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文学
经典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罗布泊的晨雾还未散尽,阿吉木已站在孔雀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脚下的沙砾沾着露水,踩上去带着一丝凉意。他身后跟着楼兰十二氏族的首领,最年长的且末氏拄着羚羊骨杖,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怀疑,年轻些的鄯善氏则握着腰间的青铜短刀,时不时望向远处起伏的沙丘——那里曾是他们逐水草而居的牧场,如今却要被圈起来,垒起石头和泥土,变成阿吉木口中“能挡住匈奴骑兵”的“城”。

“阿吉木,你在匈奴做了三年人质,回来就忘了祖宗的规矩?”且末氏率先开口,声音像被风沙打磨过的石头,“楼兰人世世代代跟着水草走,牛羊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要我们把牛羊圈起来,把帐篷换成石头房子,是想让神灵发怒吗?”

阿吉木没有回头,目光落在远处波光粼粼的罗布泊湖面。晨光穿透雾霭,洒在湖面的火烈鸟群上,粉色的羽翼泛着金光,像一片会流动的云霞。“且末阿爷,三年前匈奴骑兵突袭我们的牧场时,神灵在哪里?”他缓缓转身,声音不高,却让在场的首领们都沉默了,“那时候我们分散在三个绿洲,匈奴人杀过来时,我们连互相救援都做不到,只能看着牛羊被抢走,看着族人倒在沙地上。若不是我在匈奴王庭求冒顿单于松口,楼兰十二氏族,恐怕早就只剩名字了。”

这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鄯善氏猛地攥紧刀柄,指节发白——三年前那场突袭,他的父亲为了掩护族人撤退,死在了匈奴人的箭下。“可建城就能挡住匈奴人?”他忍不住追问,“那些石头垒起来的墙,能比沙丘更挡风?能比草原更养牛羊?”

阿吉木弯腰捡起一块湿润的泥土,捏碎在掌心,土块里还带着细小的植物根茎。“你们看这土。”他摊开手,让首领们看清掌心的土壤,“孔雀河的水带着昆仑山的泥沙,在这里沉积了百年,这是能种出小麦和粟米的土,不是沙漠里的浮沙。”他指向不远处的一片胡杨林,“我们在这里建城,背靠胡杨林,前临孔雀河,既能引河水灌溉农田,又能让胡杨林挡住风沙。城里可以建粮仓,把多余的粮食存起来;可以建马厩,把最好的战马养在城里;更可以建堡垒,匈奴人再来时,我们十二氏族聚在一处,凭城而守,再也不用像散沙一样被他们吹散。”

且末氏拄着骨杖,走到阿吉木身边,低头看着脚下的泥土,又抬头望向罗布泊。他活了七十岁,见过罗布泊的水涨了又落,见过草原变成戈壁,却从未想过,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绿洲,能变成“城”。“可神灵会认吗?”他喃喃道,“我们的祖先祭祀水神,都是在游牧的帐篷前,若是搬进石头城里,水神找不到我们,会不会收走罗布泊的水?”

这话让其他首领也纷纷点头。在楼兰人的信仰里,罗布泊的水神掌管着绿洲的生死,火烈鸟是水神的使者,通天塔(他们对胡杨林里最高那棵胡杨的称呼)是连接人间与神灵的通道。若是违背祖制定居,一旦触怒神灵,整个部落都将陷入灭顶之灾。

阿吉木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样的顾虑。他转身对身后的随从挥手,两个年轻的族人立刻抬着一个木架走了过来,木架上放着一块青铜板,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纹路——这是他从匈奴王庭带回来的,据说是中原工匠铸造的“舆图”。“且末阿爷,各位首领,你们看这里。”他指着青铜板上一处凹陷的纹路,“这是匈奴人的王庭,从这里到我们楼兰,只要十天的路程。匈奴人有城池,有粮仓,所以他们能养得起十万骑兵。而我们分散游牧,一旦遇到旱灾,牛羊饿死,族人就只能迁徙,甚至互相争夺水源。”

他又指向另一处凸起的纹路:“这是中原的长安,那里的人不仅有城池,还有比匈奴更坚固的城墙,更锋利的铁器。他们的商队带着丝绸和粮食,沿着沙漠里的道路向西走,若是我们能在楼兰建一座城,让商队在这里歇脚、交易,我们就能用牛羊和玉石,换来中原的铁器和种子。到时候,我们既有城池可守,又有铁器可用,还用怕匈奴人吗?”

首领们凑到青铜板前,虽然大多看不懂上面的纹路,却能从阿吉木的语气里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尉犁氏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常年带着族人在罗布泊北岸狩猎,他盯着青铜板看了半晌,突然开口:“阿吉木,你说的商队,真的会来我们这里?他们不怕沙漠里的风沙,不怕匈奴人的抢劫?”

“他们怕,但他们更想要我们楼兰的玉石和牛羊。”阿吉木笑着回答,“中原的丝绸在西域能卖上百倍的价钱,而我们楼兰的玉石,在中原也是珍品。只要我们建城,让商队知道在这里安全,他们就会来。到时候,我们可以收一点‘过路费’,用这些钱买中原的铁器,打造兵器和农具。有了农具,我们就能在孔雀河沿岸种地,再也不用只靠牛羊过日子。”

且末氏沉默了许久,突然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十二位首领:“阿吉木在匈奴三年,见识比我们广。三年前若不是他,我们楼兰可能已经没了。我且末氏,愿意相信他一次。”他顿了顿,举起手中的羚羊骨杖,“从今天起,且末氏的族人,跟着阿吉木建城!”

有了且末氏的支持,其他首领也纷纷表态。鄯善氏收起青铜短刀,用力点头:“我鄯善氏也愿意!只要能挡住匈奴人,让族人不再受欺负,别说建城,就是让我去搬石头,我也愿意!”尉犁氏拍着胸脯:“尉犁氏擅长狩猎,建城需要木材,胡杨林里的大树,我们来砍!”

看着首领们脸上的疑虑渐渐变成坚定,阿吉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建城的第一步,终于踏出去了。“各位首领,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分分工。”他走到一块平坦的沙地上,用树枝画出一个简单的轮廓,“这里是孔雀河,我们沿着河岸建城墙,城墙要厚三尺,高两丈,用石头和夯土混合垒筑。且末氏和若羌氏擅长编织,你们组织族人用红柳枝编织篱笆,放在城墙内侧,防止夯土坍塌。鄯善氏和尉犁氏力气大,负责开采石头和砍伐木材。于阗氏和疏勒氏懂水性,负责挖掘水渠,把孔雀河的水引到城里,方便灌溉和饮用。剩下的氏族,负责收集夯土和搭建临时的帐篷,让族人有地方住。”

首领们纷纷领命,各自召集族人去了。不一会儿,原本寂静的绿洲就热闹起来。男人们扛着锄头和铁锹,在孔雀河岸边挖掘地基;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在胡杨林里采摘红柳枝,编成长长的篱笆;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用磨石打磨着用来夯土的木槌,时不时给年轻人指点几句。

阿吉木没有闲着,他带着几个熟悉地形的族人,沿着规划好的城墙路线,每隔一段距离就插上一根木桩。走到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时,他停下脚步,这里正好能俯瞰整个绿洲和罗布泊。他知道,这里将来要建一座高台,既是瞭望塔,也是祭祀水神的地方——他必须让族人相信,建城不仅不会触怒神灵,反而能让神灵更好地保佑楼兰。

正午的太阳渐渐升高,沙地上的温度也开始攀升。阿吉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刚要继续往前走,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且末氏的孙女阿依古丽,她手里提着一个皮囊,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阿吉木哥哥,且末阿爷让我给你送水来,他说你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喝过水,这样下去会中暑的。”

阿吉木接过皮囊,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清凉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不少疲惫。“谢谢你,阿依古丽。”他笑着说,“且末阿爷还好吗?建城的事,他有没有为难你们?”

“阿爷可精神了!”阿依古丽眨着大大的眼睛,指着不远处正在编织篱笆的族人,“他说这是楼兰的大事,就算累倒了也值得。对了,阿吉木哥哥,你说我们的城,会像匈奴王庭那样大吗?城里会有像中原舆图上那样的房子吗?”

阿吉木望向正在忙碌的族人,他们有的在夯土,有的在垒石头,有的在挖掘水渠,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和期待。“会的。”他轻声说,“我们的城,会比匈奴王庭更漂亮,比中原的城池更适合楼兰人。城里会有宽敞的街道,有装满粮食的粮仓,有养着最好战马的马厩,还有祭祀水神的高台。以后,商队会从这里经过,带来中原的丝绸和铁器,带来西域各国的玉石和香料。我们楼兰人,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阿依古丽听得眼睛发亮,她指着湖面的火烈鸟群:“那水神会喜欢我们的城吗?火烈鸟还会来罗布泊吗?”

“会的。”阿吉木蹲下身,看着阿依古丽的眼睛,“水神保佑楼兰,是因为我们敬畏自然,守护绿洲。只要我们建好城后,依然像以前一样祭祀水神,保护罗布泊的水源,火烈鸟就不会离开,水神也会一直保佑我们。”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阿吉木和阿依古丽抬头望去,只见鄯善氏带着一群族人,正抬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往城墙地基走去。那块石头足有一人多高,需要十几个壮汉才能抬动。“是鄯善氏找到了一块好石头!”阿依古丽兴奋地喊道,拉着阿吉木的手就往那边跑。

跑到近前,鄯善氏正指挥着族人把石头放进地基的凹槽里。看到阿吉木过来,他抹了抹脸上的汗水,笑着说:“阿吉木,你看这块石头,坚硬得很,用来做城墙的基石最合适不过了!我们在孔雀河上游的山谷里找到的,那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石头,足够我们建完整个城墙!”

阿吉木拍了拍石头,入手冰凉,确实是上好的石材。“好!”他大声说,“鄯善氏立了大功!等城墙建好,我要在城门口刻上你的名字,让后人都知道,是你为楼兰的城墙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周围的族人纷纷欢呼起来,干活的劲头更足了。阿吉木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在匈奴王庭的日子,每天看着匈奴人对中原的忌惮,看着他们对西域小国的压榨,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楼兰强大起来,不再受任何人的摆布。如今,这个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傍晚时分,第一截城墙终于垒好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丈,却像一道坚实的屏障,立在孔雀河岸边。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城墙上,石头和夯土的缝隙里,还能看到红柳枝的影子。族人们都围在城墙边,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连最开始反对建城的且末氏,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城墙,眼神里满是欣慰。

“阿吉木,我们的城,有名字了吗?”且末氏突然问道。

阿吉木抬头望向罗布泊,湖面已经被夕阳染成了红色,火烈鸟群正朝着胡杨林的方向飞去,像一片流动的晚霞。“就叫‘楼兰城’吧。”他轻声说,“‘楼’是高的意思,‘兰’是我们楼兰部落的名字。这座城,会像高山一样屹立在沙海之中,守护着我们楼兰人。”

“楼兰城……”且末氏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突然举起手中的羚羊骨杖,大声喊道:“楼兰城!我们的楼兰城!”

族人们纷纷跟着喊起来,声音在绿洲上空回荡,久久不散。阿吉木站在人群中,看着夕阳下的城墙,看着身边欢呼的族人,突然觉得,这三年在匈奴王庭所受的屈辱和苦难,都值了。

就在这时,远处的胡杨林里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阿吉木心中一动,立刻朝着铃声传来的方向走去。走到胡杨林边缘,他看到一个穿着异域服饰的人,正牵着几匹骆驼,站在那里张望。那人看到阿吉木,立刻走上前,用不太流利的楼兰语问道:“请问,这里是楼兰部落吗?我是从龟兹来的商人,想找个地方歇脚,顺便买点玉石。”

阿吉木眼睛一亮——这是建城以来,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商人。他连忙笑着说:“这里是楼兰,我们正在建城,叫做楼兰城。如果你不嫌弃,可以在我们的临时帐篷里歇脚,玉石的话,我们楼兰有最好的和田玉,你可以慢慢挑。”

商人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建城?太好了!我之前听说楼兰人是游牧部落,还担心找不到地方歇脚呢。有了城,以后我们商队就不用在沙漠里露宿了!”

阿吉木领着商人往族人的帐篷走去,一边走一边说:“我们建楼兰城,就是为了让商队有地方歇脚、交易。以后,不管是从东方来的中原商队,还是从西方来的西域商队,都可以在楼兰城休息,我们会保护商队的安全,也会和大家公平交易。”

商人连连点头:“太好了!如果真是这样,楼兰城一定会成为沙漠里的明珠!我回去后,一定会告诉其他商人,让他们都来楼兰城交易!”

看着商人兴奋的样子,阿吉木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随着楼兰城的建成,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来到这里,丝绸之路会因为楼兰城而变得更加通畅,而楼兰,也会在这条商道上,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回到帐篷区时,且末氏和其他首领已经在等着他了。看到阿吉木领着一个商人回来,且末氏立刻问道:“阿吉木,这是何人?”

“他是从龟兹来的商人,想在这里歇脚,买些玉石。”阿吉木笑着回答,“这是我们楼兰城迎来的第一个商人,以后,会有更多的商人来这里。”

首领们脸上都露出了惊讶和喜悦的表情。尉犁氏忍不住说:“阿吉木,你说的没错!建了城,果然有商人来!以后我们就能用玉石换他们的东西了!”

阿吉木点了点头,对商人说:“你先在这里休息,我让族人给你准备食物和水。明天一早,我带你去看我们的玉石,保证让你满意。”

商人连忙道谢,跟着族人去了临时的帐篷。阿吉木转过身,看着首领们,语气坚定地说:“各位首领,今天大家都辛苦了。从明天开始,我们要加快建城的速度,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把城墙建好,把粮仓和马厩也建起来。只要楼兰城建好了,我们就能引来更多的商队,就能换来更多的铁器和种子,就能让楼兰变得更加强大!”

首领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且末氏举起羚羊骨杖:“好!我们听你的!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把楼兰城建好!”

夜色渐渐降临,罗布泊的湖面升起了薄雾,胡杨林里传来了夜莺的叫声。楼兰城的工地上,依然有族人在忙碌,火把的光芒在夜色中摇曳,像一颗颗跳动的星星。阿吉木站在刚建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罗布泊,望着身边忙碌的族人,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建城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会有匈奴人的阻挠,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那是他母亲在他去匈奴王庭前给他的,玉佩上刻着一只火烈鸟,据说是水神的化身。他握紧玉佩,在心中默默祈祷:“水神啊,请保佑我们楼兰,保佑我们的楼兰城,让我们楼兰人,能在这片沙海绿洲中,建立一个强大的邦国,永远不再受欺凌。”

夜风吹过城墙,带来了罗布泊的水汽,也带来了远处族人的歌声。那是一首古老的楼兰歌谣,唱的是祖先在沙漠中迁徙的故事,如今,歌声里多了一丝新的希望——那是属于楼兰城,属于一个即将在沙海中立国的古国的希望。

阿吉木知道,从这一刻起,楼兰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聚沙为城,绿洲生邦,这不仅是一座城的诞生,更是一个古国的开端。而他,阿吉木,将亲手见证这一切,并用自己的双手,为楼兰打下最坚实的根基。

夜色渐浓,帐篷区的火把连成一片暖黄的光海,族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吃着烤馕和羊肉,谈论着白天建城的趣事。阿吉木刚巡完工地回来,衣角还沾着沙砾,且末氏就拄着羚羊骨杖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个氏族的老人,手里捧着陶罐,里面盛着酿好的果酒。

“阿吉木,尝尝这酒。”且末氏把陶罐递给他,浑浊的眼睛在火光下闪着光,“是用罗布泊边的沙棘果酿的,老人们说,这酒能驱寒,也能给咱们建城添点喜气。”

阿吉木接过陶罐,仰头喝了一口,酸甜的酒液带着沙棘特有的清香,顺着喉咙滑下,暖意瞬间蔓延到四肢。“多谢且末阿爷,这酒真好。”他笑着把陶罐递还给老人,目光扫过围坐的族人,“大家今天都累坏了,明天可以晚些上工,好好歇一歇。”

“不累!”旁边一个年轻的尉犁氏族人立刻站起来,拍着胸脯大声说,“能给楼兰城干活,是咱们的福气!明天我还去砍树,保证多扛几根大木头回来!”

族人们纷纷附和,笑声在帐篷区里回荡。阿吉木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踏实——曾经分散在各个绿洲、彼此间还带着些许隔阂的十二氏族,如今因为“建城”这件事,真正拧成了一股绳。他正想再说些什么,帐篷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鄯善氏掀开门帘冲了进来,脸上带着焦急。

“阿吉木!不好了!”鄯善氏喘着气,手里攥着一把折断的红柳枝,“我们放在城墙边的石料,被人偷了好几块!还有编织好的篱笆,也被人踩坏了一片!”

这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帐篷里的热闹。且末氏猛地站起身,羚羊骨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是谁这么大胆?敢动我们楼兰城的东西!”

阿吉木眉头紧锁,快步跟着鄯善氏往城墙方向走。夜色下,刚垒好的城墙边一片狼藉,几块原本准备用来砌墙的巨石不见了踪影,地上散落着折断的红柳枝,泥土里还留着杂乱的脚印,看尺寸像是成年人的,却又比普通族人的脚印更宽——不像是楼兰人留下的。

“会不会是附近的游牧部落?”于阗氏的首领也赶了过来,看着脚印低声猜测,“咱们建城占了这片冲积平原,说不定碍了他们的事。”

阿吉木蹲下身,仔细查看脚印,又摸了摸被踩坏的篱笆——断裂处很整齐,不像是慌乱中踩踏造成的,反而像是有人故意用刀割开的。“不是附近的部落。”他站起身,语气肯定,“附近的部落和我们楼兰素来和睦,就算有意见,也不会偷偷摸摸做这种事。而且这些脚印,带着风沙的痕迹,像是从沙漠深处来的。”

“沙漠深处?”鄯善氏愣了一下,随即脸色一变,“难道是……匈奴人的探子?”

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三年前匈奴人的突袭还历历在目,若是他们真的盯上了楼兰建城,恐怕接下来的麻烦不会小。且末氏攥紧了羚羊骨杖,声音有些发颤:“那怎么办?咱们现在人手都在工地上,要是匈奴人真的打过来,根本没法抵挡。”

阿吉木没有慌,目光扫过在场的首领:“大家先冷静。现在还不确定是不是匈奴人,就算是,他们只偷了几块石头、踩坏了篱笆,没有伤人,也没有破坏地基,说明只是在试探我们。”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从现在开始,咱们要加派人手守着工地,白天干活分两拨,一拨建城,一拨巡逻;晚上轮流值夜,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示警。另外,鄯善氏,你带几个人沿着脚印往沙漠方向追,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但记住,不要追得太远,安全第一。”

首领们纷纷领命,鄯善氏立刻挑选了几个身手矫健的族人,拿着火把往沙漠方向跑去。阿吉木则和且末氏一起,安抚受惊的族人,重新安排人手巡逻。等忙完这一切,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洒在被破坏的工地上,也照亮了阿吉木眼底的坚定。

他知道,匈奴人不会轻易放过楼兰。建城这件事,本就是在打破过去的平衡,想要在沙海中立住脚,就必须面对这些挑战。他转身走向不远处的胡杨林,那里有他昨天和阿依古丽约定好的地方——阿依古丽说,要给他看自己编的草筐,里面装着罗布泊边最甜的沙枣。

走到胡杨林边缘,阿依古丽果然已经在那里了,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草筐,看到阿吉木过来,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可随即又注意到他脸上的疲惫和凝重,笑容渐渐淡了下去。“阿吉木哥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她轻声问道,把草筐递过去,“我早上路过城墙,看到那里乱糟糟的。”

阿吉木接过草筐,拿出一颗沙枣放进嘴里,甜丝丝的味道驱散了些许疲惫。“没什么大事,只是丢了几块石头。”他不想让小姑娘担心,笑着敷衍了一句,却没注意到阿依古丽皱起的眉头。

“不是丢了石头那么简单吧。”阿依古丽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刚才看到鄯善氏叔叔他们往沙漠里跑,还带着刀,是不是有人来捣乱了?”她抬起头,眼里满是认真,“阿吉木哥哥,你不用瞒着我,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能帮上忙的。”

看着小姑娘坚定的眼神,阿吉木心里一暖,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好,不瞒你。我们怀疑是沙漠里来的人偷了石料,不过已经派人去查了,很快就会有结果。你要是想帮忙,就帮且末阿爷看着帐篷区的孩子们,别让他们跑到工地附近,免得受伤,好吗?”

阿依古丽用力点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看好弟弟妹妹们!”说完,她提着草筐,蹦蹦跳跳地跑向帐篷区,临走前还回头对阿吉木挥了挥手:“阿吉木哥哥,你也要注意安全!”

阿吉木笑着点头,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胡杨林里,才收起笑容,转身走向工地。刚走到城墙边,就看到鄯善氏带着族人回来了,手里还押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那汉子脸上蒙着布,双手被绳子绑着,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阿吉木,我们追上他了!”鄯善氏兴奋地说,把汉子推到阿吉木面前,“他就藏在前面的沙丘后面,身边还放着咱们丢的石头,肯定是他偷的!”

阿吉木示意族人解开汉子嘴里的布。汉子喘了口气,抬起头,露出一张黝黑的脸,眼神里满是惊恐,还有一丝不服气。“你们凭什么抓我!”他梗着脖子喊道,“那片沙漠又不是你们楼兰人的,我捡几块石头怎么了!”

“捡石头?”鄯善氏怒极反笑,“捡石头需要把我们的篱笆踩坏?需要躲在沙丘后面偷偷摸摸的?”

汉子不说话了,低下头盯着地面。阿吉木看着他,突然注意到他腰间挂着一个小小的铜铃,铃身上刻着一个“月氏”的图腾——月氏是西域的一个游牧部落,几年前被匈奴打败,一部分人西迁,剩下的人则在沙漠边缘流浪,靠着给其他部落打杂为生。

“你是月氏人?”阿吉木轻声问道。

汉子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你怎么知道?”

“你腰间的铜铃,刻着月氏的图腾。”阿吉木指了指他的腰,“我在匈奴王庭时,见过月氏的使者,他们身上都带着这样的铜铃。说吧,是谁让你偷我们的石料?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篱笆?”

汉子沉默了许久,像是在做什么艰难的决定。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叹了口气,低声说:“是……是匈奴人让我来的。他们说,只要我能破坏你们建城,就给我粮食和水,让我和族人能活下去。”

果然是匈奴人。阿吉木心里一沉,继续追问:“匈奴人还让你做了什么?他们有没有说什么时候会来攻打楼兰?”

“没有,他们没说要攻打你们。”汉子连忙摇头,“他们只说,让我尽量拖延你们建城的速度,要是能摸到你们的人数和武器,就更好了。我……我只是想给族人换点吃的,没想过害你们啊!”

阿吉木看着他慌乱的样子,不像是在说谎。他沉思片刻,对鄯善氏说:“把他的绳子解开吧,别为难他。”

鄯善氏愣了一下:“阿吉木,他可是匈奴人的探子,就这么放了他?”

“他不是探子,只是个走投无路的月氏人。”阿吉木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皮囊,递给那汉子,“这里面是馕和水,你拿着。回去告诉你的族人,要是实在活不下去,就来楼兰城找我,我们正在建城,需要人手,只要肯干活,就有饭吃,有地方住。但你要记住,以后不要再帮匈奴人做事,他们不会真心帮你们,只会利用你们。”

汉子接过皮囊,看着阿吉木,眼里满是感激和愧疚:“谢谢你……阿吉木首领,我记住了。我以后再也不会听匈奴人的话了,要是有机会,我一定带着族人来帮你们建城!”说完,他对着阿吉木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走进了沙漠。

鄯善氏看着汉子的背影,有些不解:“阿吉木,你就这么相信他?万一他回去又给匈奴人报信怎么办?”

“就算他报信也没关系。”阿吉木笑着说,“匈奴人早就知道我们在建城,他们派个人来试探,说明他们暂时还不想和我们正面冲突。而且,我们给了他一条活路,他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月氏人——月氏人擅长养马和鞣制皮革,正好能帮我们建马厩、做皮甲,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

鄯善氏恍然大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阿吉木,还是你想得周全!”

太阳渐渐升高,工地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族人们听说了月氏人的事,不仅没有恐慌,反而更有干劲了——他们知道,阿吉木会带着他们应对所有困难。且末氏带着族人重新编织篱笆,鄯善氏则领着人去孔雀河上游,准备多运些石料回来,于阗氏挖掘的水渠也已经通到了工地附近,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中午时分,那个月氏汉子竟然真的回来了,还带来了十几个族人,男女老少都有,手里拿着简陋的工具,脸上带着忐忑和期待。“阿吉木首领,我们……我们想留下来帮你们建城。”汉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已经没有粮食了,要是您肯收留我们,我们什么活都愿意干!”

阿吉木大喜过望,立刻让人给他们安排住处和食物,又根据他们的特长,分配了活计——男人们跟着鄯善氏去运石料,女人们则跟着且末氏编织篱笆,老人们负责照看工地的工具和水囊。有了月氏人的加入,建城的速度快了不少,原本预计要几天才能垒好的城墙,不到两天就又往前延伸了几十丈。

这天傍晚,阿吉木正在和首领们商量建粮仓的事,阿依古丽突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朵娇艳的沙玫瑰,兴奋地说:“阿吉木哥哥!你快看!水渠旁边长出花了!是沙玫瑰!”

阿吉木跟着她跑到水渠边,只见清澈的河水旁,几株沙玫瑰正迎风绽放,粉色的花瓣在夕阳下格外鲜艳,周围还冒出了不少嫩绿的小草。族人们也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惊喜——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除了胡杨林,很少能看到这样鲜活的色彩。

“水神显灵了!”且末氏突然激动地喊道,对着沙玫瑰深深鞠躬,“水神保佑我们楼兰城,连沙漠里的花都肯在这里生根了!”

族人们纷纷跟着鞠躬,脸上满是虔诚。阿吉木看着这一幕,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不是水神显灵,是水渠引来的河水滋润了土地,让沙漠里的植物有了生长的机会。但他没有说破,只是笑着对族人说:“是水神看到我们用心建城,想要保佑我们楼兰人。只要我们继续好好保护水源,好好建设楼兰城,以后这里会开出更多的花,长出更多的草,变成真正的绿洲。”

族人们欢呼起来,干劲更足了。阿吉木站在水渠边,看着绽放的沙玫瑰,看着忙碌的族人,看着渐渐成形的楼兰城,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担忧都是值得的。他想起在匈奴王庭时,冒顿单于曾不屑地说,楼兰人永远只能在沙漠里流浪,成不了气候。但现在,他要用这座楼兰城,证明给所有人看——楼兰人不仅能在沙海中建起城池,还能在这里建立一个强大的邦国,让楼兰的名字,永远流传在西域的土地上。

夜色再次降临,帐篷区的火把依旧明亮,却比之前多了几分热闹——月氏人和楼兰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食物和故事,虽然语言有些不通,但脸上的笑容是一样的。阿吉木坐在人群中,看着这和谐的一幕,拿起陶罐,喝了一口沙棘酒。甜酸的酒液滑过喉咙,带着沙海的气息,也带着希望的味道。

他知道,楼兰城的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匈奴人的威胁也从未消失,但只要十二氏族团结一心,再加上这些新来的月氏人,他们一定能克服所有难关。聚沙为城,绿洲生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楼兰人用双手和汗水,在沙海中书写的传奇。而他,阿吉木,会继续带着族人,一步一步,把楼兰城建设得越来越强大,让这片沙漠中的绿洲,成为西域大地上最耀眼的明珠。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