.
“去死吧!”
最后的两名骑士一左一右向着李世民刺去。
仓促之间。
李世民只躲过去了一击,却被另一击刺中了腹部.
“噗呲”
一刀入肉,但却再也刺不进去。
李世民竟然徒手抓住了利刃,骑士再不能让其寸进。
不仅如此。
骑士此等行为让李世民彻底恼羞成怒,凶性大发。
“找死!”
李世民含怒一击斩下,骑士瞬间被一刀劈开。
紧接着。
李世民反手又是一刀,将最后一名骑士也给干掉。
“叮”
李世民一个踉跄,拄刀而立,先是仰天大笑,而后溅满鲜血的脸上满是狰狞!
“哈哈哈哈”
“都得死!”
恨之入骨!
……
雁门郡。
裴仁基上殿前来复命。
“启禀陛下。”
“微臣快马赶往定襄郡后,确实在昭君墓西十里处见到了一处京观。”
“观那头颅外形,确实是突厥人无疑。”
“且数目恐超过十万。”
杨广闻言一惊,再次确认道。
“此言当真?”
裴仁基躬身拜下,言辞凿凿。
“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杨广点了点头,这才勉强接受了下来。
裴仁基对他一向忠心耿耿,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要不然。
他也不会将左亲卫大军交给裴仁基父子。
既然事情已成定局,杨广无奈之余,向裴仁基询问着对策。
“那依裴爱卿之见。”
“这京观是何人所筑?”
“朕又该如何去防范这一支神秘的大军?”
裴仁基犹豫了一下,如履薄冰地回道。
“陛下,其实微臣还看到了一物。”
杨广先是一愣,而后大喜,连声催促道。
“裴爱卿看到了什么?”
“莫非你知道是何人所为?”
“放心大胆地说,有朕给你撑腰,没人可以威胁于你。”
杨广大手一挥,一副豪气云干的模样。
裴仁基见此。
从怀中掏出一物,躬着身子,双手将之奉过头顶。
“微臣在京观旁见到一处巨大的石碑,其上有着几行血液浇灌而成的大字。”
“拓文,就在微臣这里。”
杨广示意身边的小黄门将之呈上。
两名小黄门迅速上前,将拓文撑开。
杨广近前,一字一字地读了出来。
“明犯我华夏九州者,虽远必诛!”
“炎黄后辈,李铭留。”
“李,铭,留!”
“是他?”
杨广恍然间惊觉。
他这才发现,他竟然将他那个好外甥给忘了。
“好,好啊。”
“朕的好外甥,好外甥!”
杨广咬牙暗恨。
这是要他出大丑啊。
明知他号令天下起兵勤王,共抗突厥来袭。
可结果。
他的那个好外甥竟然偷偷摸摸地把突厥人给干掉了,还堆了京观,立了石碑。
这是要做什么?
嘲笑他杨广的无能吗?
还是嘲笑他为了一个小小的突厥而大动干戈?
裴仁基默然无言。
李铭他也见过,观其为人还算中正平和,人看上去也不是嚣张跋扈的性子。
行事上也颇知进退,懂礼。
但这些话,裴仁基也只能是在心里说说罢了。
皇帝正在气头上,他还是不要火上浇油了。
不过说起来。
裴仁基还是很佩服李铭的。
站在大隋全局的角度来看,仅凭此等战果,李铭就可称得上亘古少有的人杰。
斩获十万以上的突厥人,此功可比卫霍。
只可惜。
终究是不尊皇命的逆臣。
裴仁基缓缓在心中叹了一口气,为大隋损失如此人杰而惋惜。
杨广念叨了两句,不过还是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终究是在位十数年的皇帝,纵然有些颓废,但是该有的养气功夫还是在的。
事到如今,杨广也只能接受了。
“裴爱卿,你可有良策?”
“若是李铭将此事公之于众,到时候难堪的可就是朕了。”
杨广皱着眉头问计。
这可就难为裴仁基了,让他领兵打仗还行。
可若是这朝堂上的阴私之事,还是饶了他吧,他实在是没有那个心思。
不过也不能不回。
裴仁基想了想,硬着头皮回道。
“启禀陛下。”
“依微臣之见,不如像之前那样下一道圣旨给燕国公升官加爵。”
“然后再像以前那样把燕国公的名头揽到陛下名下。”
“就说是陛下授意燕国公攻打突厥的。”
这是个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