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包裹着的“西王母宫”秘密,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沉甸甸地压在黑瞎子的心口,也彻底改变了四合院的空气。
那份冬日午后桂花香里的慵懒安宁,被一种无声的、绷紧弦般的凝重取代。
黑瞎子变得异常忙碌。
那张标志性的藤编躺椅空置了,他把自己关在东厢房里,门窗紧闭,只有昏黄的灯光从窗棂缝隙里透出来。
里面不时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笔尖划过纸面的笃笃声,以及他压得极低的、与电话那头的人交谈的简短音节。
张起灵虽依旧沉默,但待在院中的时间明显减少,常常是清晨出门,夜深方归,带回一身清冷的露水和若有若无的、不同寻常的土腥或硝石气息。
那柄黑金古刀,似乎也比往日更频繁地握在他手中,刀刃在月光下流淌着幽冷的寒光。
虞晓晓知道,风暴正在聚集。塔木陀,那片诡谲莫测的死亡之地,正张开无形的巨口,等待着吞噬所有踏入者。
恐惧如同冰冷的藤蔓,夜夜缠绕着她的梦境。但比恐惧更强烈的,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责任感和焦灼——她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成为他们的拖累。
她要尽己所能,让他们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于是,当黑瞎子和张起灵在外奔波,为那趟凶险旅程做着更隐秘、更残酷的准备时,虞晓晓默默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战场:后勤保障。
她开始整理装备。这不是简单的打包行李,而是一场精细缜密的统筹规划。
黑瞎子虽然给她塞了不少钱,让她“看着添置些用得上的”,但虞晓晓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她跑遍了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军品店、药店、户外用品店,凭借着骨灰级稻米对原著细节的深刻记忆和超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开始高效运作。
四合院西厢房一间原本堆放杂物的空房,被她临时征用成了“装备库”。她买来了厚实的帆布背包,按照人体工程学调整好背带长度,又在关键受力点缝上了加固的皮革垫。
她买来了高筒防水防蛇靴,仔细检查每一双的密封性和鞋底防滑纹路,确保万无一失。
耐磨的工装裤、速干透气的贴身衣物、防风防水的冲锋衣……她按照每个人的大致身形(尤其是对张起灵和黑瞎子尺寸的精准预估),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叠放得整整齐齐。
绳索、岩钉、快挂、上升器、下降器……这些专业的攀岩和探洞装备,她对照着记忆中的清单和店老板的推荐,反复比较挑选。
强光手电筒和备用电池被她用防水袋单独密封好,还细心地贴上了电量标识标签。
防水火柴、镁棒、固体酒精块等火源,更是被她分散打包,确保即便某处装备进水或遗失,也能有备用方案。
然而,她投入心血最多的,是那个沉甸甸的医疗急救包。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医药箱,而是一个移动的微型战地医院。
虞晓晓凭借医学博士的专业素养,结合她对塔木陀环境(毒蛇、毒虫、瘴气、外伤、感染)的深刻理解,将每一个格子都塞得满满当当,却又条理清晰,伸手可及。
最外层,是处理外伤的利器:不同型号的止血带、无菌纱布块、弹力绷带、止血粉、云南白药喷雾剂、大号创可贴、三角巾、医用胶带。每一样都检查了密封性和有效期。
拉开第二层拉链,是抗感染和清创用品:双氧水、碘伏棉球、独立包装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液、镊子、剪刀、手术刀片(小心地用胶套包好)、持针器和缝合线(虞晓晓甚至考虑到了可能需要野外缝合的情况)、广谱抗生素药膏、口服的强效抗生素(她特意开了处方,买足了剂量和疗程)。
第三层,则是对抗塔木陀特产“毒物”的防线:针对神经毒素的蛇毒血清(她弄到了尽可能多的抗蝮蛇、抗银环蛇血清,并用恒温冷藏盒小心存放)、针对血液毒素的季德胜蛇药片、高浓度的医用酒精(消毒兼驱虫)、强效驱蛇粉(分装成小袋,便于随身携带)、抗过敏的扑尔敏和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疟疾的奎宁(有备无患)、以及缓解剧烈疼痛的吗啡针剂(严格管制,她费尽周折才弄到少量,单独锁在一个小盒子里)。
此外,还有体温计、血压计(简易腕式)、葡萄糖口服液、电解质冲剂、藿香正气水、晕车药、止泻药……甚至还有一小瓶高浓度的医用酒精凝胶和几包独立包装的湿巾,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手部消毒。
她跪坐在冰冷的地板上,周围堆满了各种药品和器械的包装盒。
午后的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细小尘埃,也照亮她专注的侧脸。她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几缕发丝黏在颊边,但她浑然不觉。
纤细的手指灵巧地分装、标记、组合,动作快而不乱,带着一种近乎艺术般的精准和条理。每一种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她都了然于胸,脑海中飞快地模拟着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确保这个急救包能在最黑暗的时刻,抓住一线生机。
黑瞎子推开西厢房门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他刚结束一个重要的电话,身上还带着外面风尘仆仆的气息。
墨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但脚步却在门口顿住了。
他斜倚着门框,静静地看着那个跪坐在一堆“战备物资”中,神情专注得仿佛在雕琢艺术品的女子。
房间里弥漫着新帆布的粗粝味道、橡胶的微涩气息以及各种药品混合在一起的、略带刺激性的气味。这味道并不好闻,甚至有些呛人。
但黑瞎子的目光却牢牢锁在虞晓晓身上。
她微微蹙着眉,正用小巧的电子秤精确地称量着一种白色粉末(高锰酸钾,用于消毒和净水),然后用特制的防水小袋仔细分装,贴上标签。
阳光勾勒出她柔和的颈部线条和微微抿起的、认真的唇瓣。汗水沿着她白皙的颈侧滑落,没入衣领。
那专注的神情,那灵巧而沉稳的动作,那周身散发出的、与这杂乱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与高效,构成了一种奇异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黑瞎子见过太多人。
凶狠的、狡诈的、贪婪的、懦弱的……但像虞晓晓这样的,他还是第一次见。
明明看起来那么柔弱,像温室里精心养护的花朵,一阵风就能吹倒。
可当她沉浸在自己的领域,面对这些关乎生死的冰冷器械和药品时,却爆发出一种令人心惊的坚韧和强大。
这种反差,像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了他心底某根沉寂的弦。
他看着她将分装好的高锰酸钾小袋整齐地码放进急救包的特定夹层,又拿起一盒密封的注射器,仔细检查针头的保护套是否完好。
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她整理的不是奔赴地狱的行囊,而是精心准备一份关乎生命的礼物。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他胸腔里悄然滋生。
不是最初单纯的惊艳与好奇,也不是后来带着占有欲的悸动,而是一种更深沉的东西——欣赏,甚至是……骄傲?为这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坚韧、能力卓绝的女子而感到的骄傲。
她不需要依附于谁,她本身就拥有在这残酷世界里立足、甚至照亮他人的力量。
他倚着门框,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默默地看着。
墨镜后的目光,带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柔和与专注,细细描摹着她的一举一动。
房间里只有她整理物品时发出的细微声响,以及两人无声交织的呼吸。
直到虞晓晓将最后一卷弹力绷带妥帖地塞进急救包侧袋,拉上沉甸甸的主拉链,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抬起手背擦了擦额角的汗。
一抬眼,便撞上了门口那道不知站了多久的、沉默的身影。